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助貸行業太好賺錢了,沒有幾個億利潤都不好意思說!

近期,看到一篇文聲稱「今年助貸行業太好賺錢了,沒有幾個億利潤都不好意思拿出來說」。然而,真實情況究竟如何?

通過幾家上市公司助貸平台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我們來窺見一斑。

(2024Q3上市助貸平台業績)

首先看下幾家上市公司助貸平台公布的Q3財報,陸金所從財報來看與去年同期1.31億的凈利潤相比,2024年第三季度虧損了7.25億,儘管相比第二季度有所上漲了0.25億。但整體表現仍不盡如人意。這一虧損可能與市場環境變化、成本控制等多方面因素有關。


樂信與去年同期相比,樂信第三季度凈利潤下滑了16.48%。這主要是由於其貸款規模收縮,期內發放貸款510億,同比下降19.5%。貸款餘額為1112億,同比下降7.8%。規模收縮直接影響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此外,樂信第三季度毛利潤為12.07億,同比下降11%,這也反映了公司在成本控制和收入增長方面面臨的挑戰。值得注意的是,樂信在信貸促成服務收入方面實現了同比增長10.6%,但擔保收入和融資收入分別下降了2.9%和2.8%,這可能意味著公司內部減少了兜底擔保,增加了不兜底分潤模式。


宜人智科Q3同比下滑最為嚴重,其第三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了35.92%,成為下滑最為嚴重的平台之一。宜人智科表示,風險承擔模式下的貸款量增長是導致凈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保險經紀業務受到監管政策的影響,整體盈利能力下降,也進一步影響了公司的凈利潤。同時,獲客投資及內部AI能力投資導致的營銷費用和研發費用上漲,也對凈利潤產生了壓力。


從公布的財務數據來看,並非每家都賺的盆滿缽滿,但是整體來看今年助貸行業出現了幾個趨勢:


1.各平台對客利率的顯著提升,市場主流從以往的irr24%資產轉為irr36%資產,即便是頭部平台,也通過實收息費分潤模式,將流量導向能操作irr36%資產的機構,流量溢出,這為中小平台提供了機會。再加上部分中小平台開展apr36%資產,以及各種會員權益、多個擔保收費等方式,所以中小平台日子過的都不錯。


2.資金成本降低了,今年資產荒,又些城商行也放低了助貸平台合作的准入門檻,各資金方為爭取資產,紛紛降價。至少比往年下降200BP-400BP,頭部平台只能接受4左右的價格,即使那些融資困難戶,以前通過三方科技對接的平台也開始要求直連,並且價格也普遍要求綜合不超過7%。保證金比例也進一步壓縮,從最早的10個點到8個點今年大部分3-5個點,代償日期也由原來的D+3到D+56。又些強硬的平台只代償當期,也不做提前結清了。


3.資方日子普遍不好過,與助貸平台的「盆滿缽滿」相比,資方的日子卻並不好過。助貸資金主要依賴民營銀行與持牌消金,這些機構自身獲客與風控能力薄弱,需藉助助貸業務拓展市場。但從銀保監局公布的民營銀行三季度業績報告來看,整體凈利潤同比下降9%,預估消金公司的年終財報也不容樂觀


4.不良風險攀升,今年的助貸行業還面臨著一個突出問題:不良率大幅度攀升。據悉,某頭部消金公司年損不良率也有10%,助貸平台更是處於12%-18%的高位。尤其中小平台,如今,風控似乎不再被高度重視,僅需基礎風控與並非太差的流量,依靠利率覆蓋風險即可。回想前些年的 7.14 時期,主要憑藉高息與催收手段來確保利潤,而當下行業環境已發生顯著變化,儘管已不如過去「7.14 高炮」時期那般暴利,但部分中小平台在利率提升、資金成本降低等多重有利因素疊加下,在今年的助貸行業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大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