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價持續磨底,鋰企日子的苦日子還在繼續。
10月31日,隨著鋰業雙雄天齊鋰業(002466.sz)和贛鋒鋰業(002460.sz)等半數鋰礦股在最後一日發布三季報,20家鋰礦股最新的業績擺到投資者面前:16家營收同比下滑,13家歸母凈利潤下滑,更有12家同時錄得營收、凈利雙降。
而伴隨鋰鹽價格磨底,板塊個股走勢亦持續下挫,直到國慶前後的一波行情,鋰礦股股價才有所表現,三季度區間漲幅全員為正。但將時間拉長,年初至今,股價漲幅為正的僅有4隻,其餘16隻全部為負。
至於鋰礦企業後續業績何時改善還取決於後市鋰鹽價格的趨勢。業內人士告訴鈦媒體app:「當前鋰鹽價格距離上一輪周期底部已十分逼近,向下空間有限;但受限於供大於求的基本矛盾仍未解決,向上空間亦有限,鋰鹽價格在低位震蕩仍是主旋律。」
集體過苦日子
鈦媒體app根據wind數據統計,加上轉型後的威領股份(002667.sz,原鞍重股份),a股鋰礦股共20家,其中16家前三季度營收同比下滑,天齊鋰業、威領股份等5家下滑超過50%;13家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西藏城投(600773.sh)、天齊鋰業、盛新鋰能(002240.sz)、贛鋒鋰業下滑幅度超過100%,另有雅化集團(002497.sz)、中礦資源(002738.sz)等5家下降幅度超過50%;包括鋰業雙雄在內,6家錄得虧損。
至於業績下滑的主因,必然是鋰鹽價格的同比大幅下降。上海鋼聯的數據顯示,2024q3電池級碳酸鋰、工業級碳酸鋰的均價分別僅為79726.56元/噸、76773.44元/噸,而2023q3均價分別為242632.81元/噸和230578.13元/噸。
以天齊鋰業舉例,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00.65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69.87%;歸母凈利潤-57.01億元,同比變動-170.40%。對於營收下滑,其歸因於主要鋰產品的銷售均價大幅下降,盈利虧損則疊加了聯營公司sqm今年q3業績同比將大幅下降導致其在本報告期確認的對該聯營公司的投資收益同比大幅下降。
盛新鋰能前三季度營收、凈利雙實現34.98億元、-4.62億元,同比下滑47.23%和142.17%。公司也在三季報中解釋,「受鋰電新能源行業持續低迷影響,報告期內鋰鹽產品價格較上年同期下降幅度較大。」
當然了,由於上述多家公司在鋰鹽業務之外還有其他業務,疊加自有/投資鹽湖,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對公司整體業績形成了支撐,不僅能夠實現盈利甚至還有增長,比較典型的如西藏礦業(000762.sz)、藏格礦業(000408.sz)、鹽湖股份(000792.sz)和雅化集團等。
西藏礦業主業是鉻鐵礦、鋰精礦的開採和銷售,雖然q3營收、凈利雙降,但得益於鉻鐵礦季鹽湖成本優勢,前三季度依然實現營收5.87億元、歸母凈利潤1.52億元,同比增長5.06%和34.62%。半年度的數據顯示,西藏礦業鋰類產品和鉻類產品佔總營收的比例七三開,但鉻類產品的毛利率為67.05%、同比增長33.41%,明顯好於同期鋰類產品毛利率53.48%。
無獨有偶,藏格礦業和鹽湖股份均有鋰鹽和氯化鉀業務,前者在前三季度碳酸鋰產品含稅單價下降63.73%的同時氯化鉀產品單價下降15.40%。根據中報披露,該公司氯化鉀和碳酸鋰收入各貢獻63.71%和35.99%,這意味著,氯化鉀的業績在一定程度上對沖了鋰鹽價格下降帶來的負面影響,加上公司聯營企業巨龍銅業貢獻投資收益13.63億元,進一步增厚公司業績——前三季度盈利18.68億元。
