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徐蔚
一直以來,保險機構都是金融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也是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力量。保險機構的健康穩定發展,也是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穩定發展的風向標。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保險業資金運用情況表。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保險業資金運用餘額穩步增長,險資年化財務投資收益率和年化綜合投資收益率同比均出現提升。
投資收益率整體呈現走高態勢
金融監管總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保險業資金運用餘額穩步增長。截至三季度末,保險資金運用餘額32.15萬億元,同比增長14.06%。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截圖
作為險資運用的「主力軍」,人身險公司資金運用餘額占整個保險行業約九成。截至三季度末,人身險公司資金運用餘額28.94萬億元,同比增長14.93%;財產險公司資金運用餘額2.14萬億元,同比增長6.74%。
具體來看,根據金融監管總局發布的9月保險業經營情況,車險保費佔財產險公司總保費的比例環比持續增長,而汽車市場向好趨勢帶動車險保費增速改善。同時,人身險公司響應預定利率下調政策,普通型產品於8月底完成切換,新備案的普通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為2.5%。分紅險及萬能險產品切換在9月底完成。
在收益率方面,險資財務投資收益率和綜合投資收益率同比均有所提升。截至三季度末,保險業年化財務投資收益率3.12%,同比增加0.2個百分點;年化綜合投資收益率為7.16%,同比增加3.88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保險資金年化財務投資收益率整體呈現走高態勢,到三季度末,年化財務投資收益率達到3.12%,這也是2023年三季度末以來,年化財務投資收益率首次高於3%。今年以來,保險資金年化綜合投資收益率整體處於高位,一季度末達到7.36%的高位,二季度末回落至6.91%,三季度末再次回升至7%以上。
經濟學家、新金融專家余豐慧接受極目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保險公司資金運用餘額的增長和投資收益率的提升反映了保險行業整體經營狀況的穩健向好。這不僅僅是保險公司資產規模擴張的表現,也是其資產配置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提高的結果。對於整個金融市場而言,這意味著有更多的長期資金可以投入實體經濟中,促進經濟增長。
余豐慧分析稱,保險投資收益率的提升主要是由於幾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方面,國內經濟逐步恢復,企業盈利改善,股市表現相對較好,保險公司通過權益類投資獲取了一定的收益;另一方面,保險公司加強了資產負債管理,優化了投資組合結構,比如增加了對高收益債券的投資比例,減少了對低效資產的依賴,這些都對提升投資收益有積極作用。
險資需多元化和精細化投資
在資產配置方面,債券投資仍然是險資的主要方向。無論是人身險公司還是財產險公司,債券配置餘額和佔比均為最高。與二季度末相比,三季度末人身險公司、財產險公司的股票配置餘額和佔比均有所提升。
具體來看,人身險公司和財產險公司的債券配置餘額分別為14.23萬億元和7961億元,佔比分別為49.18%和37.27%。與二季度末相比,三季度末人身險公司和財產險公司的股票配置餘額和佔比均有所提升,分別達到2.18萬億元和1506億元,佔比分別為7.55%和7.05%,同比增長分別為17.24%和14.89%。
保險業資金髮揮長期投資優勢,持續加大股票、基金等資產配置的背後,離不開相關政策的支持與推動。
為進一步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優勢,國務院9月發布的《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培育真正的耐心資本,推動資金、資本、資產良性循環。人民銀行10月創設了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支持符合條件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通過資產質押,從中央銀行獲取流動性,提升機構的資金獲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
余豐慧建議,保險公司需要更加靈活地調整投資策略。雖然債券仍然是主要的投資方向,但險資可以適當增加對信用債和海外債券的投資,以提高收益水平。同時,保險公司也可以考慮加大對基礎設施項目、房地產等非標資產的投資力度,這些資產通常能提供較為穩定的現金流,有助於平衡投資組合的風險與收益。多元化和精細化的投資策略將是未來險資應對低利率挑戰的關鍵。此外,保險公司還可以利用衍生品工具進行風險對沖,同時繼續增加對股票、基金等配置比例,推動資金、資本、資產良性循環,發揮資本市場「穩定器」「壓艙石」作用,助力實體經濟繼續回升向好。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