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記者 張玲玲
昨日,記者從廈門市發改委獲悉,近日《廈門市貫徹落實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2025年主要工作任務及分工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印發,圍繞促進民企創新發展、轉型升級、開拓市場、公平競爭和法治保障、營商環境、工作機制六大任務出台30條務實舉措,並梳理形成民營企業機會清單,全方位、合力提升廈門民營經濟工作質效,持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力爭國家高新技術民企突破4500家
抓好高質量科技供給,支持民營企業加快創新發展。廈門市將強化政策扶持,加大後備梯隊培育力度,優化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流程,推動更多民營企業入選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力爭國家高新技術民營企業新增超300家,總數突破4500家。
此外,探索柔性引才用才機制,跟進掌握低空經濟、人工智慧等重點領域民營企業引才用才需求,強化產業人才培養儲備,推動市重點產業領域推薦申報省引才「百人計劃」人選。堅持和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推進廈門市科技特派員專項創新服務載體項目,並新選派科技特派員90名。
推動更多民營試點企業數字化改造
抓實現代化產業體系,支持民營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廈門市將挖掘和培育2個以上市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擇優推薦參評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鼓勵民營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將民營企業實施的符合條件的技術改造、增資擴產項目納入技改政策扶持範圍。
開展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遴選廈門市重點支持的優質中小企業;開展「一對一」精準輔導,培育更多創新型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加大對工業獨角獸企業的招商引資力度,培育更多「獨角獸」、「未來獨角獸」企業和民營瞪羚企業。
推進民營企業生產過程數字化、產品生命周期數字化、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智能管理決策等高價值高帶動性場景的數字化轉型,推動更多民營試點企業完成數字化改造工作;面向民營企業培育先進級智能工廠。
爭取更多民企產品納入以舊換新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支持民營企業開拓多元化市場。對接國家消費品以舊換新最新政策,優化分領域實施細則,在裝飾建材、智能家居、居家適老化改造等消費品基礎上,爭取更多民營企業產品納入補貼範圍,擴大政策在民營企業中的惠企面。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強化民營企業公平競爭和法治保障。全年力爭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超100個。實施鼓勵民間資本辦醫扶持政策,對符合條件的民間資本舉辦醫療機構補助達3000萬元。
將中小微企業融資增信基金規模擴大至400億
實施「財政政策+金融工具」4.0,將中小微企業融資增信基金規模擴大至400億元,用好科技創新專項增信子基金支持各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資。力爭150家民營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納入技術創新基金「白名單」企業和項目,享受每年2%低成本融資支持。依託「信易貸」平台,引導銀行機構向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提供精準融資支持,新增撮合融資30億元。
相關新聞
廈門出台措施升級優化「財政政策+金融工具」
1500億元政策工具組合
支持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
晨報訊(記者 葉子申)廈門市財政局近日出台了《關於升級「財政政策+金融工具」支持暢通經濟循環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措施》共12項主要內容,升級優化「財政政策+金融工具」,形成規模超1500億元的政策工具組合,支持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
《措施》明確,我市將新設供應鏈協作基金服務企業出海子基金,新增規模100億元,向按規定符合條件的工貿企業出海提供融資支持,企業固定融資成本為每年2%,子基金對同一控制人下屬企業的融資支持合計最高10億元。
優化中小微企業融資增信基金,將政府性融資擔保貸款、信用保險保單質押貸款(保單貸)、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納入支持範圍,對上述逾期超過規定天數的貸款,擔保公司和保險公司承擔風險後的剩餘部分由增信基金給予相應風險補償。將先進位造業、文化旅遊和雙循環3隻子基金合併至普惠中小微子基金,單戶融資支持上限提高到3000萬元。
對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上年度研發投入超過5000萬元的企業,融資成本從每年2%降低至每年1.5%,研發投入融資支持上限從上年企業研發費用的50%提高到70%,單家企業支持金額從最高5000萬元提高至1億元;對納入國家大規模設備更新再貸款項目,享受中央財政貼息的貸款部分,企業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至每年1%。
新設併購基金,規模50億元,支持企業開展併購或上市,對單個專項子基金出資比例最高為50%,並強化併購基金的「投貸聯動」支持:可按併購貸款金額給予最高每年1%貼息,期限最長5年,單個項目貼息金額最高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