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國銀行上調積存金產品按金額購買起點至700元
中國基金報記者 王建薔
黃金價格屢創新高,包含黃金積存業務在內的銀行貴金屬業務受到投資者青睞,又有銀行出手調整積存金業務起點金額。
中國銀行上調積存金起購點至700元
日前,中國銀行發布的「關於調整積存金產品按金額購買起點的公告(2025年2月10日起)」顯示,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黃金積存業務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參考當前市場情況,該行將於2025年2月10日起調整積存金產品的購買條件。
具體調整情況為:一是按金額購買積存金產品或創建積存定投計劃時,最小購買金額由650元調整為700元,追加購買金額維持200元整數倍不變。已在執行中的定投計劃不受影響。
二是按克重購買積存金產品或創建積存定投計劃時,最小購買克重維持為1克不變,追加克重維持為1克整數倍不變。
圖片來源:中國銀行官網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下半年,多家銀行曾集中進行過一輪積存金業務起點金額調整。比如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光大銀行、交通銀行等多家銀行相繼上調了積存金起購點。調整幅度在100元至120元之間,調整後最小購買金額在650元至700元。
調整門檻以適應金價漲勢
積存金投資門檻升高與國際金價行情密切相關。根據監管要求,黃金積存產品最小業務單位為1克。因此,隨著金價上漲,積存金的最低起購金額也需相應調整。
據了解,積存金,也叫黃金積存業務,是一種低門檻且相對靈活的黃金投資方式。投資者通過主動或定期投資的方式購買積存金,也可贖回或者提取實物。
具體而言,根據央行發布的《黃金積存業務管理暫行辦法》,黃金積存是指金融機構按照與客戶的約定,為客戶開立黃金賬戶,記錄客戶在一定時期內存入一定重量黃金的負債類業務。黃金積存產品最小業務單位為1克。
「銀行調整業務起點金額,主要是為了順應市場變化,滿足監管要求。後續銀行也將持續關注黃金市場變動情況,適時對上述起點金額及限額進行調整。」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後續或有更多銀行行動,上調本行積存金業務起點金額。
進入新的一年,黃金價格繼續高歌猛進,屢創新高。近日國際金價走勢異常強勁,春節期間國際金價已創出新高,2月6日凌晨,市場再度見證歷史性時刻,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黃金期貨價格一舉突破2900美元/盎司這一重要關口,衝刺3000美元大關,續創歷史新高。
中國銀河證券研報表示,美聯儲在1月的議息會議上如期選擇暫停降息,但特朗普施壓美聯儲降低利率,抬升了市場對美聯儲的降息預期;疊加特朗普對加拿大、墨西哥、中國加征關稅或引發貿易戰的風險下資金避險情緒上升,共同推動金價上漲,國內金價與海外金價皆創下新高。
金價維持強勢,銀行貴金屬業務隨之再度升溫,儲備黃金積存業務成了投資者「攢金」的方式之一。
需要警惕風險
有業內人士提醒,積存金也有一定風險,並非穩賺不賠。
一方面,黃金積存業務存在一定的交易成本,部分銀行存取積存金需要一定的手續費用。另一方面,積存金贖回報價通常由銀行自行決定,且通常贖回變現價格低於實物金條價格。
而就市場層面的風險而言,任何投資都存在風險,尤其在價格已經處於極高水平時。一旦市場情緒發生逆轉,或者出現其他影響黃金價格的利淡因素,投資者短期也可能會面臨較大的價格回調風險。
對於黃金後市,華安證券認為,全球央行政策依舊寬鬆,持續強勁的央行購金和投資需求增長成為金價上漲的雙重驅動力,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將成為2025年的主題,進而支撐黃金作為財富保值和避險工具的需求。
博時黃金etf基金經理王祥提示,儘管今年黃金資產的支撐邏輯較為充沛,但在經歷了連續三年的上漲後,今年其整體收益大概率較去年有所回落,等待回落入場或是較為穩妥的思路。
長期來看,國泰基金經理艾小軍認為,在貨幣超發及財政赤字貨幣化背景下,美元信用體系受到挑戰;加上全球地緣動蕩頻發推動資產儲備多元化,黃金作為安全資產的需求持續提升。全球「去美元化」的趨勢使得黃金有望成為新一輪定價錨,使得貴金屬有望具備上行動能。
「後續可持續關注地緣政治形勢、全球宏觀經濟走勢及全球央行購金情況。大家如果覺得把握不準時機,也可以考慮通過定投、逢低分批建倉的方式來布局黃金。」他說。
校對:紀元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