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伊利與同仁堂正式達成戰略合作,推出融合中醫藥智慧的「科學養生奶」。這一「跨界」動作,意味著乳業從規模擴張轉向精準營養賽道的深度轉型。
南都記者了解到,當前乳業正處於深度調整期,千億級現制飲品市場、功能性產品消費持續增長等新趨勢也給乳企提供了發展新契機。在此背景下,乳企巨頭加速跨界合作,以「葯食同源」理念重塑產品價值。

伊利與同仁堂正式達成戰略合作。
跨界合作成破局關鍵,「葯食同源」重塑產品價值
3月1日,伊利與同仁堂聯合發布舒化無乳糖猴頭菇牛奶、舒化安糖健無乳糖牛奶等系列新品,將中醫藥的「葯食同源」理念與現代乳品科技深度融合。猴頭菇的健胃功效、低GI配方控糖技術,精準對接消費者腸胃調理與健康管理需求,成為乳業跨界合作的標杆案例。

伊利與同仁堂聯合發布舒化無乳糖猴頭菇牛奶、舒化安糖健無乳糖牛奶等系列新品。

伊利與同仁堂聯合出品的產品。
「此次合作是傳統中醫藥與現代乳業的深度融合。」同仁堂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邸淑兵表示雙方將共同探索「更適合國人健康需求的產品與服務」。伊利集團高級執行總裁劉春喜強調,結合乳製品科技與中醫藥智慧,將為消費者提供更高品質的精準營養解決方案。
「科學養生奶」的誕生,正值「葯食同源」消費浪潮席捲市場。數據顯示,2023年5月至2024年3月,淘寶天貓平台葯食同源產品銷售額達366.1億元,2024年4月小紅書平台中式養生關聯筆記數量,較上一年同期增長超300%。《2024年葯食同源趨勢洞察》也顯示,2024年,食療滋補養生人群中,35歲以下年齡段的佔比同比上升了4.2%。
Z世代對功能性食品的偏好,為乳企提供了新增長點。伊利與同仁堂的合作正是這一趨勢的縮影。通過引入中醫藥權威背書,乳企不僅強化了產品的科學可信度,更構建起差異化競爭壁壘。例如,「欣活」系列配方奶粉針對控糖、助眠、骨骼健康等細分場景,推出紓糖、晚間、骨能等多款功能型產品,精準覆蓋消費者多元需求。
行業觀察人士指出,乳業競爭已從「拼規模」轉向「拼價值」,具備全產業鏈掌控能力的企業將佔據主動權。
乳企密集布局跨界合作,開啟「第二增長曲線」
伊利與同仁堂的合作並非孤例。2025年以來乳企巨頭跨界合作,開拓市場與創新場景尋找增量。
此前,2024年底君樂寶與蜜雪冰城合建「雪王牧場」;2025年初光明乳業與MANNER咖啡聯名推出高端拿鐵;2025年1月,伊利也與海底撈達成戰略合作,計劃在品牌推廣、供應鏈融合等領域深度協同,探索乳品在火鍋場景中的新應用。
一系列動作顯示,乳企正將觸角延伸至現制飲品、餐飲等高頻消費領域。
這一變化,與乳企承壓的大背景直接相關:自2021年三季度以來,中國乳製品行業持續經歷原奶價格下行周期。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主產省生鮮乳收購價從2021年8月的4.38元/公斤跌至2024年12月的3.11元/公斤,跌幅近30%。上游產能過剩與消費需求疲軟的矛盾,倒逼乳企加速戰略調整。在此背景下,龍頭企業紛紛將目光投向跨界合作與功能化產品創新。
業內人士指出,這類合作不僅緩解了原奶過剩壓力,更通過渠道定製化與場景創新,將乳品滲透至餐飲、茶飲等高頻消費領域,開闢增量市場。
華創證券在去年12月發布的一份研報中也指出:展望來年,原奶過剩階段龍頭將推出高質價比產品、加大新興渠道布局以積極應對競爭,同時待原奶價格反轉,市場份額亦將加速修復回歸。同時,外部壓力也倒逼企業做出更長期的思考,龍頭均加快to B業務與深加工產能布局。
采寫:南都記者王瑋 發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