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促進消費是擴內需的重要支點。推動消費擴容升級,離不開多元化的消費場景。近年來,我國新興經濟形態層出不窮,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給群眾生活帶來新選擇。大眾日報理論版自推出「新經濟」系列觀察,敬請期待。
南北差異下夜間經濟透視
□ 王旭科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發展夜間經濟作為消費領域新的增長點,是對文旅消費的時間延伸和空間拓展,目前已成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不僅能豐富產品內容供給、促進服務業規模擴張,還能擴大內需市場、釋放消費活力。
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的《2024中國夜間經濟發展報告》顯示,2024年國內夜間旅遊總花費達到1.91萬億元,較上一年同比增長21.7%。不論是居民還是遊客,2021年以來夜間消費的金額及筆數佔比都在持續上升。可以說夜間經濟已經成為一個地方經濟、文化和生活的縮影,其繁榮程度是衡量一個地方發展活力和實力的標尺。
夜間經濟的發展新態勢
作為一種新興的消費形態,夜間經濟呈現出夜間出行持續活躍、客流量持續倍增、聯動效應持續展現、社會關注度持續升溫等特徵,各地持續發力夜間經濟,呈現出一些新的態勢。
從發展空間上看,隨著區域經濟發展和現代消費需求的增長,夜間經濟發展空間上從核心大城市向地級市、縣城乃至鄉村擴張延伸,呈現出全域布局的態勢;
從業態內容上看,夜間經濟開始從夜間觀景向多維夜間深度體驗轉型,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不斷湧現;
從消費模式上看,從夜景門票經濟向綜合產業消費拓展,面向青年一代的多元化、體驗式消費越來越佔據主體;
從建設主體上看,夜間經濟從政府主導建設到全社會共同參與轉變,各類主體投資夜間項目的熱情高漲。
近年來,我省各地也湧現出一些點亮夜間經濟的標杆項目,對地方經濟和知名度起了快速的拉升作用,對提振消費擴大內需起到了顯著的帶動作用。如2024年以來臨沂市新琅琊不夜街區累計接待遊客突破1000萬人次,單日最大客流量超10萬人次,引流激活街區及周邊商業入住率、客流量、銷售額分別增長45%、120%、135%,成為現象級的夜間文旅項目。2025年東平大宋不夜城春節假期接待遊客39萬人次,大年初一遊客量突破8萬人次,被譽為山東夜間旅遊新地標。
東平大宋不夜城
從南北差異加以透視
由於地理氣候、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社會管理等各種原因,南北方在夜間經濟發展上存在諸多差距。南方氣候溫潤,生活方式閑適,夜生活持續時間長,消費者參與夜生活意願強烈,夜間經濟市場化程度高。北方氣候寒冷,長期以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工作觀念導致尚未形成夜間室外消費的習慣,夜間消費市場發育較為緩慢,夜間經濟處於發展的爬坡階段。
美團研究院發布的2024年全國夜間消費指數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廣州、重慶、杭州、武漢、西安和長沙,北方僅有兩座城市上榜。上海、杭州、南京、深圳等南方城市已擁有特色的夜間經濟品牌與明確的發展戰略,城市夜間綜合配套設施完成整體升級,夜間經濟娛樂化水平能與國際知名城市相媲美。就山東與南方相比來說,夜間經濟發展急需解決的痛點難點較為突出:
一是氛圍不足。城市尚未形成夜生活的優雅環境和休閑氛圍,能滿足青年一代夜生活需求的沉浸式場景和夜間時尚娛樂區較少,夜間經濟發展平台和綜合供給體系尚未建構起來。
二是創新不夠。山東各地夜間文旅項目競相閃亮登場,但同質化的模仿跟風很難成就爆款,具有全國亮點的創新型夜間項目匱乏,地方文化特色難以展現,面臨消費升級的大眾市場,夜間消費新業態新場景急需深入打造。
三是運營不強。管理運營的體制機制落伍,主體活力釋放不足,夜間消費項目碎片化特徵明顯,經濟鏈條構建不全,綜合收益和品牌影響力有待提升。
