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給大家打了個比方。
我說,一個散戶拿100萬入市。
這100萬,都要去幹嘛?
1、有5-10萬,要拿去養活整個行業。
交易所、券商、基金公司、投顧公司、證券諮詢公司、金融軟體公司,以及各大相關的公司,現在還有自媒體,賣各種課程和戰法的。
他們的收入來源是什麼?
其實就是整個股票市場,那些想著賺錢的人。
各種稅費,手續費,交易傭金,投顧費,課程費,軟體高級功能費。
雜七雜八的費用,其實都是從散戶手上出的錢。
所以,至少5-10%的資金,進入了這些人的腰包里。
不能說是散戶養活了這個行業,但是沒有散戶,這些行業必然是過得緊巴巴的。
2、有10-20萬,要拿去養活投資公司。
10%-20%,其實是在博弈中,被一些機構給賺走的。
這種機構包括莊家,量化,遊資,私募,主力,包括社保基金等等。
這些主力資金,他們擁有更好的信息渠道,更好的交易程序,以及對於政策解讀更敏感。
每一輪行情下來,他們至少都能賺到不少的超額收益。
所謂超額收益,本質上就是從別人那邊博弈而來的。
誰虧錢了?自然也就是散戶大概率虧錢了。
所以,散戶手裡的資金,有不少就是拿去填坑這些專業投資機構的。
他們是大魚,散戶是小魚,大魚吃小魚也是一種必然吧。
3、有5-10萬,要拿去填補IPO和大股東減持。
每年的IPO+大股東減持,都要是近萬億級別的。
2023年的IPO,募集資金是3500多億,大股東減持的金額是3300多億,還有很多定向的增發,解禁等等,加起來就逼近萬億了。
這部分的錢,看似是市場出,部分是機構出。
但到頭來,最終還是以散戶買單為主了。
大股東一邊用公司的錢,搞一點回購和增持,釋放信號,拉動股價。
另一方面,自己個人的股份,一有機會就搞減持。
這個坑,要是平攤到散戶頭上,其實也不是一筆小數目了。
名義上有近億的散戶,實際也就幾千萬散戶,要去接盤近萬億一年的減持,還真不是小數目。
而且IPO和減持是年年都有的,並不是只有今年有,明年就沒有了。
4、有10-20萬,要拿去填補內幕交易下的老鼠倉。
關於內幕交易這個事情,真不想說太多。
其實,懂的人自然都懂。
就比如最近沸沸揚揚的重組吧。
消息真的是保密的嗎?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上市公司內部的人會不知道嗎?
如果內部有人知道,是不是一傳十,十傳百,是不是知道的人就不少了。
那麼,老鼠倉肯定會有,而且很難去查證,因為都比較隱蔽。
有一些消息可能會在建立完倉位後,也就是半年一年後才發布出來。
哪怕就漲一倍,對於這些人來說,就像是白白撿錢一樣了。
還有一些主力要拉升的股票,都是配合上市公司的利好消息一起,這中間有多少的利益輸送,就不得而知了。
總之,很多股票的上漲,看似無厘頭,似乎有些莫名其妙。
但是在這背後,故事就很多了,這些都是散戶不知道的。
就以上這幾點,散戶的供養,就起碼要30-50%沒了。
請問,散戶賺還容易嗎?
要養活市場的方方面面,養分和肥料,很大一部分都是散戶。
這也是為什麼散戶基本沒法抄底,也很少有成功逃頂的根源所在。
散戶也不是不能避免市場里那麼多的鐮刀,也是有方法的。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做長線投資。
一方面,長線投資可以減少交易的成本。
而且,不會被市場誘惑,不容易花冤枉錢,然後還被人宰割。
主力的刀,一般不割長線的散戶,因為你的耐心比他們都好。
什麼減持,雖說也都有影響,但很難真正影響到長期投資者,因為盤子都被別人接去了。
至於內幕什麼的,對於長線的投資者來說,同樣也是避開的。
殭屍籌碼是很難被洗出來的,也就和他們的利益不會有太多的衝突。
長線投資,基本上能避開市場所有的鐮刀,關鍵的問題,在於投資的標的是否具備長線的價值。
長線投資賺錢的前提,是有足夠的耐心,以及足夠好的眼光。
大部分散戶,既沒有耐心,更沒有眼光。
那要在緬A中賺錢,難度就更大了。
再加上無處不在的小作文,很容易就變成了牆頭草。
各種各樣不同的觀點,左右著散戶的投資決策。
有一些總說好,有一些卻總說不好,讓人非常的搖擺不定。
最終,很多投資變成了情緒化投資,也就是單純的博弈。
散戶大部分虧錢,都是虧在博弈里的,而且都是熊市或者是調整階段的博弈。
他們完全沒有辦法靜下心思考問題,更多的時候是充當一個無知的接盤俠,和情緒一起發酵。
原本散戶就沒有學過什麼專業知識,在專業玩家面前低人一等。
如果再加上一些錯誤的投資方式和理念,很有可能就會漸行漸遠。
我們的市場,不是沒有賺錢的機會,而是會想盡辦法掏空你的腰包。
也就是,市場的紅利,最終都被小部分人給收走了。
有專家說,散戶入市就是要被套,否則,他們壓根不學習,也就沒什麼長進。
在我看來,散戶是不是有長進,和套不套本質上關係不大,散戶天生就不喜歡學習。
如果學習有正反饋,一定能賺錢,那麼學習的人很多。
如果學習沒有正反饋,學了半天還虧錢,很多人就放棄學習了。
這就是人性,懶惰也是天生的。
都說投資是認知的變現,當你不學習的時候,認知變現的能力自然就很差了。
錢難掙,這個本質是無法改變的。
不會因為實體經濟不好,虛擬經濟就給你發財的機會。
任何地方想賺錢,都是需要付出一定汗水和努力的,這個才是本質。
所以,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