中國央行11月重新增持黃金,但持倉金額減少56億美元,怎麼回事?

最近一段時間,黃金價格有所調整,倫敦金從2789.9美元/盎司的高位下跌至2633美元/盎司。究其原因與兩點有關。

一是地區衝突可能迎來轉機。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俄烏戰爭看到了結束的曙光,川普當選前便高調錶示有能力讓雙方停火,而且最快只要24個小時。鑒於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私交還不錯,他可能並不是在吹牛,不打仗意味著黃金的避險屬性下降,市場對黃金的需求下降。

二是各國央行暫緩了增持黃金的速度。

本輪金價上漲與新興經濟體央行大舉增持有關,尤其是中國央行。2022年11月中國開始增持黃金,當月凈買入103萬盎司。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從2022年11月至2024年4月,「央媽」累計增持1016萬盎司黃金,黃金儲備量增長16.2%。

不過,從2024年5月開始中國暫停增持儲備黃金的腳步,並且連續6個月沒有買入1盎司黃金。

就在黃金投資者們舉棋不定的時候,央行帶來了好消息。根據外匯管理局更新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我國擁有儲備黃金7296萬盎司,相比2024年10月的7280萬盎司多了16萬盎司。

換言之,在停止增持黃金半年後中國央行重新開始凈買入儲備黃金,也許將開啟新一輪的連續增持之路。

與此同時,我們發現中國持有的黃金價值相比上月反而變少了。2024年10月末的7280萬盎司黃金價值1990.55億美元,2024年11月末的7296萬盎司「縮水」至1934.31萬盎司。這意味著我國的儲備黃金總量雖然增加了16萬盎司,但總價值卻少了56.24億美元。

這是怎麼回事呢?答案其實在開頭已經提到了,即是黃金價格下跌所致。這就好比炒股時雖然加倉了,但股價大幅下降,持倉市值反而相較於之前變少了。

事實也確實如此,2024年11月,倫敦金價格從2743.8美元/盎司跌至2650.3美元/盎司,下降幅度為3.4%。單價下跌不僅完全抵消了中國11月增持的16萬盎司黃金帶來的市值增加,還「扯了後腿」。

那麼央行的這筆交易做虧了嗎?我覺得並非如此,兩個方面的原因。

投資收益角度來說,11月金價確實在連漲四個月後收了一根不小的陰線,但這並不表示黃金價格已經到頭了。這兩天中東那邊突然又「爆了一顆雷」,敘利亞反政府軍極有可能攻下大馬士革建立新的政權。

全球局勢越來越亂,地區衝突愈發激烈,黃金的避險屬性也許會因突如其來的敘利亞內戰而重新突出。

另一方面,從豐富國家儲備的角度來看,任何時候加倉儲備黃金都不會虧。

黃金的價值是經過歷史驗證的,幾千年來這玩意一直是財富的象徵,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樣東西能夠做到這點,多儲備點黃金總不會錯。

我國目前的外匯儲備總額為3.27萬億美元,有近8000億美元的美債黃金儲備卻不到2000億美元。在我看來,咱們手裡的黃金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應該將更多的美元、歐元轉換為黃金,以平衡不同類型的儲備,豐富儲備的多元性。

最後,還是講講黃金投資方面的事情。

雖然我強烈支持中國央行增持黃金,而且是不管價格高低都要增持,直至黃金在我國儲備中的佔比達到一定的規模,但我卻並不太建議普通人將大量資金配置在黃金上。

一來現在的金價即便還有些上升的空間,但已經在較高位置了,市場上有替代品,如債券基金等。

二來黃金屬於大宗商品,這玩意是有投資門檻的,主要是機構在玩,沒啥投資能力的普通人已有不慎可能就被機構「割了」。

當然,如果您擁有大量閑置基金,實在沒有好的投資標的,那麼可以配置一部分在黃金里作為超長期品種。注意,我說的超長期指的是至少10年以上不減倉,不是像炒股票那樣頻繁進出。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關注、點贊@王五說說看,您的支持是對原創最好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