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網 近日,龍光集團有限公司發布了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經營業績公告。
根據披露的數據,截至2024年12月31日,龍光集團權益合約銷售額為人民幣71.8億元,確認收入為人民幣232.6億元,年內凈虧損為人民幣66.2億元,主要系項目結轉毛利率下行及計提存貨減值所致。
此外,龍光2024全年順利完成項目交付70個批次,約2.8萬套。
在市場環境低迷的情況下,銷售回款速度也一定程度影響了公司現金流狀況,截至2024年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為人民幣13.17億元,較2023年減少了34.3%。
推進債務重組
債務重組方面,龍光集團境外債務未償還本金為36.19億美元。
2025年1月6日,該公司公告了境外債務整體重組方案,並在1月10日與債權人小組簽署了整體債權人支持協議。
截至2025年2月27日,超過80.8%的同意債權人已加入整體債權人支持協議。
鑒於債務償付壓力依然嚴峻的情況,龍光集團實施包括債務展期、資產處置在內的綜合性應對方案,並持續推進債務重組進程。
境內債務方面,2024年7月11日,龍光集團全資附屬公司深圳市龍光控股有限公司發行的21筆境內公司債券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調整本息兌付安排等議案均獲得持有人會議表決通過。
2025年3月17日,龍光集團在境內向投資人發布了整體境內債重組方案,結合當前市場環境及公司業務實際情況,提供了多元選項兼顧不同類型投資人需求。
債務重組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顯著優化了龍光集團的財務成本結構。
根據最新公告數據,2024年財務成本同比下降32%,由16.21億元降至11.05億元。這一改善主要得益於公司在債務重組過程中採取的多項關鍵措施:通過與債權人達成協議,成功實現債務利率下調、期限延長等債務條款優化,從而直接降低了利息支出。
緩解流動性壓力
在推進債務重組的同時,龍光集團通過控制成本費用以及收縮資本開支,緩解了現金流壓力惡化風險。
根據公告數據,2024年銷售及營銷開支同比大幅下降44%(減少6.39億元),行政開支縮減42.2%(減少3.77億元),財務成本降低31.8%(減少5.16億元)。
這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體現了龍光集團在營銷策略優化、組織架構精簡、債務結構改善及供應鏈管理提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緩解了營收下滑對盈利能力的衝擊,有效遏制了虧損擴大的趨勢。
此外,龍光集團2024年實施嚴格的資本開支管控,全面暫停新增土地投資,轉而聚焦存量土儲的高效開發,新開工建築面積同比收縮18%至37萬平方米。
儘管相關舉措有效緩解了財務指標加速下行壓力,然而受銷售業績大幅回落影響,龍光集團仍然存在內生現金流生成能力不足的結構性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在長三角區域、西南區域和其他區域平均售價都出現不同程度下降的情況下,龍光集團大灣區平均售價從1.62萬元/平方米上升到2.39萬元/平方米。
銷售結構同時也出現了顯著的區域與季節性集中度攀升態勢。具體表現為:區域維度上,大灣區銷售貢獻率同比大幅提升16.1個百分點至52.1%,佔比過半;季節維度上,上半年銷售集中度同比上升8.7個百分點至74.1%,季節性特徵進一步凸顯。
此外,龍光集團2024年投資性物業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也呈現下滑趨勢,該指標由2022年的15.68億元降至2023年的12.88億元,2024年進一步驟降至0.16億元。同期,投資物業賬麵價值分別為375.79億元(2022年)、392.82億元(2023年)和391.50億元(2024年)。
鑒於公司持有較大規模的投資性物業組合,投資物業估值下行,會對財務報表產生較大影響。
展望2025年,龍光集團主席紀海鵬表示,將繼續堅持抓好生產經營和債務管理,採取積極措施保交付、穩經營,惟政策效果顯現需要時間。由於宏觀經濟政策傳導存在典型時滯特徵,加之區域市場復甦步伐呈現明顯分化態勢,在持續的經營環境承壓背景下,集團2025年度業績預期仍存在不確定性。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