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實在在的煎熬感。」吳桐用了這樣一句話,總結了他這一個月來「股民」身份新體驗,回望這短短一個月的股市之旅,他彷彿經歷了一場人生的縮影——從希望到失望,再到重燃希望,每一次波動都是對心態的考驗。
撤出來,還是繼續在a股里沉浮?是不少老股民這些年來一直糾結的問題。這輪受到關注的股市行情,像極了某個歷史場景重演。「上午牛來了,下午牛走了」,不少人悟出也許只有耐心才是股市的終極奧義。
「油門到底」到「緊急剎車」
00後們邊學邊入市
10月26日,有著近20年炒股經驗的老股民張文武,和幾個朋友復盤這一個月的股市行情,讓他們印象最深的還是國慶節後股市首日開盤的情形。「像是從『油門到底』到『緊急剎車』。」張文武說。
「油門到底」是延續了國慶節前的狂熱。節前最後一天,兩市及北交所共5307隻股票上漲,29隻股票下跌。交易熱情完全被點燃。當天,滬深兩市就創下2.61萬億元成交量,創a股歷史新高,相當於上海2023年gdp收入半數以上。
一夜之間,所有人都覺得「牛市」來了。就連以前對股市漠不關心的一批00後也聽到了風聲。
讀大三的金融專業的吳桐自認為自己是稍微懂行的「業內人士」。「好歹科班出身,之前還參加過學校的模擬炒股大賽。」吳桐說,憑著這樣的自信,他進行了第一次「實戰」。
讓吳桐印象最深的也是節後第一天股市的變化。國慶假期期間,他跟風投入了自己的5萬元「金庫」,短短几天就賺了近千元。「按這樣的勢頭漲下去,自己出國留學的願望就能實現了,假期時我就急切盼著再開盤。」吳桐說。
假期間,關於股市的輿論甚囂塵上,節後,吳桐又和父母借來10萬元,準備「跑步入場」。吳桐還記得,10月8日9點30分,市場大門轟然開啟,指數如脫韁野馬,瞬間飆升至3280點,「我又買入了10萬科創板塊,但到了9點45分,風雲突變,指數急轉直下,我這10萬一直在賠錢。」
那一天,吳桐一天沒吃飯,一直盯著手裡的大盤。隨著指數的起伏,心情也經歷了從雲端跌落至谷底的劇烈變化,最後,他算了算,這次投入的十萬加上之前的五萬,忙活了幾天,最後以盈利四百多塊收尾。
在這次全民炒股的熱潮里,本以為最激動的,是那批被股市套牢已久、如今終於有望翻身的老股民。但意料之外的是,社交媒體上聲響最大的,反倒是一批連怎麼開戶都剛剛學會的00後。
「股民4天人均賺4.7萬元」「00後的第一波時代紅利」「新股民蜂擁而入,券商系統超負荷運行」……每一條信息都像一塊石子,在一批年輕人中激起層層漣漪。
數據顯示,此次a股大漲期間,新增開戶數達到了數百萬之多。濟南一券商透露,國慶假期前後,開戶人群,00後佔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比起老年人的謹慎,他們表現得更果敢。」該券商說。
吳桐表示,很多朋友臨時學起炒股的知識,財經app、短視頻、b站就是他們的教科書。「以前沒什麼人刷的b站股市直播,現在一打開就是幾百人在線。」吳桐說。
這一個月里,宿舍里、食堂中每天充斥著「大盤、踏空、跳水、平倉」等新詞語。「這些詞說出來,彷彿自己真的懂股市了一樣。」吳桐說。
「上午牛來了,下午牛沒了」
保持理性並不容易
和吳桐一樣,當初張文武進入「股票市場」,也是因為碰上了一次「大牛市」。
「那時候大家都掙錢了,平時聚在一起的朋友都在談論股票,我也在濼源大街上的一家營業廳開了賬戶,投了4萬多y元的本金進去。」張文武說。
今年9月26日,a股連續三天大漲,手機頻繁推送股票相關的資訊,「同花順」的頁面開始大片飄紅,「身經百戰」的張文武也覺得,牛市可能要來了。
不過,在新手們還在幻想著牛市的時候,老手們卻早已開始考慮「熊爪子」伸出的可能性了。
國慶假期前,老張的賬戶「回血」不少。10月8日,a股如期大漲,但市場回落明顯,經過了國慶假期的七天「炒股冷靜期」,老張並沒有冒進,而是選擇幾隻更為平穩的股票。
「股市這麼多年從來不缺乏暴漲和暴跌。」張文武炒股近二十年,上一次碰到讓他這樣印象深刻的所謂「牛市」還是在2015年。
2014年底,股票開戶數飆升至1.2億戶,深交所的單日交易量達到了驚人的1.2萬億,這個數字幾乎等同於韓國一年的gdp。在牛市效應之下,2015年春天,平均每月有近60萬的新股民湧入股市。
「那一波牛市比現在還要火熱,茶餘飯後大家討論的都是股市。」張文武說,那時的他也跟這股熱潮加緊投資,4000多元的本金,三天就翻了兩番。
「那段時間每天都捧著手機看盤,走在路上等個紅燈都想點開炒股軟體看兩眼。」老張說,當時自己還在上大學的女兒也想開個戶試試,「原來她連學個數學都頭疼,別說關心金融了,可在那種氛圍下,所有人就是都想入場試試」。
