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稅收年內首次正增長 | 政經十事

2024年12月06日23:51:32 財經 7278

全國稅收年內首次正增長 | 政經十事 - 天天要聞

10月全國稅收收入同比增長1.8%,實現年內首次正增長。視覺中國/圖

11月18日,財政部公布了2024年10月財政收支情況。10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5.5%,增幅繼續回升。其中,稅收收入同比增長1.8%,實現年內首次正增長。

財政部解讀,當月稅收收入運行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一是國內增值稅降幅(-1.2%)比1—9月(-5.6%)明顯收窄;二是個人所得稅增長5.5%,為4月份以來首次正增長;三是隨著市場預期明顯改善,股票成交額顯著放大,帶動證券交易印花稅大幅增長1.53倍。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教授蔡昌告訴南方周末記者,10月一般公共預算和稅收比2023年同期實現雙增長,這意味著中國政府發展實體經濟、舉借長期債務、鬆綁房地產、統一大市場建設、拓展新業態發展等一攬子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

蔡昌表示,目前仍然存在居民消費萎縮、市場投資信心不足、民營經濟發展乏力等問題,這一方面需要政府增加支出拉動,形成財政支出乘數效應,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出台產業政策和激勵市場主體活力政策,助力中國經濟走出低谷。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溫彬告訴南方周末記者,10月消費、服務業、進出口等主要經濟指標回升,稅收收入改善,財政收入增速進一步加快。

縱觀全年,1-10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5萬億元,同比下降1.3%。其中,全國稅收收入15萬億元,同比下降4.5%。具體項目上,印花稅同比降幅最大,達16%,其中證券交易印花稅同比下降46.4%,土地和房地產相關稅收中契稅同比下降12.2%,車輛購置稅同比下降11.6%。

進口增值稅、消費稅同比持平,國內消費稅同比增長2.4%。這與近期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力度加大有關。

1-10月非稅收入3.4萬億元,同比增長15.3%。溫彬表示,非稅收入同比增長,主要來自於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和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增加。

他介紹,財政收入改善的同時,財政支出力度顯著增大,加上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增加6萬億元的地方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為地方騰出更多財力空間。

10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速從上月的5.2%升至10.4%。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從5.3%升至11.9%。

全國稅收年內首次正增長 | 政經十事 - 天天要聞

600米以下空域授權部分地方政府。視覺中國/圖

本周其他值得關注的政經新聞還有:

【六城市入選evtol試點】

在11月18日舉行的2024國際電動航空(崑山)論壇上,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通航業務部、無人機工作委員會主任孫衛國透露,中央空管委即將在六個城市開展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試點。據媒體報道,六個試點城市初步確定為合肥、杭州、深圳、蘇州、成都、重慶。試點文件對航線和區域都有相關規劃,對600米以下空域授權部分地方政府。

解讀(國家高端智庫cdi研究員宋丁):在我看來,低空經濟大致已進入第三個階段。2023年是第一階段,即概念階段,各地政府、業界都在研究如何發展、推進,2023年關於低空經濟的各類研討會特別多。第二階段是各地政府出台戰略性政策,尤其是省一級重點城市紛紛出台相關政策,這一階段還在持續。第三階段則是試點階段,六大試點城市,除了深圳以外,都是較為發達的二線城市,分布在長三角、成渝地區。選擇這六大城市的原因,既考慮到城市規模、地方財政實力,也考慮到了經濟發展所需的人口密度等。

【馬斯克「新官上任」】

近期,馬斯克獲得一項新職務,將與印度裔企業家共同領導即將成立的「政府效率部」。該部門源於馬斯克與特朗普的一次談話,馬斯克認為當前美國通脹的根源在於政府亂花錢,需要解決機構臃腫問題。馬斯克在其推文中稱,只需保留99個機構即可,而美國聯邦政府機構達到428個,將砍掉77%。

