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位朋友用ChatGPT分析了5支AI概念股,選出了「最強一隻」。他興奮地買入,堅定持有,卻在三天後止損出局。
他問我:「我都用上AI了,怎麼還是虧了?」
我只回了一句話: 「聰明過頭了。」
一、越聰明,越容易虧錢
你有沒有發現,股市裡最會講道理的人,往往最先出局?
他們懂技術分析、會看K線、精通大模型預測、手握一堆經濟學理論…… 但真正能靠這些長期賺錢的,少之又少。
牛頓虧錢那年說過一句話:「我能計算天體的運動,卻無法計算人性的瘋狂。」
300年過去了,市場依然在重複這場諷刺。
如果投資是理性的,那為什麼情緒一到,人人都像賭徒? 真正讓人虧錢的,從來不是技術不夠,而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二、信息越多,判斷越差
現在你打開手機,每天能刷到:
- 上百條財經推送
- 十幾個「專家」預測
- AI工具自動生成的「交易建議」
看起來你比10年前「更聰明」了,實際上只是被信息拖進了更深的泥潭。
我見過太多人,把自己包裝成「理性投資者」,其實只是用複雜邏輯掩蓋焦慮。
AI概念股就是最好的例子。 很多人連公司業務都沒看清楚,看到熱搜就衝進去買。 漲一天就加倉,跌三天還幻想「主力洗盤」。 最後被套牢,連為什麼虧錢都搞不明白。
你不是在跟風,你是風口上的韭菜。
三、真正賺錢的人,都只信這三條常識
別再幻想什麼「技術壓制市場」。 能長期活下來的投資者,都在遵循這三條最簡單的邏輯:
- 只買得懂的東西 你不知道它賺不賺錢,就別碰。
- 拿得住好公司的股權 想賺快錢的人,只會反覆交學費。
- 不預測市場,尊重人性 市場漲跌沒人說得准,但你的情緒反應,每次都差不多。
真正的高手,不追風口,也不問「現在買什麼」。 他們只在意一個問題:「這家公司能不能讓我安心持有十年?」
四、最難的事:放下你的聰明
投資越久你越會發現: 真正賺錢的,從不是最會分析的,而是最能放下「聰明」的人。
他們懂得剋制,不跟情緒走。 他們不靠模型,靠常識。 他們明白,市場不是戰場,而是修行場。
《道德經》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投資其實也是一樣——看似在加法,最後卻拼誰能做減法。
寫在最後:
別再自欺欺人了。 你不是因為不夠聰明才虧錢,而是太聰明了—— 聰明到相信自己能「預測市場」,卻低估了人性貪婪的力量。
所以,真正的投資秘訣只有一句話:
放下聰明,回歸常識。
如果你也曾「聰明過頭」,不妨點個【贊】或【在看】。 說說你經歷過的「翻車現場」,讓更多人避坑。 也許,下一次投資,你能更接近「天道」。
關注企鵝筆耕,一起修鍊投資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