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當前時點各項政策的提出有何深意?將給接下來的宏觀經濟運行帶來哪些新變數?又將如何影響a股市場表現和投資?
12月13日,財通基金副總經理、權益投資總監金梓才與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策略官陳果,一同做客澎湃新聞《首席連線》直播間,就上述相關問題帶來分析和展望。
政策「組合拳」定調積極可為
對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定調,金梓才表示,基調總體積極,總體上給市場帶來信心。其中,與2023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相較,有三方面內容值得特別關注。
「一是強調實施更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大力擴大國內需求,並著重強調穩住樓市和股市。如此直接的表述在歷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較為少見,也讓市場明確看到穩定國內經濟的關鍵抓手。」金梓才說。
金梓才指出,二是著重提及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融合發展,尤其強調要抓住人工智慧戰略發展機遇。以往較少有會議將具體行業提升到如此高度,也充分顯示出決策層對以ai為主的科技行業高度重視。
「三是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表述,其中『適度寬鬆』的定調是自2008年以來再度提及,足以體現下一階段強有力的政策預期。」金梓才進一步談道。
陳果表示,本次會議有七大看點,包括明晰增長目標和財政貨幣政策舉措、全方位擴內需成為政策最優先任務、科技聚焦「ai+」、改革舉措側重落實、對外開放關注應對外部衝擊、地產政策表述強化、改善民生力度加碼等。其中有兩大方向值得特別關注,一是全方位的擴內需,二是迎接「ai(人工智慧)+」時代。
「總的來說,本次是一套政策組合拳『近期進一步的降准、降息值得期待,流動性環境寬鬆將構成對市場的重要支撐。」陳果說。
看好「ai+」、內需等產業增量政策機遇
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產業領域的增量政策受到多方關注。陳果認為,2025年政策將以全方位擴大內需和「ai+」為核心。
陳果指出,本次會議特彆強調「人工智慧+」或「ai+」。回顧過去,2014、2015年的牛市中「互聯網+」是重要的投資線索,而在新一輪ai產業變革浪潮之下,從全球產業競爭的角度出發,必須進行戰略性部署,為「ai+」時代做好充分準備,預計這也將成為未來市場行情的重要投資主題。
而在全方位擴內需方面,陳果認為,從結構上看,本次會議相較去年更加重視消費,將擴內需作為重要基調,並強調了服務消費等具體內容。同時,還提到了「兩重兩新」等關鍵詞,「兩重」涉及重大戰略、重大安全,與擴內需密切相關;「兩新」包括設備更新、以舊換新等,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的方面。
金梓才表示,本次會議高度重視ai產業,表明自上而下對ai領域的認知愈發清晰。ai對產業賦能作用巨大,儘管目前ai應用仍處於萌芽階段,類似2013、2014年移動互聯網時期,但中長期前景樂觀,應關注在此過程中受益較大的公司和行業。
「未來ai可能會成為各行業的『大腦』,下游應用廣泛,如企業流程改造、人機互動改善、機器人、消費電子、saas軟體等。」金梓才表示。
樂觀看待2025年a股表現
展望接下來的a股行情,金梓才和陳果均表示,在政策積極基調之下,經濟基本面有望進一步改善,建議投資者不妨更樂觀一些。
金梓才認為,當前市場對明年經濟恢復程度預期較低,經濟呈現弱現實、強預期的狀態,為市場走強創造了客觀環境,而由於此前市場預期悲觀,無風險利率下降,明年市場估值有望提升。在經濟基本面真正向上之前,a股市場處於漲估值階段;而在經濟企穩回升後,市場有望迎來估值業績雙升階段。
在當前市場走勢未必需要經濟基本面強勁上升配合的階段,投資者要盡量抓住機遇。他同時建議投資者,在風格切換較大的市場環境中,首先,需要在人性上避免情緒化交易,其次,要注意股價透支問題,把握股價與動態遠期基本面的關係,第三是把握好賠率。
陳果也指出,預計2025年a股市場仍處於上行行情,特徵會有邊際變化,市場風險偏好提升且將維持在較高水平。「長期來看,流動性將保持寬裕,利率可能進一步下降,股票相對債券性價比提升,資金或將持續流入股市。隨著政策推進,越來越多行業的基本面改善將會從點到線、從線到面。」
「行情仍在繼續。」陳果建議普通投資者要審視自身能力圈和擅長點,在選時、選方向、選股三個關鍵點方面,積極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通過選擇基金的方式優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