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中國恆大發布消息,香港高等法院已就中國恆大集團清盤程序作出關鍵裁決:明確僅法定債權人可參與或成為清盤監督機構,經濟權益持有者被排除在外。與此同時,由於恆大資不抵債,股東無剩餘資產分配權。
本次裁決推動清盤進入實質階段,但受制於資產規模有限、跨境處置障礙及債權人博弈,債務清償仍存變數。
目前清盤人對中國恆大可處置賬面資產不足100億元,主要包括恆大物業(約50億港元)、恆大汽車(不足10億港元)、中國儒意債權(20.7億港元)及大灣區投資權益(15.5億元)。其資產橫跨香港、內地及開曼群島等多法域,部分因抵押、查封或法律糾紛難變現,如許家印家族境外凍結資產(私人飛機/豪宅等)需跨國追索。
作為恆大集團的實際控制人,許家印持有公司近60%的股份,其個人資產狀況對於債權人能否順利收回欠款具有重要影響。然而,在4月23日的法庭回應中,許家印已經明確表達了不願公開個人資產的態度,其律師也未對此予以否認。
此外,恆大的清算人正在向包括丁玉梅在內的七名被告追討60億美元的分紅和薪酬,試圖挽回債權人在這家房地產公司投資的損失。但丁玉梅聲稱許家印仍欠她330億港元(42億美元),而她的兒子則欠她10億港元。此前市場分析認為,許家印與丁玉梅進行了「技術性離婚」,丁玉梅可藉此在財務上與許家印進行分割,規避債務,而丁玉梅則被曝在全球擁有多處房產,價值達2.85億美元,她的物業遍布加拿大、英國等地,其中包括倫敦最昂貴的豪宅之一。
4月22日,夏海鈞也被要求在2025年4月25日中午12點之前,依照法令指定的範圍,披露名下資產詳細狀況。此前,香港法庭對夏海鈞財產也有禁制令:限制他名下高達600億港元的資產不得轉出香港;要求他處置或處理柏慧山物業出售的收益。同時,允許夏海鈞每月支取5萬港元生活費。
從法律角度來看,公司股東的個人資產通常與公司資產是分離的,這也是有限責任公司制度的核心原則之一。然而,在恆大這樣的案例中,由於公司實際控制人通過複雜股權結構和關聯交易對公司施加重大影響,其個人資產狀況往往成為債權人關注的重點。尤其是在公司資不抵債的情況下,債權人可能會嘗試通過各種法律途徑追索實際控制人的個人資產。
自中國恆大2024年被頒令清盤已過去一年的時間,清盤人團隊雖然不斷推進資產保護、追索與債務償還,但從公司資產獲取少量價值的回收。具體措施包括:
2024年7月,香港和倫敦的法院對丁玉梅發出全球資產凍結禁令,以追回許家印、丁玉梅和恆大前高管等人約60億美元的分紅及酬金。
2024年9月,被中國恆大清算人起訴後,英國一家法院凍結了丁玉梅的資產,允許她每個月至多支取高達2萬英鎊(約合18.6萬元人民幣)作為生活費。
除丁玉梅資產外,2024年9月,香港高等法院開庭審理涉及許家印的債務糾紛,法院批准出售恆大創始人許家印在香港的一處祥景樓房產,即許家印的「發跡屋」,以償還部分債務。
2024年12月,安邁顧問有限公司已接管許家印名下持有私人飛機的離岸實體公司,並將飛機掛牌出售,該飛機曾是許家印在恆大繁榮鼎盛時財富的象徵之一。
2025年2月17日,香港高等法院向恆大旗下天基控股發出清盤令。天基控股成立於2009年,其在英屬維爾京群島、中國香港及中國內地註冊附屬公司超過200家,為恆大地產全資子公司,也是恆大地產主要投資平台及海外融資平台,主要負責恆大地產國內及海外發展項目的海外融資。
2025年1月,中國恆大附屬公司「ceg holdings」同樣被香港高等法院下令清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