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美國廠被卡死,德國廠也遇到麻煩,重重考驗接踵而來

繼美國工廠遭遇阻礙後,台積電德國廠也遭遇了麻煩。

環球網援引台灣媒體報道,台積電赴德國德累斯頓設廠日前已拍板,預計2024年下半年開始動工,2027年底開始生產,總投資金額預計超過100億歐元(約新台幣3438億),而德國政府有望補貼50億歐元(約新台幣1719億)。

(台積電積極在海外布局)

據悉,美國晶元大廠格芯公司(格羅方德)在歐洲最大的生產基地也在德累斯頓,而且已經在當地經營25年之久。德國政府的高額補貼讓格芯相當不滿。格芯公司的法務長接受採訪時表示,台積電的規模不僅比格芯大十多倍,現在還打算直接跟格芯競爭以獲得高額補貼,這樣真的公平恰當嗎?

該公司還批評台積電是一隻被補貼養大的老虎,台積電已經是晶圓代工龍頭,對台積電給予大量補助將強化台積電的主導力量。目前格芯公司已經向歐盟表達抗議,希望審查台積電拿到的高額補貼是否合法,甚至希望德國政府也能給予類似的高額補貼。

該消息一出,就在台灣網路上引發激烈討論,許多人對於格芯的反應不意外,不少網友紛紛留言表示,美國廠之後,台積電海外設廠的考驗一個接著一個來。「完了,問題肯定一個接一個爆」「不意外,等蓋完廠開始生產,接下來就是反壟斷法和勞工權益了」「日本社論也罵很兇阿,但政府沒管,就看決策者了」。

(台積電在德國設廠遭遇阻礙)

此外,還有人提到,格芯公司頻頻跳出來抗議,最大目的就是要更多補助,紛紛表示「格芯就是想要錢啦」「格芯自己先提升技術再說吧。」

實際上,不管格芯公司的目的是啥,如果他們攢足勁頭給台積電設置阻礙,就有可能會影響到台積電在德國設廠進度,畢竟該公司在德國也算是老資歷了。此外,格芯公司的反應也說明,台積電未來或許將在德國遭受更多的困難。

首先,台積電德國廠預計持有70%股權,博世英飛凌恩智浦各持有10%股權。德國之聲客座評論員烏凌翔指出,台積電僅拿出35億歐元,股權卻佔70%,而且享有營運管理權利,尚未證實的50億歐元如果真的由德國政府補貼,對台積電新增的財務壓力可能不算大,但真正增援晶元製造的資金,恐怕還沒影。

烏凌翔表示,雖然歐洲議會上個月正式通過了《歐洲晶元法案》,但該法案細分為三個領域,包括科研與創新、半導體製造和供應鏈危機管理,而歐盟目前公布的資金分配重點都在科研與創新,換言之,對於台積電,德國政府只能自掏腰包了。

其次,台積電德國廠位於前東德且靠近捷克波蘭的德累斯頓,可能面對比美國亞利桑那州更兇險的人文環境。

歐洲的工會向來態度強悍,而德國政府又是議會內閣制,左、中、右各黨派都在國會中有發言權,台積電面對意見不一的政府,恐怕也是不小的挑戰。

(德國人文環境更複雜)

此外,台積電乃至全世界半導體產業都正在為缺人、缺工的問題頭痛。例如,美國工廠進展緩慢,缺乏熟練工就是原因之一。

而德累斯頓恐怕也無法給台積電提供足夠的技術工人與合格的工程師,肯定要從外地招工,但德國近九成的大企業都在原西德地區,恐怕不容易吸引人才到前東德地區工作。因此,未來很可能會招募移民來補充人力,但這樣的做法必然會招致德國極右派的反對。

除了以上問題外,台積電在德國可能還會遇到管理方面的難題,畢竟在台灣管理的再一流,到了德國也得入鄉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