馬斯克的理念源於他的企業管理。過去,馬斯克多次對特斯拉和推特進行大規模裁員來削減企業成本,此舉的確讓企業順利度過經濟困難時期。但美國政治學家、「歷史終結論」的提出者弗朗西斯·福山寫了一封給馬斯克的公開信,表示馬斯克的企業管理做法並不適用於管理政府,「你可以做很多事情來提高政府的效率,訣竅在於避免採取大規模裁員和關閉整個能動性機構等簡單化舉措」。

解讀(北京微觀治庫創始人、武漢大學財稅與法律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唐大傑):以政府績效和成本最小化為導向的政府改革,是每個國家都應遵守的政府治理原則。受阿根廷政府大刀闊斧改革的鼓勵,新一屆美國聯邦政府採取激進的效率推動,完全符合國家利益和全民利益。積極的意義是,美國聯邦職能後退性收縮,還權於州,符合其憲法原則。

2022年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支出比例中,強制性支出(社會保障、醫療保險等項目),預算為4.018萬億美元,佔比65%;自由裁量性支出(軍事支出、國內項目等)1.688萬億美元,佔比28%;國家債務利息為3050億美元,佔比5%。看上去都是剛性支出,裁減哪一部分都是公共服務的減損。政府效率改革應該綜合考慮公共服務的數量、質量與成本之間的比值。更重要的是,政府應該擔當社會公平的看門人,其維護成本與成效難以量化。這是其激進改革的難點,平衡不好,恐怕會招來民權的挑戰。

【《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10號——市值管理》落地】

11月15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10號——市值管理》,自發布之日起實施。指引要求明確上市公司董事會、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等相關方責任,並對主要指數成份股公司制定市值管理制度、長期破凈公司披露估值提升計劃等作出專門要求。明確禁止上市公司以市值管理為名實施違法違規行為。

解讀(北京微觀治庫創始人、武漢大學財稅與法律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唐大傑):市值管理對於公司經營效率、盈利能力以及發展決策具有重要意義。《指引》重點針對長期破凈公司,可以看出其用意,即這些公司可能成為市場風險的觸發點。

根據「數據寶」統計,連續12個月破凈公司有兩百多家,其中屬於中證a500指數、滬深300指數、科創50指數、科創100指數、創業板指、北證50指數成份股的連續破凈公司有75家。截至11月15日收盤,破凈板塊合計569隻股,滿足上述條件的公司數量達212家。包括不少總市值1000億元以上的龍頭股,合計有27家,如工商銀行中國建築上汽集團等,其中大部分企業是央國企。銀行、房地產、基建等傳統行業是破凈股的集中地。目前,「四大行」中工、農、中三家銀行長期破凈。

在宏觀經濟形勢、股市自身的周期性大勢下,市值往往不是企業董事會、經營層能決定的。破凈股數據說明,受國家政策影響大的銀行股、央國企,市值更容易震蕩。同時,結合近期股市刺激政策,鼓勵上市公司股權抵押回購股份等,如果市值波動過大,刺激政策反而會放大風險。這就進一步突出了加強市值管理的必要性,也充分表明了中國證監會對穩定股市、保障投資人利益的意圖。

【中國下調209種產品出口退稅,光伏、鋰電池在列】

11月15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調整出口退稅政策,其中涉及部分光伏、鋰電池產品。政策規定,自12月1日起,光伏、鋰電池、部分成品油等209種產品的出口退稅率由13%下調至9%,銅鋁材等59種產品的出口退稅被取消。

解讀:光伏類產品出口退稅降低,或為長期政策調整方向。短期內,該政策將抬高出口企業成本;長期來看,相關出口企業會通過以價換量的方式促進出口單量。

【北、上、深相繼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標準】

繼上海、北京之後,11月19日,深圳市也明確了自12月1日起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標準,並落地了相關徵稅政策。

三地政策出台的背景是財政部等三部委此前發布的《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明確了與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標準相銜接的增值稅等優惠政策,即房地產減稅政策。系列政策顯著降低了一線城市住房交易成本。

