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作為全球晶圓代工行業的第一名,獨佔了半數以上的市場份額,晶元製造技術的先進性和穩定性又一直領先,但在當前的形勢下,依然不能自主決定未來發展。
關於赴美建廠,台積電前後的決定變化非常有戲劇性,連創始人張忠謀的態度也出現了反轉。近日,張忠謀在參加會議時,更是直接表明態度,這相當於徹底攤牌了!
先說下台積電決定的變化。對於赴美建廠,起初台積電並不願意,因為他們明白在美製造晶元成本貴50%,很早以前在美的晶圓廠,25年來雖能獲利,但從未擴建。
2020年5月,最終同意去美建5nm晶元廠。但之後多次表示,不符合商業利益,建設速度並不快,原因是晶元補貼遲遲不到位。如今補貼通過,建設進程也加快了。
12月將舉辦設備進廠儀式,此時又傳出將在此建3nm廠,很快台積電又給否定了。
對台積電赴美建廠的態度,張忠謀一直以來就不支持,甚至先後兩次在公開場合評論美方提升本土晶元製造,表示根本不可能成功,即使美方再投入千億美元也不行。
後來張忠謀還說赴美建廠是個錯誤,那時他已退休了,近期又表示台積電赴美必敗。
以上這些,讓我們一直認為張忠謀不支持台積電赴美建廠。如今,劉德音作為台積電董事長,赴美建廠應該都是他決定了,並且他還曾表示大陸的份額較少不太重要。
但沒想到的是,張忠謀以前的一些反對的態度,似乎是在演戲了。如今,反轉出現了。近日,張忠謀近日表示,即使在美製造成本高出50%,依然會向美轉移部分產線。
並且,在返台記者會上,首次正式確認將會在5nm廠之後,再在美建3nm晶圓廠。
這下對於台積電赴美建廠,張忠謀算是不藏著掖著了,可以說是徹底攤牌了。即使成本高50%,獲利不大也決定了。那麼,台積電為什麼在這種情況下堅持要赴美呢?
第一,迫於美方壓力,加上利益誘惑。很明顯,台積電不是從商業角度考慮的,而是迫於美方的壓力,這點張忠謀也承認了,在美建5nm廠就是在美敦促下進行的。
並且台積電一出手還是大手筆,投資了120億美元,這可不是個小數目,台積電今年全球資本支出才360億美元,美晶元法案好不容易通過,才有了520億美元補貼。
當然,也是因為美承諾台積電可分得補貼,另外還有免稅、減稅等多種優惠的政策。
第二,迫於競爭壓力,加上依賴很大。去年,英特爾重啟了晶元代工業務,直接對標台積電和三星,並且還積極配合上邊提升本土晶元製造,美當然會提供較大支持。
而台積電的去年前十大客戶,美企就佔8家,他們的營收比重達到44%,其中蘋果一家就佔25%左右,可見台積電對美企依賴有多大,而英特爾又開始跟它爭壓客戶。
還有台積電供應鏈對美依賴也很大,製造設備、軟體、材料等還離不開美企供應商。
第三,迫於形勢壓力,加上供應分化。如今,晶元行業形勢開始周期下行,台積電遭遇到了不少大客戶的紛紛砍單,7nm產能下降接近50%,即使大廠也頂不住了。
更重要的是,一些大客戶開始對過度依賴中國台灣的晶元製造不滿,開始進行晶元製造來源分散化,以避免出現供應鏈風險。比如高通,還找三星、格芯等進行代工。
蘋果近日直接表示,2024年將從美在建的晶圓廠採購晶片,以降低對亞洲的依賴。
基於以上三方面原因,關於台積電赴美建廠,張忠謀才徹底攤牌了。近日,台積電首批300名技術骨幹已經舉家乘機前往美工廠,未來還將有近千名工程師陸續赴美。
接下來還有3nm晶元廠,估計還會有更多人才遷移,「搬空」台積電已拉開序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