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交易負責是成為優秀交易者的必經之路

作者 | 黑博士

投資諮詢 | Z0016053

編輯 | 小師妹


交易者在市場波動中可以自由決策,對於要不要做,什麼時候做,什麼時候出場,都可以全權處置。殘酷的是,除非你是進入市場嘗鮮,但凡追逐長期盈利,就要毫無保留的去承擔責任。這裡,我們要說的是責任是自己對自己去履行的。無論結果好壞,交易者必須毫無怨言迎上去接納。要成為一名優秀的交易者,要學習走上負責任的道


在實踐過程中,我認為交易的負責任最基礎要做到的就是克制。在這個「自由市場」,學習克制自己,不能做哪些事。因為但凡你在這個市場上操作了哪怕極小倉位,都會跟隨市場波動受到反饋,進而對自身的交易產生影響。

01

再標準的形態,其結果也具有隨機性


說到這一點,我們想強調的是市場無差別的給我們提供交易的環境。信息都是公開的,但是每個人看到的價格漲跌分析的結論或許是不一樣的。同一個交易者在不同的時間點得出的觀點也會有不同。我們努力構建自己的交易體系,竭盡一切去探索好的形態,認為這樣會大大增加我們盈利的概率。但風險是時刻存在的,不到結果出來的那一刻,我們都不能說按照形態分析的結果是萬無一失的。學習了各種各樣的分析工具,仍舊要不打折扣的承擔交易的不確定結果。


當然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去否定一切方法和經驗。這種輔助,都是讓我們更充分的去了解和運用機會。我們博弈的大概率,是建立在一系列的數據統計基礎上的結論。需要我們秉持一貫堅持的態度,去執行我們的方法。承擔責任,才有機會做到長久穩定盈利。


在各種無論是有規律可循的、還是無序的波動中,交易者都需要以一種特殊的心智來構建內心結構,讓我們的交易行為更加規範,更加符合我們交易的初衷。


02

恐懼危險促使交易道路南轅北轍


許多交易者可能在初始階段花費心力準備了一堆計劃,結果到第二天開盤的時候,還是按照早上聽到某些人的口頭觀點做了,或是看了哪裡的分析報告進行了交易。而最後復盤卻檢驗出自己的原定方案大獲全勝,但臨時決策持倉的情況不盡如人意。這種自帶的恐懼感,對交易者形成了巨大幹擾,再好的計劃也無緣成真。害怕承擔最終結果,去尋覓所謂的安全感,僅因為一旦錯了,就可以將責任歸咎給別人。


交易者在盈利後往往陷入自我陶醉,自己的能力非凡,但遇到止損的時候,最直接的聯想是這一次是市場的乖張走法太荒謬,或者是哪位分析師的能力有限等等。這種刻意逃避的處理方式,會讓交易者逐漸喪失信心,懷疑市場。


無論依靠外界因素你是否得到了大的助力,要知道交易的結果還是自己去承擔的。所以什麼時候都要把風險考慮在前,不沉迷於隨機的盈利,也不刻意放大一時的虧損。情緒讓人失去判斷的準繩。交易者消化情緒後,還是要回歸自己的決策力。

03

如何有效的承擔交易中的責任


1. 建立合適的交易秩序


前面提到了交易世界可以自由發揮,但是這個交易環境本身就是有「遊戲規則」的。交易得以實現,是具備一定的市場構架、規則等內容的。投資者首先要對這個市場的價格形成和發現機制了解。然後在這樣的體制之下利用技術分析、基本面等支持,構建自己的交易規則。也就是我們的自由發揮,實則是有的放矢。畢竟大家的子彈有限,即使你的資金再多對偌大的市場而言仍是有限的。為了讓自己在交易過程中不會發生不可逆轉的損失,首要的規則就是學會少受傷或者盡量不受傷。


這也就是對初學者而言,承擔的責任是先要去懂得如何生存在這個市場。長久的生存能力,讓你能續航到攀登盈利的高峰。

2. 做一個遵守規則的人


努力建立秩序後,讓自己在規則之下充分展現交易體系的優勢。我們在諸多決策中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堅守對交易信號的跟蹤。對一些隨性交易得到的收穫,要懂得抗拒誘惑,以免導致自身穩定的交易狀態坍塌。交易最大的對手是自己。認可耗費精神去遵守紀律這件事,從根上尊重自己的勞動成果。


我們不能去控制市場為我們做什麼事,但可嘗試控制自身行為,比如過分急切的盈利慾望、不願承認止損的心虛等。客觀的看待市場紛雜的信息,然後淡然的做自己懂的交易。


3. 擺正態度,認可自身肩負責任


負責,在生活中聽起來簡單。在交易中,對很多人講似乎陌生了。並非淺談,我們表達的是從內心深處,你要承認和接受自己是那個要對交易賬戶負責任的人。


從孩童時期,你會學習體驗和聯想痛苦。比如,被狗咬過後再次看見路邊的小狗,自然聯想到疼痛和恐懼。在交易世界,你體驗過止損,就自然排斥止損的痛苦,從而將這類動作可能引發的止損當成了因果關係。在恐懼之下,交易也變成了難事,拋棄方法、隨性操作是一種逃避方式,然後會惡性循環的虧損下去。


擺正一個態度,無論新手或老手,誰都會遇到止損。止損可能就是如家常便飯一樣客觀存在於我們的交易世界。這個態度有了,我們就不需要在每一輪策略執行過程中去恐懼什麼。對虧損的消極態度和對盈利時的魯莽傾向,才是阻礙你成為優秀交易者的黑手。


保持高昂的學習慾望和熱情,不要讓自己莫名站在了市場的對立面。市場不會賦予各類信息意義或解讀,我們要讓態度先行,構建健康的交易心理,再去揮舞手中的工具,收穫綿延的盈利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