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微博
歷經5輪掛牌拍賣,新疆前海聯合基金30%股權終於迎來買家。
近日,阿里司法拍賣平台信息顯示,深圳市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前海聯合基金對應出資額6000萬元的股權(對應30%股份),被上海證券以3766.22萬元的價格拍下。
回溯前海聯合基金的股權拍賣歷程,可謂「一波三折」。從2024年3月4日首次拍賣至本次拍賣落槌,前海聯合基金30%股份的拍賣經歷了四次流拍。在2024年8月下旬的第三次拍賣中,上述股權還曾由前海聯合基金第二大股東粵商物流拍下,最終交易未履行。
受訪人士認為,中長期來看,此次股權變更能否真正幫助前海聯合基金破局,仍取決於雙方能否形成互補性戰略定位,而非簡單的資本嫁接。
新買家現身
信息顯示,深圳市鉅盛華持有的前海聯合基金對應出資額6000萬元股權被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司法拍賣,該筆出資額對應了前海聯合基金30%的股權。

上述股權拍賣已於近日結束。從拍賣結果來看,前海聯合基金30%的股權最終被上海證券以3766.22萬元的價格拍下,其最終成交價也較初始評估價6725.4萬元折價了44%。

前海聯合基金的股權拍賣並不順遂。從2024年3月4日首次拍賣至本次拍賣落槌,前海聯合基金30%股份的拍賣經歷了四次流拍。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8月下旬的第三次拍賣中,前海聯合基金的30%股權曾由前海聯合基金第二大股東粵商物流拍下。價格方面,粵商物流在起拍價3766.22萬元的基礎上,加價18萬元一次,最終拍下價為3784.22萬元。
根據當時的情況,若拍賣成功,粵商物流的持股比例或將增至55%,從而成為公司的最大股東。不過,競價結果確認書最新情況顯示,該標的物於2024年10月10日10時左右確定交易未履行。
另外,記者查詢企查查發現,在前海聯合基金的5位股東中,有4位大股東被列為被執行人。其中,深圳市鉅盛華和粵商物流都早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並限制高消費。
走差異化之路
記者注意到,中小基金股權「無人問津」的情況屢見不鮮,寶盈基金、東海基金等多家中小基金也都曾出現股權流拍的情況。
「近年來,中小基金公司股權頻繁流拍的現象折射出行業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如行業馬太效應加劇、牌照價值縮水、盈利能力不足等,這些問題導致市場信心不足,競爭白熱化,中小基金股權吸引力下降。」黑崎資本首席戰略官陳興文向記者表示。
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中小基金公司又該如何破局?
「中小基金公司可以從差異化產品布局、優化治理結構、擁抱政策導向等方面破局。」陳興文指出,例如,通過開發特色固收產品等方式實現規模逆襲,深耕細分領域突破資源壁壘;引入戰略投資者或地方國資補充資本金,優化治理結構,提升運營效率;同時,積極響應證監會強化功能性考核的要求,聚焦長期投研能力建設。
「對於中小公募基金公司來說,差異化發展確實是提升綜合財富管理能力的關鍵。」排排網財富理財師曾衡偉說道。
曾衡偉進一步指出,中小基金應該深入了解市場需求,結合自身的資源和優勢,選擇特定的投資領域或策略進行深耕。在降本增效方面,中小公司可以通過優化運營流程、提高運營效率來降低成本。同時,加強內部管理和風險控制,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和浪費。在提升投研能力上,公司應該注重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建立科學的投研體系和激勵機制,鼓勵投研人員不斷學習和創新。
機遇挑戰並存
前海聯合基金「內憂外患」,此番股權找到新買家,是否會對該基金公司帶來積極的改變?
陳興文分析,上海證券作為券商股東,有望通過資源整合與戰略協同,提升前海聯合基金的市場競爭力。例如,通過渠道共享,將基金產品納入財富管理代銷體系,擴大銷售範圍;同時,藉助投研賦能,聯合開發定製化策略,提升產品創新能力和市場滲透率。
當然,兩者在整合過程中也存在潛在風險。陳興文稱,若上海證券僅作財務投資而非戰略投入,可能難以改變前海聯合基金投研團隊薄弱、產品同質化的現狀。另外,券商與基金公司的管理文化差異,可能導致決策效率下降,需警惕「形合神離」的治理困境。
「此次股權變更能否真正幫助前海聯合基金破局,仍取決於雙方能否形成互補性戰略定位,而非簡單的資本嫁接。」陳興文表示。
在曾衡偉看來,上海證券接盤前海聯合基金30%股權,預計會帶來積極效應。一方面,對於中小基金而言,通過資本與資源的注入,有助於提升公司的競爭力;另一方面,說明資本對中小基金公司依然有一定的興趣,對於中小基金公司通過推動行業內的資本運作和資源整合增強企業競爭力提供了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