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話搶抓行業發展「風口」,大模型生態構建與應用發展大會舉辦

人工智慧大模型是驅動產業智能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新引擎。如何搶抓行業發展「風口」?4月28日,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配套活動——大模型生態構建與應用發展大會舉行,與會人員共同研討培育人工智慧大模型生態,加快大模型應用場景落地主題。

大會由海淀區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匯聚了產、學、研、政、企、用等各類創新主體,參會人員中創始人、董事長、青年創業者佔了一半以上。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王小雲,歐洲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飛諾門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沈寓實,國際語音識別和ai領域教授、小米集團語音首席科學家丹尼爾·波維和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聶再清做了主旨報告。圓桌交流環節,與會專家學者和行業代表圍繞「ai時代中國大模型應用探索」主題各抒己見,共話搶抓行業發展「風口」,為人工智慧大模型生態體系建設和落地應用建言獻策。

北京是當前國內大模型創新基礎最好、人才團隊最為集中、研發能力最強、產品迭代最活躍的地區。市科協副主席郭魯鋼介紹,北京現有超過120家大模型相關創新主體,居全國首位,其中80餘家位於海淀區。在120餘家創新主體中,企業佔比高達90%。希望通過這次高水平交流活動,為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提供良方益策,加快人才、技術、資本、算力等要素聚集,打造政產學研用協同合作的創新體系。

「我們擁有高度聚焦ai領域的全國重點實驗室14家,新型研發機構3家,集聚人工智慧領域科研人才1.3萬人,佔全國的三分之一。」海淀區委副書記楊仁全介紹了該區深厚的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基礎和先發優勢。他介紹,海淀區將奮力搶抓人工智慧發展的窗口期,高水平建設國家人工智慧訓練基地,加快構建高質量大模型語料庫,全力推動大模型和顛覆性技術攻關,謀劃建設人工智慧創新街區和人才特區,以國際化視野有效集聚創新要素,推動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慧產業高質量發展。

海淀區委宣傳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