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我選的耳機總是不夠舒服?無線耳機有佩戴舒適的完美設計嗎?

為啥我選的耳機總是不夠舒服?無線耳機就沒有佩戴舒適的完美設計嗎?

我不敢說有完美的設計,但強烈建議各位 「咋戴都不舒服」 的朋友選擇 「可調節自由度高」 的耳機。

目前市面上類似AirPods的真無線耳機,還有絕大多數的監聽耳機,都是典型的 「固定」 形態。一旦不匹配自己的耳型,各種難受。可以這樣說:讓你戴著不舒服的耳機,大多數都是和你耳朵眼、耳廓大小不太吻合的款型——要麼是耳機設計不合理,要麼就是你耳型特殊,挑耳機。

▲3年前入手的森海塞爾IE100 Pro,舒適度+音質尚可,可惜有線纜牽絆

這時候就別按照常規方案挑耳機了,耳朵特殊就先試戴,以舒服為主,再談音質和別的。

咱們拿入耳式耳機舉個例。很多入耳式給你配S、M、L三種不同大小的耳帽,默認的M屬於中等大小,如果給我小耳朵的女朋友用,應該換成S的。可她戴上不一定就感覺得勁兒。這是因為,人為地設計3個檔位大小的耳帽,並不能覆蓋所有特殊耳孔大小。比如總會有人選S覺得有些松,選M又有些緊,不上不下,棄之可惜。按照自由度講,這種設計還不夠完美,無法適配所有人,要麼搞出更多檔位的耳帽,要麼專人定製。

▲這款RHA TrueControl ANC真無線自帶的耳帽組就很人性化。

剛才說的是入耳式。其實2024年買耳機,我更願意選開放式耳機。

為啥。主要是上班戴著,堵耳朵眼的會影響聽力,與人交談也有干擾。我們單位允許戴耳機,但領導喊你你得有反應啊,戴真無線耳機的話,我可能只戴其中1隻。

▲可以戴著睡覺的TWS耳機魔浪S,很小很輕,但不適合上班戴

骨傳導不堵耳朵,但偏運動式,上班戴有些不倫不類。所以最終選擇了開放式耳機——不入耳,續航強,無論聽歌/接聽電話/連電腦視聽媒體,還是與人交談,行走交通看路都不受影響。

自由度方面,就比較見仁見智了,我選的是這種耳掛可以自由調節的,支持到最新版本藍牙5.4的虹覓Holme Fit。

它和一般的開放式耳機不太一樣,耳掛是可以調節的,大概可以調整48°。

▲ 補充一點,支持IPX5防水,跑步戴著也不錯

而且它這個耳掛也有一定柔韌度,尾部大概2/3的部分覆蓋親膚硅膠,佩戴後,耳掛可以貼合地靠在耳廓之後,讓本身的重量均勻施加在耳廓上,然後,它的定向傳音的揚聲器可以對準耳孔,由此做到了音質靠譜,戴著又舒服。

這款虹覓Holme Fit的單耳重量才8.9克,耳朵沒有什麼負擔感。其它如續航、音質、信號穩定性,操控方面都很棒。

▲ 兩三百檔位能有這樣的配置很靠譜了

對比其他掛耳開放式耳機,可調節耳掛意味著無論你戴著一隻還是兩隻,都能與對佩戴者的耳型實現「精準匹配」,舒適度真的好上太多了。

其實像是下圖右邊這種一體式的開放式耳機(索尼Float Run)也能達到一定的舒適度,但它傾向於用一個發卡(頭環)的方式來「箍」住頭圍,掛耳處也稍微帶一點兒支撐,在自由調節方面就沒什麼作為了。

▲ 左:虹覓Fit,右:索尼Sony Float Run

索尼Float Run的做法,實際上也符合不少骨傳導耳機採取的設計思路。但它們在可調節耳掛的開放式耳機面前都有短板——如果使用者頭型/耳型比較特殊,那麼定向傳音可能會受影響,「舒適度」和「音質」難以兩全。

▲ 索尼Sony Float Run的一體式掛耳+開放式音腔設計

這裡還要補充一點,有些骨傳導耳機在運動時可能會因為你頭部部分肌肉的小範圍動作,被拉扯產生位移,此時原本的貼合也會變得不夠貼合,「骨傳導」的音質會大受影響(我給它定義為「彈簧式音效」,一種忽大忽小的尷尬聽感)。

這個時候就不單要考慮靜止狀態下的佩戴舒適度了,你要在跑起來的同時,綜合考察舒適度+實際聽音效果。比如這款南卡Runner Pro4S,更適合運動場景,也更適合游泳時佩戴,實測它在你健身運動時,可以保證足夠的貼合,不會出現那種討厭的「彈簧式音效」。

▲ 南卡的旗艦機骨傳導耳機Runner Pro4S,還真是一分錢一分貨。

以上就是我給大家分享的一些個人體會,希望這些乾貨可以讓你避開那些不太舒適的耳機,選到最符合自己喜好的款型。我是筆點酷玩,我們下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