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朋友留言提的,想給自己買一份重疾險應對大病。應該如何選擇呢?
重疾險和養老、醫療保險的區別?
說實話,在重疾保險的配置方面,應該從個人已有的保險配置角度出發。對於我們個人來說,大多數人都已經參加了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
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能夠應對基本醫療問題,特別是這裡邊還包括了大病醫療、醫保救助甚至失能護理保險(部分地區在試點)。不管是門診看病還是住院,一定額度以上都能夠得到醫保報銷降低個人負擔。
一些朋友把重疾險當做是一種給錢治病的保險,但這種想法把重疾險建立的根本目的搞錯了。重疾險是一種收入損失保險,是對一個人患了重大疾病以後,對於未來勞動收入損失的一種補償。所以從這個目的來看,要想治病應當優先參加醫療保險。商業醫保可以在社保基礎上進行二次報銷,能夠應對更多的看病支出。所以,參加重疾險為了看病的人群最好是優先配置醫療保險。
②職工養老保險,主要是當參保人達到退休年齡以後按月給付養老金。職工養老保險待遇每年會根據社會平均工資和物價增長情況不停的增加。參保人去世以後,個人賬戶的餘額可繼承,還會領到國家給予的喪葬補助金後撫恤金。
在這裡特別需要提到的是,從2025年開始我國病殘津貼制度全面實施。如果我們因病失去勞動能力(跟重疾險目的類似),繳費年限達到最低年限的,可以按月領取病殘津貼待遇,直至退休領養老金。不達最低年限的,只能領取有限的時間。
養老保險已經有一份收入損失的補償了,所以參加重疾險的人群應當優先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重疾險應當考慮哪些方面?
從重疾險的基本各項要素來看,我們一定要了解清楚重疾險的保障範圍、保額、保費、等待期等關鍵點。
①重疾險的保障範圍,肯定會包含國家規定的28種重大疾病,比如說惡性腫瘤、較重急性心肌梗死、嚴重腦中風後遺症、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術等等。具體可看下圖:
為了增加重疾險的吸引力,很多商業保險公司會額外增加其他的疾病。但是說實話,重疾險最基礎的六大疾病發病率約佔重疾險出險的90%左右。如果為了省錢,可以只考慮基礎版。
至於多次償付、輕重症的比較,都是保險公司吸引人購買的噱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考慮。
②關於保額方面。最理想的狀態當然是未來收入的全面補償,比如說未來我們還能掙到100萬元,那麼保額就是100萬。但是由於保額高了、保費支出也高,保費的支出一般不超過家庭年收入的10%。所以應當合理規劃,可以考慮3~5年的收入或者30萬 50萬的固定保額。
另外,一種方式就是根據家庭的負債總額進行覆蓋,但這種情況主要是面向失去勞動能力或者去世的壽險。
③關於等待期,是一定要了解的問題。重疾險的賠付,不是我們到醫院看病確認了得了重疾就能得到賠付。一般需要90天甚至180天的等待期,這也是為了防止一些人得病後參保。沒有等到等待期結束就去世,或者沒有出院的結論,這些都是難以賠付的。
總體來說,人這一生得重疾的概率很高,因此重疾險的槓桿率不算高,需要付出的錢數比較多。這畢竟是一種消費行為,得病概率低的情況下保費才低,所以參保前要有一個明確規劃。#保險家上頭條財富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