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甦」未穩 外資創紀錄加倉 日本資產被如何定價?

2025年05月22日00:53:46 財經 1182

「投資日本的決策是非常正確的。未來50年,我們不會出售這些股票。」在今年5月初召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上,沃倫·巴菲特再次強調其對日本市場的信心。這位94歲的投資傳奇人物自2019年開始投資並持續加大對日本五大商社的押注,截至2024年底,巴菲特的總持倉已達235億美元,年均投資回報率高達15.3%。

與此同時,海外資金正在湧入日本金融市場「掃貨」。據央視財經16日報道,受關稅政策影響,巨額資金撤離美國金融市場,流入包括日本在內的其他主要市場。根據日本財務省數據,海外投資者4月買入價值8.21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066億元)的日本股票和長期債券。

日本股市近年來的上漲,疊加巴菲特的「超長線」投資宣言,頗為吸引全球投資者的眼球,也再度引發對「外資持續買入日本資產」背後邏輯的思考:是日本經濟真的迎來結構性復甦,還是外資在全球避險與套利邏輯下的階段性選擇?在多個宏觀信號交錯之下,這場「日本資產熱」的本質究竟是什麼?普通投資者又能否跟隨巴菲特投資日本?

「復甦」未穩 外資創紀錄加倉 日本資產被如何定價?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新華社

日本金融市場迎創紀錄外資流入

最新數據顯示,4月海外資金買入日本股票和長期債券的金額創下歷史新高。

據央視財經16日報道稱,受美國關稅政策影響,巨額資金撤離美國金融市場,流入包括日本在內的其他主要市場。日本官方提供的數據顯示,海外投資者4月共買入價值8.21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066億元)的日本股票和債券。這是日本財務省自1996年開始收集相關數據以來,海外資金對日本金融市場最大單月凈流入。根據日本財務省數據,這8.21萬億日元外資凈流入主要發生在4月2日後的一周內,相當於過去20年4月份平均值的三倍多。

「美國關稅政策所引發的全球金融市場動蕩,一定程度上衝擊了全球投資者對美元資產的信心,促使投資者將日本視為金融避風港。」對於4月份海外資金加倉日本資產這一情況,上海一位基金經理分析指出,日本市場的穩定性和流動性使其成為在美元走弱背景下進行多元化投資的理想選擇。

「日本股市明顯發生轉變的契機有兩個:一是,2023年1月,東京證券交易所要求推動企業治理改革,尤其是要求股價凈資產比率(PBR)低於1倍的公司提升凈資產收益率(ROE)、強化股東回報政策。二是,同年4月,巴菲特宣布追加投資日本商社股。」瑞穗研究與科技調查部主任經濟學家坂本明日香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從投資者的角度看,這些企業行為上的變化,成為推動他們重新關注日本股票的重要契機。特別是在價值股(Value Stock)領域,明顯出現了積極的買入力度。

坂本明日香還認為,巴菲特的「超長期持有」宣言,不僅體現出他對個別企業的信任,也反映出他對日本經濟結構性復甦及企業治理改善的長期期待。

野村東方國際證券主題研究組首席分析師侯蘇寒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指出,除了日本從通縮走向通脹過程中企業利潤整體改善、業績大幅超預期、日本政府積極推動企業加薪、交易所強化破凈的上市公司的監督等因素外,巴菲特增持商社股進一步強化了海外投資者對日本市場的信心,推動大量海外資金流入日本市場。

「海外資金重回日本的時點是2023年初,和巴菲特高調增持商社股的時點基本重合。」侯蘇寒表示,2023年4月巴菲特赴日時曾接受媒體採訪,在談及日本經濟、日本股市時,他肯定了日本政府致力於通過企業發展來實現經濟整體增長的姿態,認為日本是和美國一樣能夠讓他放心投資的市場。關於日本股市,他表示相信「20年後、50年後日本和美國股市體量都會比現在更大」。相關數據還顯示,2023年日本股市突破了1989年泡沫破裂前的歷史高點。不過,2024年以後企業回購、國民年金管理機構GPIF成為日本股市主要的凈流入方,至今仍未看到海外資金有趨勢性迴流日本股市的跡象。

「復甦」尚未站穩腳跟

有市場分析人士表示,日本經濟基本面仍未擺脫不確定性,經濟復甦尚未站穩腳跟。

日本內閣府5月16日發布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該國2025年一季度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下降0.2%,摺合年率下降0.7%。這是日本經濟時隔一年再次出現負增長。內閣府指出,當季經濟負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個人消費和外需低迷。

