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蒂森克虜伯鋼鐵公司(Thyssenkrupp Steel)宣布,計劃在本十年結束前裁員 11,000 人,約佔其員工總數的 40%。
該公司周一表示,計劃通過減少生產和精簡管理,到 2030 年減少約 5,000 個崗位。另外 6,000 個崗位將轉移給外部服務提供商或通過出售業務部門的方式裁員。
蒂森克虜伯鋼鐵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全球) 產能過剩日益加劇,以及由此導致的廉價進口產品(尤其是來自亞洲的進口產品)的增加,給競爭力帶來了相當大的壓力。此外,蒂森克虜伯鋼鐵公司需要採取緊急措施來提高自身的生產率和運營效率,並實現具有競爭力的成本水平。」
這一消息對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來說是最新的打擊,該國知名製造商面臨著來自中國競爭對手的猛烈競爭、勞動力成本高昂和高稅收等傳統劣勢,以及因 2022 年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而推高了的能源成本。
去年, 德國經濟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首次出現萎縮。歐盟執行機構歐盟委員會本月早些時候 預測,今年德國經濟將再次萎縮。
大眾汽車本月初表示,將降低員工工資 10%,以保護就業崗位並保障公司的未來。這家德國汽車製造商還 計劃關閉其本土的至少三家工廠,並裁員數萬名。
儘管不是德國公司,但同為汽車製造商的福特 ( F )上周表示,將在未來三年內在歐洲裁員近 4,000 人,主要在德國和英國。
這家美國公司已敦促德國政府改善汽車製造商的市場條件,包括降低 製造商成本和增加對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公共投資。
德國最大的鋼鐵生產商蒂森克虜伯與該國最大的製造商大眾汽車一起制定了重大改革計劃,以削減成本並增強競爭力。
蒂森克虜伯和大眾的困境反映出德國私營部門整體狀況的惡化。
根據德國工業聯合會(一個商業遊說團體的傘狀組織)最近委託進行的一項研究,從現在到 2030 年,德國工業產出的五分之一可能會消失,主要原因是能源成本高昂,德國商品市場萎縮。工業產出包括製造業和化學品生產等行業。
波士頓諮詢集團和德國經濟研究所共同撰寫的這份報告指出:「德國在燃燒技術等領域數十年積累的領先地位正在喪失,而且由於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全球保護主義和區位劣勢,德國出口模式正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區域弱點」包括高昂的能源成本、繁瑣的官僚程序以及過時的物理和數字基礎設施。
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德國經濟需要「戰後以來最大的轉型努力」,到 2030 年需要在基礎設施、研發、教育和綠色技術等各個方面額外投資約 1.4 萬億歐元(1.5 萬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