但後來股市震蕩,一波波的下跌,讓包括張文武在內的不少人都被「套牢」,股市裡幾年的沉浮不僅「顆粒無收」,張文武還賠了10多萬。
一時間,綠色成為刺眼的顏色。「當時有人調侃這輩子不再吃黃瓜,扔掉了所有綠色的物件。」張文武說,他也一度灰心,卸載了炒股軟體。
經歷過七八輪股市漲跌周期輪轉後,他也逐漸不再看重「牛市」「熊市」的說法,「股市從來都是波動的,任何時候都保持冷靜不要冒進冒出才是真理」。
一個月來,不少剛開戶準備在股市中「大展拳腳」的新股民先後分享了自己被套住的經歷。「上午牛來了,下午牛沒了。」「這錢看來不歸我賺。」「我就是來交學費的。」……張文武看著朋友圈裡新手股民的「長吁短嘆」忍俊不禁,「這才哪兒到哪兒啊」。
不過,張文武也表示,在股市實戰中,保持理性是不容易的。「即使身經百戰,也很難不被情緒綁架,很難不被k線綁架,不被他人言論綁架。」張文武總結,作為「過來人」,很明白這個道理,但是現實中,還是會「當局者迷」。雖然這一波「牛市」到了,他身邊不少老股民,依舊沒能「回血」。
股市沉浮輪迴
在謹慎中抱有希望
吳桐表示,夜深人靜,他躺在床上,真不知道當初把錢拿出來炒股的做法對不對。自從這次入股之後,吳桐就沒睡過一個好覺。
「真是實實在在的煎熬感。」吳桐說。
記者採訪多位新股民了解到,這一個月「跑步」入場的人群里,很多人是抱著做短線的心態而來。不少人都表示:「準備賺了就跑,絕不貪心。」但發現,這並不是容易的事,一旦「入坑」,就不得不拿出跑長線的架勢。
在券商劉月看來,無論是狂喜、貪婪還是恐懼,每一個情緒的波動都在a股市場這座大舞台上反覆上演。「許多新股民在這一個月體驗了一次股市的輪迴,他們經歷了從興奮開戶到下單買入,再到股市大起大落。」劉月說,其實最難學會的不是如何選股,而是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股市不會憐憫任何人,它是一場耐力的考驗,只有學會在風浪中保持冷靜,才能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近幾年來,張文武喜歡上了跑馬拉松。用他的話說,跑馬是一場對自己耐力極限的挑戰,他能在跑馬的過程中思考更多的事,包括復盤自己在股市裡的投資操作。
這一個月來,一系列的政策也經歷著從頒布到落地的過程。
就在10月22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表示,目前,有將近一半增量政策已出台實施,具體舉措包括:提前下達2025年100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1000億元「兩重」建設項目清單、降息降准、調整住房限購政策等。
接下來,還將有一批增量政策繼續出台實施,一攬子增量政策涉及5個方面,它們分別是:加強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進一步擴大國內需求、加大助企幫扶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努力提振資本市場。
此外,10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告,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進一步豐富央行貨幣政策工具箱,人民銀行決定從即日起啟用公開市場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工具。 有分析指出,這樣,一級交易商可通過新工具向央行質押債券獲取資金,從而增加市場資金量,為穩定股市奠定基礎;其次,買斷式逆回購操作不局限於國債,地方債、金融債、公司信用類債券也將包含在內,央行可用於調控債市的「債券」規模將更大,短期看債市或延續區間震蕩行情。
而即將於11月4日至8日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將審議國務院關於金融工作情況的報告等。這場會議,財政政策是否進一步加碼也將是關注的重點。
撤出來,還是繼續在a股里沉浮?是這些受訪的老股民,這些年來一直糾結的問題。
有股民這樣形容自己,「我就像是大海里的小魚,看看海浪能把自己送到多遠的遠方」。張文武對此也有所感觸。他覺得,也許股市和跑馬拉松一樣,有的時候並不一定追求跑得多快,憑著耐心跑下去或許更加重要。(文中人物吳桐、劉月、張文武皆為化名)(來源: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