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國際組織專家建議,中國應加大開放力度和透明度|鈦媒體 2023T-EDGE

從左至右:鈦媒體集團創始人&董事長&CEO、T-EDGE全球委員會主席 趙何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駐華首席代表 Steven Barnett 史蒂文·艾倫·巴奈特,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駐華高級顧問兼北京辦事處主任 Tamas Hajba 海博,中國最高人民法院中國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委員、獨立仲裁員 陶景洲,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常務理事及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前中國駐舊金山、紐約總領館經濟商務參贊 何偉文

作為中國科技與商業創新領域備受矚目的國際交流盛典,2023T-EDGE全球創新大會與全球創新者一同見證國際化浪潮下,全球商業創新思路與業務增長邏輯的爆炸式變革。

在12月1-3日舉行的2023T-EDGE全球創新大會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駐華首席代表 Steven Barnett 史蒂文·艾倫·巴奈特、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駐華高級顧問兼北京辦事處主任 Tamas Hajba 海博、中國最高人民法院中國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委員、獨立仲裁員陶景洲、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常務理事及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前中國駐舊金山、紐約總領館經濟商務參贊何偉文以及本次Round Table X圓桌對話的主持嘉賓 鈦媒體集團創始人&董事長&CEO、T-EDGE全球委員會主席趙何娟,圍繞「世界經濟變局下的企業全球化發展」這一主題進行探討。

本次圓桌嘉賓就「中國如何應對企業全球化的挑戰與機遇」展開深度對話。大家的共識是,中國應該有信心且應該加大開放力度、融入全球供應鏈,推進產業鏈高端化;同時,要營造更透明、開放的營商環境,發揮技術性優勢,鼓勵外商在華投資、增強外商投資信心。

何偉文首先肯定了中國仍然能夠在全球供應鏈里保持自己的競爭力。他指出,世界銀行把全球市場分成七大板塊,最主要的是北美、歐洲-中亞、東亞-太平洋三個板塊,而所有板塊貿易的完成必須是跨地區的、覆蓋全球的。美國、德國及中國分別處於這三大板塊供應鏈中的樞紐位置,且這一位置在可預見的未來很難被改變。基於這一點,中國應該有信心,應該主動開放、融入全球供應鏈,打破現在的反全球化或者以安全為名脫鉤斷鏈的舉措,推進產業鏈高端化,這可以使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上保持競爭力,為中國發展帶來更長久的後勁。

圍繞「中國是否能夠繼續擔當世界工廠」這一話題,圓桌嘉賓展開了深度探討。

Steven Barnett 與其他三位代表觀點略有差異,他指出,在過去20年中,中國的消費力很強,但收入增速更快,使得消費佔GDP的比重與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處於較低水平。他希望未來消費能成為中國及全球經濟的驅動力,因為消費產生的污染比生產要少很多,這對全球來說都是有益而無害的。

何偉文認為,我們應該持發展的眼光看待這一問題,世界工廠或者中心是動態變化的。中國長期以來在裝配方面存在優勢,如今,優勢已轉到新能源汽車、電動車、新能源風電及光伏等領域。例如,世界上60%的風電渦輪設備和80%的光電設備均產自中國。未來,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裝配在中國,而是要發展高端的產業鏈,成為創新的主導者。

Tamas Hajba 同意上述說法,他補充道,由於中國內部生產和政策變化,中國向世界提供產品的方式也在發生變化,目前,中國已成為與綠色轉型相關的產品、電動汽車和風能的主要供應商,在全球製造中佔比約30%,未來,中國有望保持其在全球製造中的地位。

陶景洲認為,中國要繼續成為世界工廠,就需要外國企業仍將中國作為生產基地,不能因為中國勞工成本的提高或者供應鏈的中斷,就把工廠大量外遷至東南亞,中國要發揮技術性優勢鼓勵外商在華的投資。

趙何娟指出,現在普遍存在一個問題,為了能夠更好地提供給歐美供應商,很多中國的工廠開設到墨西哥或者印尼。根據商務部統計,今年 1-9 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 9199.7 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 8.4%。與吸收外資情況形成對比的是,目前中國對外投資持續增長,今年 1-9 月份,中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 6731.4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18.7%。

何偉文分析有兩個原因導致這兩個數據出現了一降一升:

第一,政策原因,在中美關係及中國外部關係比較緊張的時候,給外商帶來較大的擔憂。美國商會在今年4月的調查顯示,約87%的會員對中美關係感到擔憂,而且這是影響他們投資的重要因素,且約有11%的會員準備把產業遷出去。此外,調查顯示,約一半以上會員暫時沒有擴大投資的計劃。

他進一步指出,隨著中美關係及外部關係的穩定和改善,美商信心正在恢復,這一局面將得到有效改善。目前,中國商務部要求對於國企、民企、外企要一視同仁,這將有利於推動外商投資的回撤。

第二,經濟原因,三季度中國工業設備利用率75.6%,美國為78.9%,中國並沒有實現充分的開工,存在產能過剩。此外,1-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1%,高新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因此,要找到增長點才會有正確的投資方向。

面對複雜的外部環境,何偉文和陶景洲對中國企業出海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和指導。

何偉文認為,在目前情況下,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都要堅定不移地執行全球化發展的戰略。對於中國企業來說,要從企業發展需要的角度出發,充分依靠當地的一切資源,包括政府資源、當地主流顧問、律師事務所、銀行、會計師事務所及諮詢公司等。

陶景洲認可上述說法,並補充道,我們鼓勵企業進行海外投資,但要注意安全性,要特別重視政治風險、法律風險、軍事風險、安全風險等各方面的問題,可以側重於尋求優質的諮詢公司為企業保駕護航。

在如何增強外商投資信心的討論中,陶景洲指出,作為WTO的重要成員之一,遵循WTO透明度原則對中國來說十分重要。作為外國投資者,如果空有法規但無法實施,或者無法明確知道哪些法規適用於自己的工作,那麼他們的投資意願就會受到影響。他認為,向外國投資者公開更多的信息,聽取他們的建議,保證中國的投資環境是透明的、開放的,將有助於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

Steven Barnett 補充道,從宏觀經濟角度來講,宏觀經濟需要保持健康可持續的增長,這也是吸引投資的重要因素,深化改革、加大開放力度,讓市場在經濟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是實現中期經濟向好的關鍵因素。

最後,Tamas Hajba 表示,中國在綠色轉型、數字化轉型和地產轉型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需要持續改革,提高生產力和消費力;他特彆強調民營經濟對於整個經濟的復甦至關重要,因此,要賦能民營經濟,為其創建一個良好的融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