雅化集團則因民爆業務覆蓋鋰鹽業務的虧損,使得其能在前三季度實現盈利1.5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鋰精礦和鋰鹽價格趨於一致,部分上市公司前期留存的高價原材料得到充分消化後,成本得以下降,高價原料和減值壓力得到明顯緩解。
光大證券數據顯示,截至上周,li2o 5%鋰精礦中國到岸價已經降至720美元/噸,僅略高於2021年初時水平。
天齊鋰業業績環比改善亦可佐證。今年q1、q2、q3,公司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8.97億元、-13.09億元、-4.96億元,雖然仍持續虧損,但環比虧損明顯收窄。
天齊鋰業表示,「隨著新購低價鋰精礦逐步入庫及庫存鋰精礦的逐步消化,公司各基地生產成本中耗用的化學級鋰精礦成本正逐步貼近最新採購價格,鋰精礦定價機制的階段性錯配也逐步減弱,公司2024年第二季度及第三季度虧損均實現環比減少。」
後市低位震蕩仍是主旋律
實際上,鋰鹽價格在2023年俯衝後,今年的波動範圍明顯收窄,變動區間在7萬元-11萬元之間。wind數據顯示,q1-q3,國產電碳市場均價分別為10.16萬元/噸、10.59萬元/噸和7.99萬元/噸,三季度跌幅更甚,環比下降24.55%。
進入q4,始終未有起色。10月31日,上海鋼聯數據顯示,電碳均價為7.3萬元/噸。
(碳酸鋰價格走勢,來源:上海鋼聯)
至於鋰礦股四季度乃至更長時間的業績能否好轉,最大的影響因素也是鋰鹽價格能否改善。
上海鋼聯新能源事業部鋰業分析師李攀告訴鈦媒體app,需求端,11 月儲能需求向好,鐵鋰排產預計環比增加 2%-3%,三元排產預估微微降;進口端,據調研,10 月下游電池廠從智利進口的訂單量有所下降,預估 11 月國內碳酸鋰進口量下滑;供給端,11 月碳酸鋰排產環比變化不大。
「因此,從月度平衡表來看,11 月單月碳酸鋰小幅缺口四千噸左右,11 月的下游需求較 10 月初市場預估的下游需求情況有所好轉,但是相較於10月的供需情況來看,11月單月缺口幅度較10月有所收窄。」李攀指出,預估11月初碳酸鋰價格仍然存在一定的支撐,快速深跌的概率較低,但往上走非常高的概率也比較低,價格反彈後,上游就會進行套保操作。待11月倉單註銷後,價格或將繼續下行。預估到12月碳酸鋰月度供給轉為過剩,價格將會繼續下跌。
某鋰鹽企業人士也告訴鈦媒體app,當前國內電碳價格距離上一輪周期低點僅有3.3萬元左右的下跌空間,即便未來出現極端下跌行情,下降空間也很有限了。總體上業內普遍認為,鋰鹽周期磨底還將繼續,但向上和向下的空間均有限。
需要注意的是,近來海外有擾動因素出現。近日,總部位於澳大利亞的礦產公司艾昂尼爾(ioneer)表示已獲得美國拜登政府批准,計劃在美國內華達州的流紋岩嶺(rhyolite ridge)同時開採鋰和硼,這是美國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第一個獲批的鋰礦。報道稱,項目將於米過年開工,生產預計將於2028年開始,預計在第一階段,碳酸鋰的年產量將達到2.2萬噸,可滿足37萬台電動汽車的電池需求。
不過,在李攀看來,「美國60年來首座鋰礦獲批短期對全球碳酸鋰的價格和供應沒什麼影響,還相對較為遠期。」
另外,澳礦開採商皮爾巴拉礦業公司在10月30日提交的文件中表示,將暫停其位於西澳大利亞皮爾岡戈拉項目的ngungaju加工廠的產出,因為價格下滑擠壓了該行業。
「我們認為當下鋰精礦的估值雖已進入較低水平,低價的確會讓礦端進入短暫的檢修期,但並不足以低到讓礦端形成有效出清,只要價格有所反彈,礦端的供應就會迅速跟上(參照q2澳礦出貨的節奏)。」大地期貨分析認為,只要上游的淘汰賽還在繼續,鋰價在低位寬幅震蕩的格局就不會停歇。
(本文首發於鈦媒體 app,作者|蘇啟桃)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