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於網路
碧桂園這家著名房企似乎陷入了困境,引發了一系列謠言。創始人楊惠妍的行為與資產轉移有何區別?在接替父親的職位後,她一次性捐贈了6.75億股碧桂園服務的股份,價值高達64億港元,相當於公司總股本的五分之一。這其中,碧桂園服務是物業管理業務,是公司最核心、穩定且盈利豐厚的資產之一。就算我們要支持共同富裕也沒有這樣做吧。深入挖掘一下就會發現,接受捐贈的慈善機構名為香港國強公益基金會。這是一家於六月成立的境外公司,看到創始成員名單時一個名字引人注目,楊子瑩,也就是楊惠妍的妹妹。看來,這是家族內部人員向自家捐款的方式。公益屬性有多少,善心人士會心領神會。而且關鍵問題在於,根據香港法律,公益基金是不允許清算的,即使公司破產也無法動用該資金。這種保全資產的做法難免讓人產生質疑。
圖片來源於網路
而且,碧桂園最近形勢確實不容樂觀。上個月,多個碧桂園債券遭到拋售,價格幾乎折價。債權人也開始感到恐慌。如今,人們對碧桂園的觀望如同看恐怖片,生怕稍有不慎就會違約。股價連續五天下跌,已經跌到了1.3港幣。市場上謠言四起,有關創始人出國跑路、佛山副市長帶工作組進駐公司等,闢謠信息紛紛出台,但已經身心俱疲。上周公司還發布了一份公告,稱去年虧損了600億,今年上半年預計仍將虧損。未來,公司計劃優化債務並尋求政府支持。似乎下一步就要進入求救的階段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
此外,還有一個細節值得關注,公司的核心任務發生了變化。以前的碧桂園強調「四保」:保交樓、保資產、保安全、保信用。但到了七月,變成了「三保」,保信用消失了,無法保住了。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債務情況。截至七月,公司外債已經達到1.6萬億,雖然無法與恆大相比,但也是相當可觀的數額。而去年年底,公司賬面上只剩下822億現金。
面對這巨大的短期負債,公司手頭緊張不已。與此同時,房子也很難賣出去,上半年銷售額下滑近三成,僅為1500億。更為麻煩的是,楊惠妍接管公司後,便開始戰略轉型,進軍一線二線城市,並重新啟動土地儲備。碧桂園最近一系列的闢謠和求助的做法讓人感到非常熟悉。一封求助信拉開了暴雷的序幕。現在壓力傳到了碧桂園,融創估計也已經排隊等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