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賈一凡
甘肅,地處黃河中上游,形似一柄玉如意鑲嵌在祖國的大西北,風、光等新能源資源豐富,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的大型清潔能源基地之一。截至11月4日,甘肅清潔能源裝機規模達7005萬千瓦,首次超過7000萬千瓦,清潔能源裝機佔比達73%。其中,新能源發電裝機佔比、發電量佔比均位居全國第二。
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立足西北電網「總樞紐」、西電東送「主通道」、支撐新型電力系統構建「重基地」的發展定位,創新完善電力市場體制機制,著力打造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甘肅示範,將甘肅能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高質量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建基地 保障新能源併網利用
走進河西走廊的茫茫戈壁,遍布著宛如「白色森林」的風力發電機,迎風轉動將源源不斷的綠色電能送進千家萬戶。作為風光資源大省,甘肅風能、太陽能技術可開發量分別為5.6億千瓦、95億千瓦,位居全國第四位和第五位,是國家新能源綜合開發利用示範區。
近年來,甘肅加快推進「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已建成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在蘭州、武威、金昌、張掖、酒泉、嘉峪關建成6個百萬千瓦級光伏發電基地,在張掖、武威、白銀、定西、慶陽建成5個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
為高效服務新能源項目大規模併網,2022年,甘肅電力成立了省級電源服務機構,設置實體化服務窗口,建立統一的服務標準,打造了「管理集約、服務融合」的電源併網服務體系,形成「一口對外、內轉外不轉」的服務格局。該公司選派工作人員跟進省內「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在建項目,掌握未併網項目建設進度,開展跟蹤服務,助力項目儘早併網。電源併網服務體系構建至今,該公司累計服務360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380萬千瓦新型儲能項目併網。
甘肅電網位於西北電網中心,承擔西北區域功率交換、多種類電源互濟、電力外送等重要任務。目前,甘肅電網通過19回750千伏線路與寧夏、青海、新疆和陝西電網聯網運行,為保障西北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
暢通道 增大綠電外送規模
11月14日3時,±800千伏祁韶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本年度送電量超過30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38%,較2023年提前了14天。今年迎峰度夏期間,祁韶直流線路連續80天單日送電量超過1億千瓦時,有效緩解了高峰時段華中地區電力供應緊張的情況。
為了更好地消納河西走廊上風光大基地的綠電,甘肅電力推動新能源大規模利用,進一步加快特高壓直流外送通道規劃建設。10月13日10時25分,在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隨著導線通過最後一組滑車,±800千伏隴東—山東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工程(甘肅段)全線貫通,比原計劃提前一個半月。該工程2025年全線投產後可將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輸送至山東,促進隴東革命老區及黃河流域發展。
截至目前,甘肅境內有4條已投運、4條在建的直流外送通道。1~10月,甘肅累計外送電量達479.6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21%。其中,新能源外送電量達251.2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2.39%。
促消納 拓寬新能源消納空間
作為國家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和綜合示範區,新能源高佔比是甘肅電網最明顯的特徵。這就意味著發電的隨機性、波動性更大,迫切需要電力現貨市場來引導新能源的供需消納。為解決這一問題,甘肅電力市場將用戶、平價新能源項目引入現貨市場,全面開展雙邊報量報價,用價格信號引導用戶主動參與電網調峰,優化發用兩側資源配置,實現「源隨荷動」向「源網荷儲協同互動」轉變。從2021年試運行到如今的正式運行,甘肅電力現貨市場參與用戶由最初的5家增至380多家。
甘肅電力交易中心充分發揮市場對能源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促進了甘肅省內、省間電力市場平衡協調發展,實現了甘肅新能源在全國範圍內的餘缺互濟。
為更好適應新能源特點、向市場主體提供多元選擇,甘肅電力交易中心在年度、月度和周交易的基礎上,設計了省內中長期交易「D﹢3」(Day﹢3)分時段日滾動交易的交易機制,實現中長期市場全年按日不間斷運營,助力打造更加高效、靈活、可靠的電力市場。
「D﹢3」日滾動交易,指新能源發電企業可於開市當天交易三天後的預測發電量。這一機制可基於對新能源的短期預測調整中長期合約,讓中長期交易曲線更加貼近實際發電曲線,減少了偏差電量,實現「年度—月度—月內—日前—實時」的交易時序全覆蓋。同時,不間斷的開市機制填補了省內其他中長期交易與省間中長期交易的空白時段,省內、省間中長期交易及省內、省間現貨市場交易實現了有機融合。
「『D﹢3』日滾動交易可以實現提升新能源消納和減少用戶交易執行偏差的雙重目的,為市場主體提供了高頻次的交易合同市場化調整方式,有效降低了新能源波動性、隨機性帶來的市場風險。」甘肅電力交易中心董事長傅錚說。
責任編輯:璇子
來源:甘肅電力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