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攤不是擺爛,入坑變真坑」:不要盲目跟風,創新才是關鍵

文 | 小袁

編輯 | 小袁

近日,據中新網發布一女子3500元起家,靠擺攤還清200萬負債「火了」

隨著國家對地攤經濟的放開,年輕人紛紛效仿,加入「擺地攤」大隊的行列。

「想年入百萬,就來擺地攤」、「想去擺攤,有沒有小夥伴約一下」等這樣的活動登上各大社交軟體熱搜榜。

然而,月入百萬真的是年輕人可以通過擺地攤實現的嗎?

樂樂女士的「脫貧之路」:以3500元的身家到年入百萬

樂樂向中新財經表示:「2021年破產後負債200萬,手裡沒本金的她只能一邊工作一邊找副業,我啟動的資金只有3500元

2021年6月樂樂餐飲創業失敗,工作的同時萌生了擺地攤的想法。

之所以選擇擺攤賣玩具,是因為不僅價格低廉且容易儲存,又是孩子們喜歡的東西。

樂樂第一次選擇擺攤的地點是小區門口,不得不說小區的人流量的確大,但遺憾的是樂樂沒擺多久就被驅趕。

但樂樂卻嘗到了甜頭,短短十分鐘就賣掉了300件玩具,凈利潤更是有150元。

在擺攤的過程中,樂樂還做起了自媒體,這樣一來二去,網上的很多人都會去找她要貨源,而不是你去找客戶。

相比之下,客戶找你遠比你找客戶更要省時、更省力。

「由於粉絲以及平台的播放量不高,所以短視頻的去年收入只有3萬元」樂樂告訴財經記者。

不過這對普通的家庭來說已經是一個不菲的收入了。

樂樂能夠成功,不僅天時地利人和,還有著獨特的創新思維,能夠將自媒體和賣貨聯繫在一起這也是她成功的關鍵。

所謂:「萬事開頭難」,凡事只要有了第一例,再有人跟風的不會有更大的熱度了,永遠都是那個第一個開頭的人最吃香。

「入坑「變「真坑」

隨著網路的發達,樂樂擺攤賺近百萬使得許多的年輕人都被這樣的賺錢方式吸引到了,抱著試一試態度入坑

但當年輕人真正入坑才發現「入坑」變「真坑」。

中華財經記者來到了某處的擺攤網紅地。這名女子告知她的攤位是賣冰粉的,位於小吃街的入口外,她的旁邊還有好多年輕人和她一起擺攤。

女子表示自己是最近才開始擺攤的,一般在晚上七八點擺攤,由於氣候並未回暖不太適合賣冰粉。

也許是剛「入坑」的原因,這名女生並不好意思主動叫賣,反而一旁的情侶幫忙推薦:「這家的冰粉很好的,可以試試」。

儘管是抱團擺攤,但收入並不是很可觀。

雖然許多地方已經解禁了擺攤的地點,但據一名在小吃街擺攤的年輕人透露,在這條街擺攤,需要收入200元的地攤費用,不然會被商場人員勸離。

不過,也有一些人不捨得交地攤費,本來生意就不一定會很好,又交費用可能真的賺不到很多錢,比如這名賣冰粉的女生。

她說:「其實自己已經被驅趕好幾次了,這要看運氣」。

「擺攤」不是「擺爛」

抱著「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態度去擺攤,顯然是掙不到什麼錢的。

從「擺攤看心情,收攤看心情」到「就當圖個新鮮,一天50元也太少了吧」的抱怨。

據樂樂所述:「擺攤本就不是一個頭腦一熱就做的事情,而是貴在堅持,80%的人在這行會被淘汰」。

而剩下的20%的人能夠把它當做主業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

也許在年輕人看來,擺攤是個低級的賺錢方式,實則不然,有流量的地方就是能賺錢的地方。

在社交平台上,有著許多擺過攤又放棄的年輕人表示微薄的收入以及頻繁的更換場地實在是太磨練人的意志力了。

甚至有一些人設置就「無人售賣」的擺攤方式,實在是令人唏噓不已。

樂樂表示:「年輕人選擇副業更應該考慮延展性,擺攤只是你的一個手段和方式,最重要的是通過擺攤發掘出新的東西」。

是啊,創新才是關鍵,盲目的跟風只是步入愚蠢的開始罷了!

對於年輕人擺攤,您們又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評論區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