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行這22個「小巨人」,有你認識的嗎?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於7月11日公布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業綜合績效評價結果,閔行區22家(2021年立項)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業,績效評價全部為合格以上。

2023年度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業閔行區綜合績效評價通過名單

其中,上海非夕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績效評價結果為優秀(全市僅2家)。

上海非夕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非夕科技」)成立於2016年,是一家全球技術領先的AI機器人公司,專註於研發、生產集工業級力控、計算機視覺和人工智慧技術於一體的自適應機器人產品,為不同行業客戶提供基於非夕機器人系統的整體、創新性的解決方案和服務。在近日發布的2022年中國獨角獸企業榜單中,非夕科技成為閔行區兩家新晉上榜的獨角獸企業之一。

非夕科技產品:拂曉系列+玄暉

非夕科技研發及生產融合高精度力控、機器視覺和AI技術的自適應機器人,可以適應不確定的工作環境,通過像人一樣的手眼配合來完成複雜的工作任務,以此來增強生產過程中的柔性和生產力。核心創始團隊來自斯坦福大學機器人和人工智慧實驗室。聯合創始人兼CEO王世全博士入選了上海市2023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優秀學術技術帶頭人項目。

非夕與客戶共同搭建的自適應機器人汽車域控制器產線

非夕科技自成立伊始,就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技術路徑:沿著仿人化技術路線,打造深度融合工業級力控、計算機視覺、AI(人工智慧)等多元技術的通用智能機器人。這樣的路徑選擇的背後有著對市場更深層次的思考:機器人應用場景內,目前依然存在著機械有餘而柔性不足的情況。而要解決這個難題,意味著要打破固有的機器人研發思維,甚至從機器人的底層邏輯開始重新定義、「從0到1」全過程創新,非夕科技用7年的堅持,為自己贏得了機會。

自適應機器人帶來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仿人化理念的基礎上,非夕科技自主研發了高精度力矩感測器、特殊關節設計及高性能力控伺服硬體、類小腦的全身協調演算法架構,以及層級式智能控制系統等多元創新技術,解決了多個機器人在核心軟硬體領域的「卡脖子」問題,實現了自適應機器人核心零部件90%以上自主研發,已申請國內外發明專利300 多項。

自適應機器人帶來FPC柔性插裝應用

非夕科技帶來的車身焊後打磨

自適應機器人帶來按摩理療應用

目前,非夕科技仿人化的自適應機器人已經在包括製造業、農業、醫療等重點領域中被大量應用,實現如高質量裝配、柔性打磨、食材處理、按摩護理等場景的自動化,為客戶在解決人力短缺問題、降本增效、自動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等方面帶來了巨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