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 易妍君 廣州報道
伴隨市場行情回暖,一季度券商自營業務迎來反轉,並帶動上市券商的經營業績大幅提升。
來自華泰證券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上市券商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9%,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85%。其中,上市券商合計投資類收入同比大增2640%,主要是受到一季度市場結構性修復行情及2022年一季度投資業績基數較低的推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今年一季度,上市券商的業績改善主要受益於投資類收入的較高增長,而券商經紀、投行、資管業務收入普遍出現下滑。
中泰國際證券分析師趙紅梅認為,自營投資對於收入貢獻的波動較大,尤其對於費類業務未有明顯優勢的中小券商而言,後續營收或仍依賴投資業務,業績持續高增的不確定性較大。
中信穩坐榜首;24家券商凈利倍增
目前,A股43家上市券商全部披露了2023年一季報。財報數據顯示,一季度,大多數上市券商實現了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營收方面,中信證券仍是唯一營收超過百億元的上市券商,其餘9家券商的營收位於49.31億元—92.88億元區間。
從上市券商今年一季度的營業收入排名來看,前十陣容變化不大,依次是: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中國銀河、海通證券、中信建投、廣發證券、中金公司、申萬宏源和浙商證券。對比去年一季度,除了浙商證券為新進成員,海通證券由第7名上升至第5名,華泰證券則由第4名上升至第3名。
不過,前十券商的營收增速分化明顯。根據Wind數據,相較去年一季度,今年一季度海通證券、浙商證券、廣發證券的營收分別同比增長了106.25%、57.37%、35.69%;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國泰君安的營收分別同比增長了0.87%、5.81%和13.97%。
第二梯隊中,長江證券、興業證券、東北證券、國金證券的營收均較2022年一季度增長了1倍以上。
2023年一季度上市券商營收TOP20數據來源:Wind
今年一季度,上市券商全部實現了盈利。其中,中信證券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54.17億元,仍然位居行業榜首;緊隨其後的是華泰證券、國泰君安,這兩家券商的歸母凈利潤均超過30億元,另外7家排名前十的券商的凈利潤位於20億元—20.34億元。
就凈利潤增速而言,今年一季度,共有24家券商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了1倍以上。其中,有8家券商相較於去年一季度扭虧為盈。
具體來看,長江證券、太平洋證券的凈利潤增幅均達到了15倍。此外,天風證券、長城證券、東興證券、國元證券、東方證券的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了5倍以上。
在頭部券商中,凈利潤同比增速排名第一的為申萬宏源,該券商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87.77%。
2023年一季度上市券商凈利潤排名TOP20數據來源:Wind
整體來看,今年一季度,中小券商的業績漲幅明顯高於大型券商。
來自華泰證券的統計數據顯示,十家大型上市券商(中信、國君、華泰、海通、招商、廣發、建投、中金、申萬、銀河,後同)2023年第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合計275億元,同比增長37%;營收合計808億元,同比增長21%,表現弱於上市券商整體。中小券商(除上述十家大型券商以外的33 家上市券商) 第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合計155億元,同比增長401%;營收合計541億元,同比增長77%,彈性較大。
「這主要是因為2022年一季度市場持續波動環境下,大型券商綜合業務能力領先,整體表現相對穩健,而中小券商投資業績波動較大,2022年一季度相對低基數,因此2023年一季度業績彈性更強。」華泰證券研究員沈娟分析。
投資驅動、經紀、投行收入下滑
從業務層面來看,今年一季度,上市券商的業績普遍受益於投資類收入的較高增長。
根據華泰證券統計數據,一季度,上市券商合計投資類收入同比增長2640%,為利潤核心驅動;資管、經紀、利息、投行業務同比分別下降2%、17%、18%、25%。
相較2022年一季度,大型券商也呈現出投資業務大增,經紀、投行業務同比下滑的趨勢。
一季度,大型券商投資、資管業務收入合計同比增長了498%、0.2%;經紀、利息、投行業務收入合計同比分別減少了17%、27%、32%。
其中,國泰君安、招商證券的投資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787%、881%。此外,僅有中信證券的投行業務收入實現同比增長,而國泰君安資管業務收入增長幅度較大。
可以看到,在大型券商的一季度營收構成中,投資收入佔比普遍超過40%。
沈娟指出,整體來看,大型券商收入結構仍較為均衡、與同梯隊券商相近,個別券商受經營特色和前期監管影響在部分業務上貢獻與同梯隊券商存在一定差異。
趙紅梅認為,自營投資對於收入貢獻的波動較大,尤其對於費類業務未有明顯優勢的中小券商而言,後續營收或仍依賴投資業務,業績持續高增的不確定性較大。
展望二季度,趙紅梅分析,4月以來,市場交易活躍度保持良好態勢,4月股票日均交易額超過一萬億,市場活躍度提升顯著,4月LPR水平維持不變,預計後續流動性保持寬鬆,利好券商財富管理業務。
此外,「隨著全面註冊制持續促進市場擴容,券商投行業務景氣度上升空間較大,二季度後經紀業務和投行業務或成為業績是否持續高增的關鍵。」趙紅梅指出。
華創證券分析師徐康認為,從4月情況來看,市場活躍度明顯提升,券商輕資本業務收入有望開始實現修復,重資本業務收益率或有望同比持續增長。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