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文/慧心引力佳
編輯/慧心引力佳
一個不到1塊錢的東西,換個了包裝它賣你2塊錢,你會買嗎?可能前幾年,消費者會買賬,但是這幾年,消費者更重視的是性價比。
從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去世之後,大家又重新注意到了娃哈哈這個幾十年的老牌子,被我們稱為國貨之光。
然而當娃哈哈重回「頂流」之後,漲價了不說,竟然還被曝出產品竟然是今麥郎代工生產的,網友們紛紛吐槽,既然是代工,我為什麼不直接買今麥郎,還比娃哈哈便宜?
而自從宗馥莉全權接手娃哈哈之後,本以為她會做的很好,沒想到一直到現在總是有不少的爭議出現,大家都非常疑惑,為何她現在還搞不定娃哈哈?她真的是搞不定嗎?
新帥接班先破後立?
「代工門」出現之後,很多網友都湧進了評論區,這件事情也瞬間就登上了熱搜榜單前幾位,娃哈哈看到輿論之後也是趕緊解釋大家的疑惑。
娃哈哈方表示,之所以找代工,是因為公司業績太好,營收猛增近四成,快700億了,生產線自然跟不上。
可明眼人一看,這事兒跟宗馥莉去年大刀闊斧關停十幾家分廠脫不了干係,新產能沒及時補上,窟窿不就出來了嗎?娃哈哈解釋這是優化布局的「短期陣痛」,但陣痛來得有點猛。
關廠這事可不只是優化產能那麼簡單,有些廠子還牽扯著集團元老杜建英的股份,像陝西、衢州、徐州、深圳這些地方的公司都位列其中。
這大手術一動,老將們的利益格局跟著晃蕩,人事也得重新洗牌,連鎖反應就來了,陝西、衢州好幾家廠子生產線一停,員工工資立馬跳水,上千人鬧起了維權。
陝西廠的車間從二月就靜悄悄了,勞資溝通幾番都談不攏,外面風雨飄搖,宗馥莉在內部卻穩紮穩打,權力抓得更牢了。
老爸宗慶後二月離世,她臨危受命,到七月工商信息一變更,不僅董事長兼總經理一肩挑,還把29.40%的股份攬入懷中。
緊接著就是人事大換血,吳建林、潘家傑這些老臣紛紛離場,上來的是王國祥、葉雅瓊這些集團內部提拔的新面孔,還有她自己宏勝飲料集團的心腹幹將,像祝麗丹、嚴學峰、丁秀娟,都安插到了關鍵崗位。
人事動完,宗馥莉又對娃哈哈引以為傲的「溫情文化」動起了刀子,她明說要打破「大鍋飯」,薪酬體系大改革,分成ABCD四個等級,年底分紅也別想再按資排輩,全看個人績效,「干多少,就拿多少,讓躺平者徹底退出歷史舞台。」
這話在職工代表大會上一放,不少老員工心裡直打鼓,但新帥的改革決心,硬得很,絲毫沒帶商量的餘地。
打造百億銷售大單品
內部權力穩固後,宗馥莉立即著手改革娃哈哈的營銷體系和產品策略,她公開表示,要在現實銷售渠道與農夫山泉等競爭對手正面交鋒,通過增加冰櫃投放,爭奪產品陳列的最佳位置。
在經銷商層面,她改變了過去依靠單一爆款產品的模式,鼓勵經銷商採取「打包銷售」策略,將AD鈣奶、純凈水、八寶粥等多種產品組合銷售。
同時她也提高了門檻,規定年銷售額未達到一千萬元的經銷商,將無資格參加經銷商大會。
有意思的是,一些經銷商發現,跟他們簽合同的,不知不覺從娃哈哈集團變成了宏勝飲料集團的子公司,這小小的變化,背後可能藏著大學問。
產品線上,宗馥莉也看不上老爸那套「廣種薄收」的打法,她要的是能扛起百億銷售額的「大單品」。
為了這個目標,娃哈哈八月份還公開招標,找代運營方搞創意旗艦店,條件是至少成功打造過三款爆款,年成交額得上四千五百萬。
這套組合拳打下來,也能看出來,宗馥莉和她父親宗慶後的經營思路,真不是一回事兒。
她自己也說過:「我爸市場做得好,靠的是直覺……但市場在變,尤其是年輕一代消費者」,她想要的,是更制度化、更現代的管理模式。
當然,改革也不能光靠「鐵腕」,該給的「甜棗」也得到位,2024下半年的銷售總結會上,宗馥莉就高調晒成績:銷售團隊整體收入大漲30%,一線員工薪資也漲了二到三成,全年發出去24億薪水,比上年多出整整4個億。
年初的青工團拜會更闊氣,除了每人500塊紅包,還甩出十套嘉興海寧的公寓鑰匙獎勵優秀青年員工,這一拉一打之間,這位新帥的管理手腕,已然不容小覷。
「娃哈哈」商標到底姓什麼?
