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龍頭終於再次上調掛牌價!稀土價格出現回升,二季度業績爆發?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李凱旋 李貝貝 北京報道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等行業的興起,被稱為「工業黃金」的稀土備受市場關注。5月6日,稀土行業龍頭北方稀土公布了5月份稀土產品掛牌價格,較4月份有明顯的上漲。業內認為,在經過一年的下行之後,稀土的價格自3月份中下旬開始便出現了回升。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受到價格下行的影響,稀土上市公司和下游的永磁材料上市公司幾乎全部「叫苦不迭」,營收和凈利潤大幅下滑,更有公司出現虧損。業內認為,北方稀土作為行業龍頭調高掛牌價具有信號意義,有助於增強行業信心。

北方稀土量價齊升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北方稀土上調了多個產品的掛牌價。其中,氧化鐠釹價格為39.32萬元/噸,氧化釹價格為40.15萬元/噸,金屬鐠釹價格為48.8萬元/噸,金屬釹價格為49.8萬元/噸,分別較4月份上調7.52%、7.35%、7.25%、7.1%。

除了價格出現增長之外,《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北方稀土的銷售量也有所上升。據北方稀土此前發布的消息,4月份,北方稀土磁材公司搶抓訂單,多渠道積極開拓新客戶,訂單量較2023年同期有顯著增長。

「截至4月29日,公司當月產銷量環比增長24.9%以上,創下單月產銷量最高紀錄。」北方稀土方面如此表示。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2023年,受到供求關係及經濟復甦態勢的影響,稀土價格曾一度走弱。2022年,由於產量和進口受阻,稀土價格出現了一輪暴漲行情,全年鐠釹氧化物均價為80.14萬元/噸,同比增加38.1%。

2023年,隨著稀土市場供應平穩,稀土價格從高處回落。同時,在對緬甸礦的進口恢復之後,稀土價格再次遭受衝擊。2023年,全年鐠釹氧化物價格均值降至52.9萬元/噸,同比下滑35.8%。

多因素促進價格反彈

稀土行情反轉出現在2024年年初。《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我國的稀土指標採用「按需供給」的原則進行分配。在這一原則下,稀土供給被科學嚴格管控,價格也在這一機制下可以維持相對穩定。

2024年,我國第一批稀土開採、冶煉分離總量控制指標分別為135000噸和127000噸,指標分配給中國稀土和北方稀土。值得關注的是,儘管開採指標放量增速有所放緩,但同比依舊增加12.5%。

4月底,在2023年報滬市主板傳統產業集體業績說明會上,北方稀土對近期稀土市場的運行狀態進行了分析。北方稀土方面表示,受市場供求關係影響,近期稀土市場產品價格低位反彈,小幅上行,漲幅在10%左右。

上海有色網金屬分析師劉浩對《華夏時報》記者說:「自3月份中下旬開始,稀土價格出現止跌反彈。其一,稀土氧化物的價格在經過幾個月的下調之後,稀土礦商利潤被壓縮得很嚴重,低價海外礦現貨減少。其二,受到春節假期的影響,2月份的訂單被積壓到3月份。3月份,磁材廠開工明顯好轉,對原材料的需求也開始增加。」

此外,劉浩表示,在進入4月份後,各終端的需求也開始恢復,集團採購的動作也比較多,多重因素疊加到一起,促成了這段時間稀土價格的上漲。

稀土產業鏈有望回升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受到稀土價格下行的影響,稀土上市公司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業績都不盡如人意。以一季度的業績數據為例,整個稀土行業板塊可以說是慘淡經營。

數據顯示,一季度,北方稀土的營業收入為57.62億元,同比下降37.59%;實現歸母凈利潤為5205.20萬元,同比降幅為94.35%。關於業績出現較大幅度下跌的原因,北方稀土方面表示,報告期內,受到下游需求增長不及預期等因素影響,稀土市場整體表現弱勢,主流稀土產品價格呈現下行趨勢。

另一家稀土公司盛和資源業績同樣呈現「頹勢」,沒能逃過市場的利爪。數據顯示,盛和資源一季度的營業收入為28.86億元,同比下降39.92%,歸母凈利潤則呈現虧損狀態,凈虧損為2.16億元,同比下滑378.59%。

同時,中國稀土一季度的業績也出現虧損,數據顯示,報告期內,中國稀土的營業收入為3.02億元,同比下降81.94%,歸母凈利潤則是虧損2.89億元,與去年同期1834.8萬元的盈利相比,可以說是業績也有些「急轉直下」。

由於稀土價格2023年明顯下降,下游磁材公司的錢包同樣有所緊縮。以金力永磁為例,數據顯示,一季度金力永磁的營業收入為15.36億元,同比下降6.93%,歸母凈利潤為1.02億元,同比下降42.93%。

記者了解到,儘管永磁材料的主要買家新能源汽車發展一直如火如荼,但由於稀土價格持續下降,磁材產品的定價也有所下滑,導致利潤出現了縮減。

此次北方稀土率先調高掛牌價再疊加市場回升,稀土產業鏈是否能應該拐點?國金證券方面發布研報表示,北方稀土作為輕稀土龍頭,其掛牌價往往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此次北方稀土上調掛牌價為2023年11月份以來首次,有助於增厚行業信心。

責任編輯:張蓓 主編:張豫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