【2024年全國守信納稅人達4127萬戶,同比增加378萬戶】

11月18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全國納稅信用年度評價結果顯示,2024年全國守信納稅人達4127萬戶,比2023年增加378萬戶,其中納稅信用最高等級a級納稅人數量近335萬戶,比2023年增加45.6萬戶。2024年,稅務部門藉助征納互動服務,完善納稅信用提示提醒機制,及時提示納稅人糾正失信行為,共幫助1300萬戶納稅人實現納稅信用修復或升級。

【多地發布政策支持上市公司併購重組】

近日,深圳在推動上市公司併購重組方面動作頻頻。深圳市委金融辦已起草關於上市公司併購重組的意見稿,提出建立上市公司併購重組項目庫、擴大併購重組儲備範圍、豐富併購重組融資渠道等。深圳當地的併購重組項目活躍,已披露的交易總價值超過百億元,排名全國城市第二。

近一個月來,上海、江西、四川、深圳等地都發布了併購重組政策。著力點主要有三:一是對接有併購意見的上市公司和股權投資機構;二是建立後備項目資源庫;三是拓寬併購項目資金來源。

【甘肅肅北二孩三孩家庭最高補貼10萬元】

11月14日,肅北縣政府出台了《肅北縣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增長獎補辦法》,符合條件的家庭可累計享受最高10萬元的補貼,「真金白銀」支持生育二孩、三孩。肅北是甘肅省面積最大的縣,但全縣常住人口僅1.5萬人左右。

【多地收購存量商品房】

11月18日,廣州安居集團發布公告將在全市收購90平方米以下存量商品房作為保障房。此次存量商品房收購主要針對開發商,而非個人房主,有意向的開發商可在一個月內報名。

據媒體統計,全國已有超過50個城市開展存量商品房收購的徵集工作。近期,存量商品房收儲工作的資金來源有所拓寬,用於收購存量商品房的專項借款、保障性住房再貸款在廣東、吉林等地落地。

南方周末記者 周小鈴

責編 張玥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手機內存總是不夠用?試著將微信這個功能關閉,再用一年也沒問題 - 天天要聞

手機內存總是不夠用?試著將微信這個功能關閉,再用一年也沒問題

在智能手機普及的今天,我們越來越依賴這些小巧的設備來處理日常的工作、學習和娛樂。然而,隨著手機應用功能的日益豐富,我們經常會遇到一個問題:手機內存總是不夠用。尤其是在安裝了大量應用,尤其是像微信這樣的社交巨頭之後,手機存儲空間往往會捉襟見肘。今天,我們就來探討
載人無人機首次在西藏3000米高空亮相 - 天天要聞

載人無人機首次在西藏3000米高空亮相

4月5日,西藏林芝第二十二屆桃花旅遊文化節上,億航智能桃花載人無人機E-VTOL首次亮相海拔3000米高度,並成功首飛。首飛現場,無人機緩緩升空,引得市民、遊客紛紛駐足仰望,降落之後,大家圍攏過來,近距離參觀體驗並拍照留念。據悉,億航智能已在國內合肥、杭州等地
NAS慎用指南:RAID0+無備份+不備電,翻車別怪我沒提前勸 - 天天要聞

NAS慎用指南:RAID0+無備份+不備電,翻車別怪我沒提前勸

大學同學某君,喜看美女高清視頻,存於雲盤每日觀瞻,豈料平台開展綠色行動,平日珍藏悉數被嗶,後在馬首富家直購大容量硬碟,盤內裝滿學習資料,繼續夜夜歡樂。前年同學小聚笑談此事,老哥表示已經搞定NAS私有雲服務,不但實現多設備數據互通,而且居家、遠程都能獨享快樂後花
Deep seek分析:未來3年內,普通家庭貶值最快的7項資產 - 天天要聞

Deep seek分析:未來3年內,普通家庭貶值最快的7項資產

近些年,很多人在買了某些東西之後,剛開始心裡美滋滋的。但沒過幾年,這些商品卻成為了「賠錢貨」。最明顯的就是房子、車子。於是,有人問Deep Seek:未來三年,普通家庭最容易貶值的東西有哪些?而Deep Seek給出的答案,除了房子和車子之外,還有手機、小眾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