在分析一季度經濟表現時,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認為,持續的價格上漲對消費和家庭信心造成了衝擊,成為日本經濟的下行風險,美國貿易政策對一季度經濟影響有限但仍需警惕其給日本經濟帶來的風險。

「當前日本物價高漲導致個人消費缺乏足夠支撐力。」多位受訪證券公司分析人士指出,儘管特朗普政府新關稅的全面影響預期從第二季度開始顯現,但一季度統計數據表明,在此之前,日本經濟增長已經開始下行。

「此次負增長的關鍵,是實際進口的大幅增加抵消了GDP增長,拉低GDP增幅約0.7個百分點。然而,本期GDP統計中最具代表性的特徵仍是個人消費的疲軟。名義個人消費環比增長1.6%,而剔除價格因素後的實際個人消費為0.0%,顯示出價格上漲正在實質性抑制居民的消費行為。此外,通常領先個人消費變化的指標——實際僱員報酬也大幅下滑,環比下降1.3%。這表明,實際收入環境的惡化可能將進一步壓制今後的消費意願。」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高級經濟學家木內登英近日撰文指出,未來,日本經濟將持續承受物價上漲抑制消費的壓力,在此基礎上再疊加美國關稅的衝擊,形成典型的「雙重打擊」。

在木內登英看來,一季度負增長可能成為經濟下行周期的起點。日本經濟自2020年5月起步的景氣擴張期,至今已達五年(60個月),明顯長於戰後景氣擴張期平均的38.5個月。因此,景氣周期可能正逐步邁向尾聲。加上日本依然面臨關稅與不確定性的長期困擾,疊加物價高漲、實際工資下滑,經濟陷入衰退的概率可能達到50%。

「關稅衝擊暫時中斷了日本經濟在企業利潤與工資(收入)、投資與消費(支出)以及通脹(價格)三方面的正向循環。」瑞銀全球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近期發布的研報指出,第一季度的環比負增長並不意味著日本經濟已全面陷入衰退,至少目前還不能下此結論。預計真正的明顯疲軟將出現在2025年下半年,原因在於關稅與不確定性衝擊可能導致出口驟減。此外,瑞銀對日本2025財年GDP的最新預測為-0.1%,這是自2020財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且已經明顯低於日本銀行所預測的0.5%。

「巴菲特模式」難複製

儘管多位受訪人士認為,在貨幣政策預期、企業盈利預期、公司治理改革與「巴菲特效應」等多重因素帶動下,日本股市仍有一定的上漲空間,但他們也提醒——巴菲特的投資路徑難以被普通投資者效仿。

「巴菲特某種意義上率先發現了商社業務模式潛移默化的變化,抓住商社股仍不受市場關注、持續破凈的時間點實現了低位投資。而對於投資商社的理由,巴菲特最為強調的一點是他能很好地理解商社的業務模式。」侯蘇寒指出,在巴菲特投資的時點前後,五大商社面臨的運營環境或公司本身的特點出現顯著的變化。商社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歷了長時間的財務重建以及業務模式改革升級的過程,在2000年後開始收穫前期高槓桿布局的成果,利潤規模大幅提升,並逐步轉向細緻的投後管理以提升價值,長期投資方向也從資源轉向非資源以平滑公司業務的周期性。巴菲特2020年投資時,五大商社的凈負債權益比已連年下降到合理水平,2010年前屢遭下調的評級也趨於穩定,並且普遍實現了連續多年的正向的自由現金流,分紅回購方面也呈現重視股東回報的態度。

除了投資時點選擇以及當前日本經濟仍比較脆弱的因素外,上述基金經理指出,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在日本資產配置上的運作方式,主要是通過發行日元債券來籌集資金,然後再投資於日本公司股份。其目的可能是在試圖對沖伯克希爾的匯率風險,並利用日本的低利率。但是,這樣的操作依賴強大的信用評級和跨境配置能力,並不適用於大多數散戶或小型機構。

與此同時,「在缺乏匯率對沖的情況下,即便日本股市上漲,海外投資者仍可能因日元貶值而遭遇實際虧損。」該基金經理進一步指出,從2021年初至2025年4月底,日經225指數本幣上漲約32%,但以美元計價下跌4%,以人民幣計價漲幅僅為7.7%。在日元持續貶值的背景下,海外投資者實際收益被大幅侵蝕。

