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罰6年禁入!ST寧科財務造假案落地,實控人遭1365萬罰單

2025年02月17日02:32:05 財經 1931

背景介紹

俗話說「紙包不住火」,在資本市場這片看似光鮮的江湖裡,真相終會浮出水面。

2025年2月17日,中國證監會的一紙罰單,將一家名為*ST寧科的上市公司推上風口浪尖。

重罰6年禁入!ST寧科財務造假案落地,實控人遭1365萬罰單 - 天天要聞

這家主營生物材料的公司,因財務造假和信息披露違規,被處以1365萬元罰款,實控人虞建明更是被禁入證券市場6年。

消息一出,輿論嘩然——這不是普通的企業違規,而是一場精心設計的「假賬大戲」,背後牽涉的不僅是虛假利潤、隱匿債務,還有數十億市值的蒸發與數萬投資者的血汗錢。


重罰6年禁入!ST寧科財務造假案落地,實控人遭1365萬罰單 - 天天要聞

ST寧科的故事要從三年前說起。

2022年,這家公司通過子公司虛構了7600多萬元的收入和7700多萬元的利潤,硬生生把虧損的財報「化腐朽為神奇」,騙過了市場和監管的眼睛。

更荒誕的是,公司一邊造假,一邊還藏著掖著:子公司借款上億元不披露,58個銀行賬戶被凍結拖了半年才公開,甚至工廠停產的消息也被壓了一個多月。

這些操作堪稱「金蟬脫殼」的現代版,只是蟬沒脫成,殼先碎了。


重罰6年禁入!ST寧科財務造假案落地,實控人遭1365萬罰單 - 天天要聞

如今,監管利劍落下,虞建明等10名責任人被重罰,公司股票也被疊加風險警示,退市警報拉響。

問題來了:這樣的重罰能否真正震懾那些「造假慣犯」?當一家公司連續三年虧損、債務逼近26億、現金流幾乎枯竭時,這場資本遊戲的終局又會如何?


重罰6年禁入!ST寧科財務造假案落地,實控人遭1365萬罰單 - 天天要聞

正文:

如果把*ST寧科的造假案比作一部商戰劇,那劇情絕對比電視劇更狗血。

2022年,公司實控人虞建明親自導演了一出「數字魔術」:通過控股子公司中科新材,虛構了7659萬元的收入和7722萬元的利潤,硬是把虧損的財報「整容」成盈利的模樣。

這些假數據可不是小打小鬧——虛增收入佔了當年總營收的11%,虛增利潤更是接近利潤總額的一半。

手法也簡單粗暴:偽造銷售合同、編造資金流水,甚至讓不在公司任職的外部人員參與造假流程,連財務總監都成了「睜眼瞎」,直接把假賬塞進年報里。


假的就是假的。

2024年,隨著子公司中科新材的突然停產,這場騙局開始崩盤。

工廠機器一停,假賬再也兜不住,證監會隨即立案調查。

一查才發現,公司不僅造假,還藏著更多「暗雷」:1.08億元的借款拖了兩年才披露,58個被凍結的銀行賬戶像擠牙膏一樣分批公開,連停產的消息都瞞了一個多月。

更諷刺的是,公司2023年凈虧損高達4.65億元,比前一年翻了一倍多,而2024年預計虧損直接飆到6.5億,現金流只剩1200多萬元,債務卻滾到了25億。

用網友的話說:「這哪是上市公司,分明是負債界的『天花板』!」


監管的處罰來得又快又狠。虞建明被罰400萬外加6年禁入,成了「禁入俱樂部」的新成員;

公司總罰款1365萬,其他高管也挨個領了罰單,從董事長到財務部長一個都沒跑掉。

比起罰款,更致命的是退市風險——因為連續三年虧損、審計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公司股票已被疊加風險警示,2024年若再不達標,直接退市。


這場鬧劇的結局,早已寫滿悲涼。

股價從巔峰時的百億市值跌去七成,投資者欲哭無淚;子公司停產、債務壓頂,公司連工資都快發不出;而虞建明等人,則從「資本玩家」變成了「法制咖」,留下滿地雞毛。


重罰6年禁入!ST寧科財務造假案落地,實控人遭1365萬罰單 - 天天要聞


結語:

