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元性能提升1000%!天津大學立功,首枚石墨烯晶元誕生

晶元性能提升1000%!天津大學立功,首枚石墨烯晶元誕生!

硅基晶元歷經了幾十年的發展,在指甲蓋大小的範圍內,支撐了上百億顆晶體管的布局,目前最頂尖的工藝也已經達到了3nm,但傳統半導體材料的缺陷也直接暴露。

在晶元步入到7nm階段之後,每提升一個製程工藝,在性能方面提升極其有限,但在成本上卻大幅的增長,這也導致很多的企業並不會去選擇最頂尖的技術,晶元廠商的成本也很難收回來。

而這恰巧也給了中國晶元突破的機會,目前國內除了在傳統的硅基晶元上發力之外,將更多的重心放在了全新半導體材料的研發上,而目前石墨烯材料的呼聲最高,也被認定為中國彎道超車的希望。

如今在該領域的研發再度傳來好消息,天津大學科研團隊再次立功了,該團隊使用特殊的熔爐,實現了在碳化硅晶片上生長石墨烯,成功製備了外延石墨烯材料,也就是將當成石墨烯附著在了碳化硅晶體表面。

意味著首顆石墨烯製成的功能半導體誕生,和傳統的硅基晶元相比起來,石墨烯材料將晶元性能提升了1000%,這將為「中國芯」的彎道超車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以往我們只聽說石墨烯材料如何的好,但並沒有實質性的產品給出,這一次完全不一樣了,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的認證,單層碳原子構成的石墨烯,在導電性和機械強度上都非常出色,很早就被認定為是理想的下一代半導體材料。

更為關鍵的是,中國在這方面的技術研發上,一直都處在世界頂尖水平,3nm的晶元所處的位置相當尷尬,要說用在數碼產品上性能又過剩,但要用在高端的AI等領域根本就不夠看,需要數萬顆才能滿足AI大模型的訓練。

未來註定是一個智能的時代,就好比現階段各大車企研發的無人駕駛技術,就需要龐大的演算法來支撐其成熟度,看似目前的晶元性能足夠用,但仍然無法保證萬無一失。

而美國之所以著急,想盡一切辦法打壓中國半導體產業,就是因為現有的晶元技術,不足以支撐所謂的「科技霸權」,只能採用這樣的手段,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時間,但顯然這起到了反效果。

拜登團隊的打壓限制,非但沒有限制住中國半導體,反倒讓我們下定決心自主搭建產業鏈,華為麒麟9000S晶元的回歸,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打擊到了美國。

如今中國在石墨烯半導體材料上打開了突破口,很有可能會成為中國半導體持續發展的轉折點,當然在石墨烯晶元還未完成量產之前,我們顯然不能沾沾自喜,在低調中發展才能更加的牢固。

自主研發晶元,可不僅僅只是華為一家企業的事,國內有能力的企業都應該聯合起來,打造一條屬於自己的產業鏈,替換掉含美的一切技術,這樣才不會在未來的競爭中落於下風,對此你們是怎麼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