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一輪家電零售業態的變局,出現至少已經有2年的時間。但,進入2025年後,在一線市場上,家電圈發現,仍然有大量的企業和經銷商們,要麼是搞不懂,要麼是沒感覺,甚至還認為就是「胡扯一通」。
常偉||撰寫
對於「新一輪家電零售變革」這個既定事實,家電圈發現,市場上仍然有大量的家電經銷商群體,不只是鄉鎮經銷商、個體戶,還有城市的運營商、分銷商等群體,仍然表示:不清楚、不了解,甚至還有不認同,認為是胡扯亂扯。
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除了一部分家電經銷商們,受困於自身的實力、認知,以及經營水平,確實不了解,或者不願意了解。家電圈認為,更為重要的原因還有兩個:
一是,新一輪的家電零售業態變革,更為複雜、多元,不是簡單的渠道「更新迭代」變化,而是商業生態的蛻變,不單單是經銷商一方的事情;二是,眾多家電渠道經銷商的發展慣性過於強勢,以及經營舒適區過於寬廣,主觀上不願意轉變且客觀上沒有思路和方法。
零售變革不只是渠道變革
當前,眾多家電廠商必須要清楚一點,零售變革不是簡單的渠道變革,取消代理商、分銷商,出現新的商家和渠道形態。家電圈認為,這一輪的零售變革,最大變化就是:所有家電人,都要跳出,或者擺脫「渠道為王」的經營和發展思路,徹底邁入用戶為王和用戶驅動的新賽道之中。
在用戶為王的時代,就可以清楚看到:這一輪零售變革的核心,不再是渠道主導,也不是企業主導,而是用戶的生活方式、消費理念和購物方式等變化,倒逼所有的家電廠商必須要「圍繞用戶這個中心」,去重構企業的生意模式、用戶的交易模式和產業的經營模式。
生意模式是什麼?就是基於「賣商品」賺差價的一鎚子買賣,通過產品經營結構的調整,面對出貨數量減少下的企業盈利提升;這只是基本功,更大的挑戰在於,要建立與用戶的「持續性交易模式」,不只是賣商品,還可以在專業化的設計、服務等環節,探索和培養更多的商品,形成用戶需求的洞察和滿足後,探索新的商品和交易頻率。這種生意模式,不是家電企業親自下場,必須要各地的商家提供綜合性、持續性的服務能力。
交易模式是什麼?過去用戶的交易,被家電廠商的線上或線下渠道所主導,要麼網店,要麼實體店。事實上,對於家電企業來說,只要用戶買單,什麼模式都可以;對於用戶來說,品質、品牌和服務有保障,不管哪個渠道,方便快捷就行。這就意味著,圍繞用戶的需求,家電廠商要打通線上與線下的渠道門檻限制,建立「靠近用戶身邊」以及「一步到位、一點即成」的全新交易模式,將麻煩留給廠商,將方便帶給用戶。
經營模式是什麼?長期以來,家電廠商的經營模式,就是「賣商品」賺錢,那是在「市場供不應求」的周期下,有產品就能賣貨。現在,市場供過於求,以及產業競爭全面白熱化和持續化,只有搶到用戶才能勝出。但是,用戶的加速年輕化,他們買的是家電產品,但追求的卻是輕鬆、智慧的品質生活。所以,經營模式就要從賣產品向賣解決方案、賣生活方式的升級,將產品的研發、製造與用戶的生活需求全面拉通,實現「以銷定產」和「精準定製」。
顯然,對於家電廠商來說,新一輪零售變革的核心,是圍繞用戶建立全新的生態,而不只是賣貨渠道「多與少」和產品價格「高與低」。這就意味著,家電產業新一輪的零售變革,不只是渠道商家的事情,而是家電企業與渠道商家共同的挑戰與探索。
零售變革只有一個核心
過去,在家電行業出現的多次零售變革,利益相關方更多是家電企業,渠道商家主導和交替,比如說蘇寧、國美,或者京東、天貓、拼多多,期間還包括海爾、美的、格力、長虹、海信、TCL、創維等企業,也一直在打造自營渠道,與用戶並沒有直接的關係。簡單來說,這是家電行業內部的事情。
現在,這次的家電零售變革,則完全不一樣了!家電廠商必須要敞開大門謀變革與創新了:一是,這一輪零售變革的核心,就是要讓用戶有獲得感,讓用戶有價值,讓市場有升級。所以,廠商必須要聯手圍繞用戶建立新的體驗、商品和生意模式;
二是,這一輪零售變革的關鍵,是家電廠商要建立統一的價值觀和認同感,面向用戶在一線市場上實現經營的「同頻共振」;家電廠商任何一方都不能「孤軍奮戰」,而是應該同心協力,將支付、倉儲、送裝一體、設計施工等環節全面打通,將麻煩留給自己,將更多的方便和舒服帶給用戶。
三是,這一輪零售變革的核心,不是從賣商品向賣方案升級和突破,也不是拿場景體驗取代低價格競爭,而是要聚焦用戶動態需求和品質生活追求,探索並尋找更多的內容、服務和體驗,拓寬企業的視野和商家的能力,讓用戶「離不開、信得過」。
聲明:家電圈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一律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