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的進入壁壘當屬首要之務。諸如長江電力、華能水電、中國核電、工商銀行,乃至區域碼頭,皆具備強勁的進入壁壘,擁有堅實的護城河。然而,為何未能獲取尤為顯著的增長?主要緣由在於行業內部企業所提供的產品與服務趨於同質化,行業內部的產品抑或服務具備強大的可替代性,自身凈利率並非極高,不過能夠維持在 20%以上,已然堪稱優良標的。故而,雖說進入壁壘強大,無新進入者,同行之間維持細微的競爭態勢,但是否就高枕無憂了呢?在此存有一個前提,即需求保持穩定抑或仍在增長。倘若需求縮減,行業內部亦會競爭激烈,致使凈利率大幅下降。例如煤炭和紙漿整體,因行政管制,近乎無新進入者,然而頭部企業產量增多,相互易於替代,同樣對凈利率產生影響。
行業內部的差異化乃第二要務。企業之間存在顯著差異,以白酒為例,在無新進入者的前提下,差異化賦予了頭部企業廣闊的成長空間。倘若企業之間不存在巨大的差異化,當白酒整體需求下降時,定然會爆發激烈的價格戰。當下白酒行業之所以能夠維持高利潤率的狀態,正是源於企業之間默契的控產以及差異化競爭。在不斷淘汰中小企業之後,龍頭企業若增產,必將引發一場規模浩大的價格戰。
以上兩點總結而言,無論差異化如何強大,皆難以媲美行業的壁壘。一項行政規定,令強大的挑戰者毫無機會涉足此領域,只能望而興嘆。即便進入,差異化總有被追平的可能。這恰似一個物種存在生殖隔離,永遠無法孕育後代;而另一種情形則如同同一物種中的超級美女與醜八怪,即便超級美女瞧不上醜八怪,但也不能排除存在後代的可能性。
至於所提及的收現比、凈現比小於 1 的情形,此乃萬物皆須遵循的準則。不論處於何種行業,皆無法長久存續。即便依附產業鏈而生存,亦是最易被淘汰的部分。無法創造自由現金流的企業,註定會被兼并抑或消亡。
凈資產收益率的優劣,與商業模式的特性關聯甚為緊密。邊際成本無法縮減的商業模式,難以獲取快速回報,然而其亦具較大價值,此需與時間相掛鉤。倘若保持穩定,某一標的 ROE 僅為 8%,但當下 PE 僅為 5,分紅率達 80%,歷經 6 年多便能獲取回報,年化率至少達 15%。另一標的 ROE 為 40%,但 PE 為 10,分紅率為 80%,12 年多方可獲取回報,年化率為 8%。即便留存的 20%未予分紅,凈資產收益率具備強大的創造價值之能力,即 40%×20% - 8% - 20% = 6.4%,但此貢獻率實乃杯水車薪。前者的分紅相對於資產的比值大幅高於後者。
最後一點,在明確行業進入壁壘以及行業內企業之間產品或者服務的可替代性之後,接下來便是確認企業之間的競爭份額差距。龍頭、龍二、龍三的份額比例接近 4 : 2 : 1 的狀態堪稱較為完美,大致頭部企業的份額在 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