ST寧科的案例,像一面照妖鏡,映出資本市場的眾生相。

有人鋌而走險造假,有人閉眼簽字背書,最終卻讓普通投資者成了「接盤俠」。

這場鬧劇背後,是貪婪與僥倖的合謀,更是監管與違規的博弈。


有人說,虞建明的6年禁入是「殺雞儆猴」,但市場更需要的是「見血封喉」的制度——讓造假成本高到無人敢試,讓信息披露透明到無處藏身。

如今的A股,退市公司一年比一年多,2024年已有43家離場,這說明什麼?說明市場正在擠出「膿包」,留下真正的好公司。


對於投資者,這個故事是一堂血淋淋的風險課:財報上的數字可以造假,但現金流不會說謊;高管的口號可以響亮,但工廠的機器不會騙人。

下次再看到「業績暴增」的妖股,不妨多問一句:這利潤是實打實的產品賺的,還是PPT上畫出來的?


最後,用一句老話收尾:「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ST寧科的教訓告訴我們,資本市場不是賭場,而是戰場——這裡拼的不是演技,而是實力;比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

或許有一天,當所有企業都明白「誠信才是最好的財報」,這樣的鬧劇才會真正落幕。

重罰6年禁入!ST寧科財務造假案落地,實控人遭1365萬罰單 - 天天要聞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有人說科技股才剛剛起步 - 天天要聞

有人說科技股才剛剛起步

前段時間,我在提示「科技股」和新能源等熱門領域風險時,有位網友給我拉了一幅蘋果股價的長期走勢圖。
資本圈 | 國泰君安合併完成並更名、換屆;東方集團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復星出售廣州淘通 - 天天要聞

資本圈 | 國泰君安合併完成並更名、換屆;東方集團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復星出售廣州淘通

國泰君安宣布更名、換屆等重大變更 註冊資本將增至176億3月16日,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泰君安」)發布公告,宣布了一系列重大變更。公告顯示,鑒於第六屆董事會任期屆滿,根據公司法以及公司章程,提名第七屆董事會董事候選人的建議已於2025年3月14日舉行的董事會會議審議並批准。將由職工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
3·15守護消費|低至1毛錢,10萬條起售!寄居在騷擾電話產業鏈的貸款中介 - 天天要聞

3·15守護消費|低至1毛錢,10萬條起售!寄居在騷擾電話產業鏈的貸款中介

你是否也曾接到過陌生電話,貸款中介精準叫出你的名字,對你的財務狀況和借款需求了如指掌?眾多消費者在困惑之餘,不禁要問,他們究竟是如何做到如此精準營銷的?3月15日,以「共鑄誠信 提振消費」為主題的2025年「3·15」晚會曝光了藉助爬蟲技術精準獲客和AI外呼騷擾電話產業鏈。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貸款中介成為相關...
短期產能緊俏 PCB概念股漲超14% 本周機構密集調研相關上市公司 - 天天要聞

短期產能緊俏 PCB概念股漲超14% 本周機構密集調研相關上市公司

財聯社3月16日訊(編輯 宣林)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今日,滬深兩市本周共183家上市公司接受機構調研。按行業劃分,電子、機械設備和醫藥生物行業接受機構調研頻度最高。此外,國防軍工等行業關注度有所提升。細分領域看,汽車零部件、通用設備和半導體板塊位列機構關注度前三名。此外,中藥、電網設備等行業機構關注度提...
高利貸利率6000%,誰在圍獵「特殊借款人」? - 天天要聞

高利貸利率6000%,誰在圍獵「特殊借款人」?

摘 要業內人士認為,借貸寶、人人信等平台不僅存在違規問題,從實質上看也是高利放貸的共同行為人。對此,借款用戶可以同時起訴放款人和平台,法院會支持借款人追回超過司法保護的利息部分時隔八年後,曾因女大學生「裸條」借貸引發熱議的「借貸寶」平台,再
美股調整之鑒:當下與2024年有何異同? - 天天要聞

美股調整之鑒:當下與2024年有何異同?

平安首經團隊:鍾正生 投資諮詢資格編號:S1060520090001張 璐 投資諮詢資格編號:S1060522100001范城愷 投資諮詢資格編號:S1060523010001核心觀點共性:源於衰退擔憂,疊加外部衝擊。今年2-3月美股較快調整,而最近一次類似調整在2024年7-8月。兩次調整時間均達到或超過14個交易日,標普500指數均下跌8-10%左右,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