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率攀升添陰影,多家中小銀行IPO中止!最長候場16年

近兩年來,中小銀行上市熱情不減。奧一新聞記者梳理髮現,目前尋求上市的10家中小銀行中,僅有3家處於正常審核狀態,6家中止與1家終止。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多家中小銀行存在貸款不良率攀升的情況。有專家分析稱,不良率上升將影響中小銀行資產質量和資本市場風險判斷,進而阻礙其ipo進程。

6家銀行ipo中止,均因「財務數據過期」

據深交所官網及上交所官網近日公布,今年有10家中小銀行排隊ipo。其中,湖州銀行、湖北銀行、崑山農商行3家銀行處於正常審核狀態;東莞銀行、順德農商行、南海農商行、廣州銀行、安徽馬鞍山農商行,以及江蘇海安農商行等6家銀行ipo審核狀態為「中止」,亳州葯都農商行則撤回了a股上市申請。

記者留意到,上述6家銀行ipo審核狀態為「中止」的原因,均為「ipo申請文件中記錄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

知名經濟學者盤和林表示:「一般來說,導致ipo審核中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中止並不意味著終止。」如果是因為財務資料過期,那麼銀行需要補充最新的審計報告或其他財務資料,以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和真實性,補充材料後可以再繼續ipo審核。

記者觀察發現,近兩年來,中小銀行闖關ipo之路並不舒暢,2022年僅有蘭州銀行成功登陸a股。全面註冊制實施後,中小銀行ipo也沒有如預期出現「提速」。2023年銀行股ipo出現「空窗期」,年內無一家銀行上市。

對此,盤和林表示:「近年來銀行股,尤其是中小銀行股在股市擁躉不多,所以ipo定價往往比較低,而由於是銀行,再小的銀行其市值和融資量都會超過普通中小企業,所以其對融資規模有比較高的要求,而當前資本市場流動性並不支持較大規模融資,所以報價不理想疊加市場流動性不足,導致銀行ipo不及預期。」

「此外,不良貸款上升、資本充足率下降、盈利能力減弱等經營風險,這些也是資本市場不喜歡中小銀行股的原因。」他進一步解釋:「同時,這些問題也可能會引發監管機構對其持續經營能力的質疑,進而暫停ipo審核。」

不良資產處置仍存挑戰

眾所周知,銀行能否順利上市與自身業績情況、資產質量緊密相關。記者梳理上述6家中小銀行整體業績發現,3家銀行面臨不同程度營收和利潤下降、不良貸款率居高不下,其餘3家銀行尚未公布完整數據。

順德農商行和廣州銀行2023年營收和凈利潤雙降。據順德農商行披露的2024年度同業存單發行計劃,順德農商行去年營業收入為82.10億元,同比減少8.42%;凈利潤34.56億元,同比下降0.32%。該行不良貸款率為1.48%,較2022年末上升0.26個百分點,總資產為4,618.40億元。

據廣州銀行3月15日披露的2024年度同業存單發行計劃,廣州銀行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159.4億元,同比下降7.07%;實現凈利潤30.4億元,同比下降8.95%。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線城商行中唯一未上市的銀行,早在2009年,廣州銀行就喊出了「三年上市」的口號,然而上市之路至今仍不明朗。

截至2023年末,廣州銀行總資產8305.84億元。不良貸款率為2.04%,較2021年上升0.47%,較2022年末下降0.12個百分點,但相比a股上市城商行,依然處於高位。

2023年,廣東南海農商銀行增收不增利。實現營業收入118.01億元,同比增長1.06%;但實現凈利潤23.83億元,同比下滑12.62%。資產質量方面,廣東南海農商銀行不良貸款率近三年持續攀升,去年不良貸款率1.49%,也是近七年新高。截至2023年12月末,廣東南海農商銀行資產總額3048.24億元。

目前東莞銀行尚未更新2023年年報。據該行2024年度同業存單發行計劃,截至去年9月末,該行總資產突破6000億元大關,達6009.4億元,較年初增長11.6%。同期,該行實現營業收入78.1億元、凈利潤34.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2%、10.2%。資產質量方面,截至2023年6月末,東莞銀行總資產為5728.68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93%。同廣州銀行相似,東莞銀行也逐夢a股多年,早在2008年,就已開啟上市之路。

馬鞍山農商行近年來營收增速放緩,且九成以上收入來自利息凈收入。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1-6月,該行的利息凈收入分別占本行營業收入的 98.59%、99.55%、93.18%和 93.79%。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馬鞍山農商行的總資產為903.73億元,不良率為2.04%。

江蘇海安農商行的營業收入同樣依賴於利息凈收入,相關業務的營收佔比長年在85%以上。截至2023年9月末,該行資產總額914.92億元,不良貸款率0.99%。值得注意的是,海安農商行的房地產業貸款不良貸款率高出整體不良貸款率較多,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該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27%、1.25%、0.99%、0.95%,但其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率分別為4.59%、3.73%、4.12%、4.69%

加強信貸風險管理

中小銀行是服務民營企業、小微企業、「三農」、鄉村振興的重要金融力量。金融監管總局近期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中小銀行3912家, 主要是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和村鎮銀行等,總資產110萬億元,占銀行業整體總資產的28%。其中,涉農貸款、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分別是21萬億元、29萬億元,占整個銀行業涉農貸款、小微企業貸款的比例是38%和44%。

有業內人士指出,相比於大型商業銀行,中小銀行資本力量相對薄弱,消化不良資產能力較差,貸款利率也相對較高,願意接受較高利率的貸款人,往往信用水平較低、容易違約,導致中小銀行的信貸風險攀升。

加強信貸風險管理已成為中小銀行風險管控的重要環節。此外,資本消耗大是我國中小銀行普遍面臨的重要問題。不少中小銀行往往希望通過上市來拓寬融資渠道,增強融資能力。

2024年,中小銀行能否突破過會「空窗期」?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宏觀經濟波動疊加ipo政策趨緊,資本補充需求驅動下,中小銀行上市之路仍較為艱難。盤和林指出,對於區域中小銀行而言,目前提升經營能力、降低經營風險、提升資產質量更為重要。

采寫:奧一新聞記者 管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