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絲博會上,不少女士紛紛在商洛館商州展區的一款產品前駐足,是什麼產品如此有吸引力? 原來是來自商洛花想蜂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的一款蜂蠟口紅。從南京來商州兩年,花想蜂的總經理魏坤把蜂產品做出了新花樣兒,口紅便是其中之一。
來商州創業兩年,獲得多項大獎
魏坤是南京人,兩年前經過商州區招商引資來到了商州,是蘇陝協作商洛市指定對口幫扶貿易商,也是商州區招商引資情懷獎獲得者。2020年成立了商洛花想蜂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公司坐落在商州區電子科技產業園一期,主要做蜂蜜加工、產品研發、倉儲物流等,目前已有生產加工類、日化類、電子商務類、文娛文創類等商標。
在大眾的印象中,應該是蜜蜂想花,但是為什麼叫公司卻叫花想蜂呢?魏坤笑著告訴記者,在長期的自然選擇和協同進化過程中,花和蜜蜂之間形成了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關係。蜜蜂以植物的花粉和花蜜為食,同時花也需要蜜蜂採集花粉,為它們傳粉授精。因此在自然進化法則中,花想蜂應該更貼切。
魏坤告訴記者,她從小在南京長大,從未接觸過大山,初到商州時還很不適應,但秦嶺山區得天獨厚的條件、優質的貨源確實很具吸引力。「既來之,則安之。選擇了那就要幹下去。」近兩年來,在魏坤和團隊的努力下,在2021年的第六屆陝西省農業科技創新創業大賽中榮獲初創組三等獎,在今年的陝西中蜂蜂蜜品質大賽中獲得了銀獎,在第六屆陝西省農村創業創新大賽決賽中,公司的「中華蜂加工與營銷鄉村振興示範」項目榮獲二等獎。同時公司還是陝西省農產品加工協會副會長單位、省供應鏈協會副會長單位。
路雖難走,但人定勝天
魏坤告訴記者,來商州這兩年,讓她印象深刻的就是采蜜的經歷,同時也深切感受到了「路難走」,意識到了科技對農業的作用。
「蜜蜂多養在深山裡,每次去收蜜,車開不到地方,要徒步至少走3公里才能到,鞋子都不知道磨破了幾雙。」她告訴記者,不光是去收蜜的路難走,助農的路同樣不好走。「去年汛期發大水,蜂農的蜂箱很多都被沖走了,公司好不容易才搶救了一些還沒完全被損壞的蜂箱,拉到工廠進行濃縮加工,這才稍微讓蜂農一年的心血沒白費。想想要是沒有高科技的設備,沒有技術支撐那又會怎樣。」
既然有了優質的貨源,硬體實力已經達標了,那麼軟性實力又該怎麼保障呢?考慮到了這一點,魏坤和其團隊先後和西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江南大學食品科學重點實驗室簽訂了協議,組建了顧問團隊,並引進了一系列高端精密的蜂蜜設備。「有了技術和設備,我們也可以『人定勝天』。」
「路雖難走,但看著蜂農們一年比一年好,住進了新房,買起了麵包車,我覺得我們乾的所有事情都是有意義的。」魏坤說。
農產品一定要做精深加工,做出品牌
中國作為世界第一養蜂大國,為什麼會出現蜂產品出口沒人要,國內沒人買的情況?很長一段時間,魏坤都在思考這一問題。「我們發現存在的三個原因就是養蜂技術落後、蜂蜜摻假、產品同質化嚴重。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創新,首先推出了繼箱飼養,再一個就是對蜂蜜進行免費檢測,確保買到的是真蜜好蜜,還有就是研發了一些蜂蜜的衍生產品,比如口紅、唇膏、蜂蜜維C棒棒糖等。」
除了做好產品外,打通銷售環節也很重要。「近年來,花想蜂依託蘇陝協作讓商洛的農特產品進入了南京的展銷館,市民和企業可自行選購。其次和中國郵政達成合作,解決了物流的問題,同時江蘇、商洛的權威媒體空中連線,進行直播帶貨,曾經兩個小時賣了2萬多單。」魏坤說道。
「作為農產品的加工企業,一定要把精深加工體現出來,要在所有產品上提煉出來更加有附加值、可以帶動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產品,因為我們做的不僅僅是一件產品,開的不僅僅是一家生產型或者貿易型的公司,我們要做的是品牌。」魏坤說,她想要帶給中青年創業者的一句話是「貴有恆,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只有堅持到底才能取得勝利。
「同時,還想送給農副產品領域的朋友們九個字——抓冷門、打穿插、出精品。這九個字也是我們的致富之道,一定要有自己的一些多元化產品,這樣才能彎道超車,穩中求勝。」魏坤說,她的目標是要讓大家提到商州就想到蜂蜜產品,想到蜂蜜產品就能想到花想蜂。
相關鏈接>>
創業100|如何做好農副產品?她道出九字致富之道
華商報記者 程娟 編輯 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