四是配套不全。公共服務相對滯後,夜間經濟社會化支撐力度弱,配套服務設施捉襟見肘,供需失衡的現象時有發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夜間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重慶洪崖洞的夜間氛圍營造
因地制宜發展夜間經濟
山東發展夜間經濟既需要學習南方等城市的先進經驗,又要堅持統籌兼顧、因地制宜,充分結合本地的自然文化資源,打造更加富有齊魯特色的夜間經濟新亮點。
架構夜間經濟發展平台。將夜間經濟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戰略和擴大消費的重點工程來對待,在摸清消費者的消費模式與消費習慣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根據城市的等級、能級進行整體謀劃,確立夜間經濟的核心定位與發展布局。推進城市文化旅遊資源與商業資源有機聯動、城市基礎設施與夜間經濟有效配置,充分利用地標建築、傳統街區、文博場館、娛樂設施、購物商圈,對標國際先進做法,有機嵌入國際化時尚元素,營造夜生活整體環境氛圍與現代品位,打造兼具城市歷史文化與現代時尚動感的夜間特色空間,構建夜間消費的核心商圈和集聚區,牽引夜間經濟轉型擴容和提質增效,帶動整個城市夜間經濟上升到更高層次的發展能級。
創意夜間經濟新業態新場景。把在地傳統文化、特色非遺民俗等元素融入市集、街區、場館、商圈之中,實施產品提升、業態創新、場景營造、微體驗升級,打造具有創新性、辨識度和轟動性的夜間經濟項目,生成更多具有本土生活化稟賦的夜遊、夜娛、夜秀、夜食、夜購、夜健、夜讀沉浸式文化場景,引入創造諸如「創意餐廳、深夜食堂、潮流夜市、24小時書店、無人超市、文創市集、光影演藝」等各種新型消費模式,達到消費者所追求的「文化儀式感」及其「在場體驗」,推動各地夜間消費既旺丁又旺財。同時將夜間消費場景營造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引入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技術為夜間經濟賦能,推出沉浸式劇本殺、研學夜遊、潮玩娛樂等文旅新玩法,創造消費新體驗,吸引新生代年輕人。
發力打造夜間經濟品牌。通過營銷引動、網紅爆點、文化認同等多種方式提升夜間經濟品牌影響力。組建短視頻營銷平台,加快實施直播推薦、自媒體共享等新型營銷,加強與影視、音樂、動漫、遊戲等投資、製作公司合作,打造網紅品牌和時尚品牌,策劃現象級夜間營銷事件,邀請網紅體驗官線上聯動,搶佔流量高地,提高夜間經濟品牌的關注度。結合季節特點和傳統節日活動,大力打造文化認同感強、地域內涵豐富的夜間活動品牌,培育夜間文旅ip,吸引外地遊客的注意力,激發本地居民的共鳴,將特色化的在地文化、夜間消費模式推向更大的受眾面,保持品牌的長盛不衰,促使夜間經濟循環格局的形成。
激活夜間經濟體制機制。針對商業性很強的夜間經濟,要積極引入市場主體,盤活城市存量資產,提升市場開放活躍度,形成富有市場活力和發展生機的夜間經濟商業系統。同時作為一項涉及城市商業、市場監管、交通運輸、治安、環保等多個部門的新經濟形態,要大力推進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創設夜間市長、夜間區長、掌燈人、夜生活執行官、夜間ceo等;加強夜間經營環境的多部門協同監管,鼓勵出台夜間經濟扶持發展政策,順暢夜間項目和經營活動的審批,營造優質的營商環境和夜間消費環境;推動精細化服務,提升夜間經濟的綜合治理能力,協調政府、企業商家、居民、遊客等多個主體之間的關係和利益訴求。
綜上,山東夜間經濟發展機遇良好,處於蓄勢待發的關鍵階段,應當以市場為導向統籌投資決策、規劃建設和運營管理的一體化,發揮政府部門和民間企業家的雙向智力,深入挖掘地域特質文化元素,不斷推動夜間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山東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旅遊系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