內部的改革再怎麼折騰,終究是自家院里的事,眼下娃哈哈最頭疼、也最牽動神經的,恐怕還是核心品牌「娃哈哈」這三個字的歸屬。
今年二月,一條「娃哈哈商標轉讓」的消息不脛而走,說是有387件「娃哈哈」商標,從原來國資控股的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轉到了宗馥莉個人持股比例更高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名下。
這消息一出網上立刻炸了鍋,「私吞國資」、「掏空上市公司」、「損害員工利益」的質疑聲鋪天蓋地。
宗馥莉那邊就發了個聲明,說這是為了「提升集團公司合規化經營」,然後就沒了下文,任憑外界怎麼猜。
這事兒一出,讓本就因「代工門」備受關注的娃哈哈,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也讓新帥宗馥莉的處境更加複雜。
其實「娃哈哈」商標姓「宗」還是姓「公」,這糊塗賬得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娃哈哈跟法國達能那場著名的合資風波說起。
最新的消息說,現在持有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46%股份的大股東是杭州市上城區文商旅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上城文商旅」),正跟宗馥莉談這部分股權的轉讓。
不過這生意不好談,雙方在轉讓價格上似乎卡住了,談判一度陷入僵局,上城文商旅那邊甚至放出話來,要是談不攏,不排除把手裡的股份公開招拍掛,賣給第三方也不是沒可能。
這就等於給宗馥莉出了個大難題:核心資產的控制權一旦旁落,那之前所有的內部改革,意義又何在呢?
面對股權談判的變數和商標歸屬的不確定性,宗馥莉也不是坐以待斃的主兒,看樣子早就留了後手。
娃哈哈在回應相關問題時,就曾毫不含糊地表示:「為此我司不排除在近期推出全新的自有品牌,並已為此次轉型做好了相關的準備工作。」
這個「B計劃」,就是最近通過「娃哈哈家園」公眾號悄悄露面的「娃小宗」,查查商標註冊信息就能發現,「娃小宗」的申請公司正是宗馥莉個人掌控的宏勝飲料集團,目前商標已經過了「初步審定公告」階段。
這個新品牌的野心可不小,註冊的產品服務範圍廣得很,茶飲料、礦泉水、純凈水、蘇打水、果汁、奶製品、植物飲料、咖啡……幾乎把娃哈哈現有產品線全包了,甚至還伸向了啤酒這種娃哈哈以前從沒碰過的領域。
宗馥莉這時候打出「娃小宗」這張牌,算盤打得精著呢,一來可以拿這個當籌碼,跟上城文商旅談判時多點底氣,給對方施加點壓力。
二來萬一股權問題真掰扯不清楚,最壞的情況是「另起爐灶」,那「娃小宗」就是現成的路子,當然也可以借這個機會,先試試水,看看市場對這個新牌子認不認,反應怎麼樣。
這招「一石三鳥」,充分顯示了宗馥莉在複雜局面下的應變能力和戰略考量,可以說,無論與國資方的博弈結果如何,「娃小宗」都為她保留了相當大的迴旋餘地。
結語
接班快一年,宗馥莉用一連串果斷甚至有些激烈的動作,向所有人展示了她的魄力和手腕。
她敢打破父親時代留下的許多規矩,也能在強硬改革的同時,用些懷柔手段穩住人心,更在核心股權的爭奪中,提前布下了好幾步棋。
娃哈哈這艘承載了幾代人記憶的商業巨輪,正在她手裡,以前所未有的姿態,駛向一個既充滿挑戰,也可能遍地機遇的新航程。
參考資料
央廣網2025-05-16《娃哈哈由今麥郎代工引爭議,多方回應表態》
鳳凰網財經2025-05-15《風暴眼丨宗馥莉要做新品牌?股權糾紛未了局,娃哈哈商標歸屬再掀爭議》
觀察者網2025-05-12《多地工廠停產、員工維權?宗馥莉時代的娃哈哈動蕩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