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空間站將迎來重大變化,可以說這個變化是此前從未看到過的,也就是說,這將是中國空間站首次迎來重大變化。
是什麼呢?當然,這肯定是不包含我國常態化進行的神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了,也不包括天舟九號貨運飛船,而是我國空間站將全面迎來兩大新版貨運飛船,實現其全面的新組合體構造模式,你說這是不是好消息?的確是好消息。

這也凸顯了我國空間站將出現一個重大的轉折點,未來中國空間站將不只是天舟貨運飛船執行任務,還將出現新版貨運飛船執行任務。
這真的是「多轉變構造」,可以補充我國空間站任務之中的一些緊急任務處理,短期需要進行資源補充等情況,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下面就詳細看看。
2025年中國空間站將迎轉折點!添2艘新版飛船
依照我國2025年的航天計劃來看,我國也發布了新說明,那就是今年中國空間站將繼續開展各種航天醫學、航天生物學、流體物理、燃燒、材料製備以及空間科學等科學實驗、技術試驗。

但在這些任務之下,我國將迎來重大轉折點,除了我國天舟貨運飛船之外,還將新添加兩艘飛船做任務,這可以說是我國航天領域——中國空間站發展的喜事。
第一個——中國昊龍貨運太空梭
沒錯,昊龍貨運太空梭我國已經在2024年進行發布說明了,它是一款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成都所自主設計研製的一型帶翼可重複使用商業航天飛行器,用於開展低成本的空間站貨物運輸任務。
其昊龍貨運太空梭實際長度10米、寬8米,總重量不超過現役貨運飛船「天舟」的一半,採用摺疊技術,貨物裝載能力提升,對現有貨物運輸體系形成很好地補充。

而它的任務執行,也不是採用我國長征系列火箭,而是利用朱雀三號進行飛行任務的執行。
朱雀三號也是新一代可重複使用火箭,也是國內首款不鏽鋼可復用液體運載火箭,箭體直徑4.5米,一子級設計復用次數不少於20次,根據藍箭航天公開表示,其朱雀三號是基於滿足中國衛星互聯網組網的高密度發射需求而定製的一款大運力運載火箭。

所以,此前也給大家說了,在朱雀三號出現之後,將有利於推動我國「互聯網星座」的建設,而且我國已經在建設G60、GW等星座的布局,朱雀三號雖然還未出來,但預計在2025年也要進行首飛。
所以,今年朱雀三號計劃執行3次發射任務並完成一級回收試驗。並且還將開展昊龍貨運太空梭的發射,推動中國空間站的新飛船布局。
第二個——中國輕舟貨運飛船
這一款貨運飛船採用一體化單艙構型,提供27立方米空間,可運載1.8噸至2噸貨物。而它的任務執行,將是力箭二號。

「力箭二號」是中科宇航自主研發的一款中型液體運載火箭,通用芯級直徑3.35米,總長53米,起飛質量628噸,起飛推力766噸。
具備太陽同步軌道、近地軌道、轉移軌道發射能力,將以大運力、高可靠、低成本、優服務,成為我國低成本貨運飛船、衛星互聯網組網、空間科學衛星發射,以及深空探測任務的重要火箭。
按照計劃,將在今年9月進行首飛,並且提供輕舟貨運飛船的發射。

看到沒?今年中國航天的任務執行有點熱鬧了,計劃運送昊龍貨運太空梭去空間站的朱雀三號將進行首飛,計劃運送輕舟貨運飛船的力箭二號也將奔赴太空。
昊龍貨運太空梭、輕舟貨運飛船等亮相,將推動中國空間站的新轉折點,值得期待,當然,雙飛船的快速出現,這也意味著中國空間站的升級要提上日程了。
中國空間站也將全面升級
對於中國空間站升級的事情,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說明了,這是我國未來進行更大規模太空實驗的必要條件。

而且我國也是多次說明了,中國空間站將從最初的3艙位升級到6艙位,到時候,中國空間站基本構型也將由「T」字型升級為「十」字型。
而且按照升級計劃後的安排,中國空間站也不說加上幾個艙位段就是升級了,最為主要是在功能上的擴展也會上升一個檔次。
計劃中的擴展艙段將上行多個領域的空間科學實驗機櫃和艙外實驗裝置,擴大應用規模,滿足空間科學研究與應用新需求。

同時也將升級航天員在軌防護鍛煉、飲食、衛生等設施設備,提高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和健康保障水平。
而且,中國空間站將會變成一個「太空母港」,同時在新艙位的擴展之下,還將實現伴飛的可能性,只需要在有需求的時候,進行與中國空間站核心艙位對接就行,這樣可以單獨執行太空任務。
所以,下一步的中國空間站升級,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中國做不到的。並且從本身的任務狀態大家也看到了,我國空間站已經進入了任務的新階段,並且航天員們時刻都在做任務,而且很多任務還在排隊等待執行之中。

除了我國之外,我國也對外說明了,印度,日本等17國的太空合作項目,也在與我國進行一起開展,那麼進行大規模的實驗之下,肯定空間站更大才能夠滿足更高的要求,這就是差別。
不過,這裡也有一個好消息說明一下,其實關於中國空間站的部分結構,艙位測試已經在進行了。
我國已經完成充氣式太空艙測試
的確,充氣式太空艙的測試已經完成,是在2024年下半年測試的,它也是我國空間站的一部分。

我國也公開說明了的,它是一種由柔性蒙皮複合而成的多功能新型密封艙,發射時處於壓縮摺疊狀態,入軌後充氣展開,具有重量輕、摺疊效率高等優點,是大型空間密封艙體建造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密封艙技術的另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未來,我國充氣密封艙將用於我國空間站組合體上,開展更多的實驗項目,所以,可能會在空間站升級計劃的擴張中發揮作用。

而且在我國做這項實驗的時候,外媒也非常關注這個測試結果,沒想到我國一次就成功了。所以,從整體上的情況來看,我國已經在為空間站的擴展做準備了。
而在今年2艘新版飛船的亮相,也將可能是推動我國未來空間站升級,進行大規模任務之下,可以靈活進行資源補給的重要步驟,這就是基本情況,也期待我國空間站未來更好,創造更多的實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