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高水平對外開放有關工作情況。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介紹,我國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不斷優化,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過去10年,民營企業數量從1085萬戶增長到4457萬戶,翻了兩番。
↑發布會現場
從整個宏觀經濟治理改革取得的成就來看,孟瑋指出,以國家發展規劃為戰略導向,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主要手段,就業、產業、投資、消費、環保、區域等政策協同發力的宏觀調控體系不斷完善。宏觀調控方式也持續創新,區間調控、定向調控、相機調控、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等更加靈活有效,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持續深化。孟瑋表示,我國大力推進能源資源、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價格機制改革,最大限度放開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價格;強化壟斷行業價格監管,加強重要民生商品、大宗商品價格調控,有效應對國際輸入性通脹壓力加大和國內疫情散發、異常天氣等影響,保持物價總水平平穩運行。
另一方面,我國利用外資水平的能力也得到不斷提高。孟瑋表示,我國持續推進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一批重大外資項目相繼投產擴能,吸引外資規模屢創歷史新高。截至2021年底,我國累計吸引外商直接投資超過2.6萬億美元。同時,支持企業合理使用國際資金,有力支持重點領域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
「引進來」的同時,企業「走出去」的成果也同樣顯著。孟瑋指出,我國不斷完善企業境外投資管理和服務,境外投資便利化水平明顯提高,風險防控和安全保障不斷加強。境外中資企業從2012年末近2.2萬家增長到超過4.5萬家,境外投資存量從2012年末0.5萬億美元增長到超過2.7萬億美元,促進了我國與東道國互利共贏。
紅星新聞記者 楊雨奇 吳陽 北京報道
編輯 官莉 張莉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