「儘管日本股市仍有一定的上漲空間,但也存在不容忽視的風險。」坂本明日香提醒,近期不斷變化的美國關稅政策,將成為企業增長與投資的障礙。比如汽車行業已有企業對2025財年的業績做出了悲觀預測。同時,日本股市雖然市盈率(PER)仍處於低位(約12倍),但是一旦企業實際業績惡化,每股收益(EPS)可能隨之下滑,從而壓制日本股市的上行空間。

「從中長期來看,日本經濟面臨的挑戰更加深層。」她指出,日本人口持續減少、勞動力短缺加劇,企業不得不提高工資並將成本轉嫁至商品價格,從而推高通脹。在企業資本能力有限的背景下,若想實現「工資—物價—消費」之間的良性循環,並激發設備投資和資本活力,提高生產效率已成當務之急。此外,如果不加快自動化機器人、人工智慧(AI)等的引入和普及,從中長期來看,日本經濟和企業的增長都將面臨萎縮風險。

「投資者不一定相信日本經濟將高速增長,但他們可能相信日本不會崩潰。」某國際投行策略師則表示,當前國際資金加倉日本,更像是一種全球避險與資產平衡的配置決策。日本經濟的確正在轉向出現通脹趨勢、企業改革漸進、政府謹慎投資的新階段,但是也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生產效率停滯與對外依存度高等深層挑戰,未來能否真正實現經濟增長,還需更多來自內部的結構性動力,而非僅靠外部資金的「風向」。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九百餘萬銳減至不足三百萬,壽險營銷員怎麼變「家人」?|圓桌派 - 天天要聞

九百餘萬銳減至不足三百萬,壽險營銷員怎麼變「家人」?|圓桌派

短短5年時間,壽險代理人(俗稱「營銷員」)規模從九百餘萬銳減至不足三百萬。壽險代理人對應的個險渠道新單亦在下滑。2025年一季度壽險個險渠道新單保費同比負增長近24%,高於行業新單保費降幅,拖累個險渠道總保費下降,進而累及「開門紅」慘淡。(詳見《「開門紅」罕見降溫,壽險業轉型前路何在?》)熟悉壽險行業者清楚...
美國國債遭遇拋售之際 比特幣又悄悄創出歷史新高 - 天天要聞

美國國債遭遇拋售之際 比特幣又悄悄創出歷史新高

財聯社5月22日訊(編輯 史正丞)就在市場這幾天熱議美國國債遭遇拋售、日本國債銷售遇冷之際,替代資產比特幣又悄悄創出歷史新高。截至發稿,Coinbase交易所的比特幣/美元價格周四一度摸到10.95萬美元,超過今年1月20日109358美元的前高。全球最大交易所幣安的比特幣/美元最高也達到109460美元,超過前高109312美元。從近期...
600610,盤中「天地板」!熱榜第一 - 天天要聞

600610,盤中「天地板」!熱榜第一

今天,A股風格出現明顯變化,權重股走強,中小盤股多數下跌。寧德時代今日大漲4.21%,成交額為154.7億元,位居A股成交額第一。比亞迪上漲1.32%,股價收報400元/股,創收盤價歷史新高,其成交額為79.67億元,位居A股成交額第二位。
八部門聯合發文,支持小微企業融資 - 天天要聞

八部門聯合發文,支持小微企業融資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網站5月21日消息,金融監管總局、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於近日聯合印發了《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若干措施》。
財政仍有提速空間——4月財政數據點評(申萬宏觀 · 趙偉團隊) - 天天要聞

財政仍有提速空間——4月財政數據點評(申萬宏觀 · 趙偉團隊)

關注、加星,第一時間接收推送!文 | 趙偉、賈東旭、侯倩楠 聯繫人|侯倩楠摘要事件:5月20日,財政部公布2025年前4月財政收支情況。前4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0616億元,同比下降0.4%;前4月,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3581億元,同比增長4.6%。「增量政策」拉開序幕,金融政策已然先行,後續財政支出節奏及投向或是焦點廣義財政收...
廣東聯合電服掛牌轉讓粵通寶100%股權,底價3560萬元 - 天天要聞

廣東聯合電服掛牌轉讓粵通寶100%股權,底價3560萬元

瑞財經 王敏 5月20日,據全國產權交易所,廣東粵通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100%股權掛牌轉讓,轉讓底價3560萬元,轉讓方為廣東聯合電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披露結束日期為2025-06-16。廣東粵通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12-04,法定代表人為趙中陽,註冊資本為4900萬元,經營範圍包含電子商務貿易;網路信息技術開發、信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