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余承東和雷軍等大佬都曾不約而同的進行預測,大體意思是:未來的國內市場只會剩下幾家車企,只有年銷量超幾百萬台才能真正活下來,其他車企可能只會成為炮灰。在極為嚴峻的車圈「大逃殺」中,每一家車企都在嘗試破局,然而有時境遇往往不跟隨他們的意志所轉移,如今「大逃殺」已經進入到提速階段,未來已至,車企們的生存空間正在被進一步壓縮。
眾所周知,企業都是逐利的,而利潤率正是衡量車企經營狀況的重要指標。近期,乘聯會公布了最新的國內汽車行業數據。從數據來看,今年1~9月份國內汽車行業總收入為73593台,同比增長3%。市場成本64531億元,同比增長3%。利潤為3,360億元,利潤率降低至4.6%,同比下降1.2%。作為對比,下游工業企業平均利潤率為6.1%,兩者的利潤率差距為1.5%。
從以上數據來看,今年1~9月份我國的汽車行業收入和成本支出都有著同比例的增加,整體走勢比較穩定,但是企業利潤率卻有著不小程度的下滑,其中9月份的車企利潤率已降低至3.4%,為今年最低。明明9月是銷量旺季,車企們卻陷入到了越賣越虧的尷尬境地。
事實上,如果我們將時間線拉長一點,就會發現國內汽車行業利潤率早已開啟了下坡路。其中在2020~2023年期間,國內汽車行業利潤率分別為6.2%,6.1%,5.7%和5%,整體呈現出下行走勢。而與之相對的,我國的汽車行業年銷量卻在逐年創下新高,其中在2020~2023年期間,國內汽車年銷量分別為2531.1萬台,2627.5萬台,2686.4萬台和3009.4萬台。那麼為何我們的汽車產業在銷量屢創新高的背景下,利潤率卻持續走低呢?個人認為,這一切都指向三個字-價格戰!
最近從網上看到一個觀點,有很多網友認為價格戰是比亞迪所導致,車叔認為這一觀點有失偏頗。如今國內汽車市場已經走入存量階段,需求端的乏力導致國內車市整體下行,車企們需要使出所有手段爭搶有限的市場份額,這無疑會導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也就是說有沒有比亞迪開頭不重要,價格戰必然會在國內市場上演。
在這裡我們列幾組數據,其中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市場脈搏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8月份價格戰已導致新車市場整體零售累計損失1,380億元。其次,根據乘聯會調查數據顯示,今年1~9月份全國乘用車降價規模已經達到195款,這一數據遠遠超過2023年全年的150款和2022年全面的95款。最後,根據乘聯會的另一組數據顯示,2017~2022年期間,國內汽車行業單車利潤率一直維持在2萬元以上,2023年這一數據下滑至1.7萬元,而在今年1~9月份,國內汽車行業單車利潤率已經降低至1.6萬元,其中今年9月份這一數據僅為1.1萬元。
深陷價格戰泥潭的車企們日子不好過,下游的經銷商也更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今年以來時不時就會傳出某4s店跑路的消息,這便是最好的證明。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汽車產業的下游經銷商所面臨的不僅僅是利潤高低的問題,而是價格倒掛嚴重的問題,有些產品的售價,甚至要比進貨價都低,完全是賣一輛虧一輛的狀態。其中在今年8月份,經銷商倒掛數據已經達到了-22.8%,很多經銷商都面臨著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目前來看,嚴峻的價格戰形勢導致了車企利潤率的整體下降,車企們的生存壓力還在逐漸增大,舉個例子,當前的國內車市好比一個高壓鍋,當壓力達到臨界值,便會進入到批量淘汰階段。
市場上的熱錢,車企和經銷商少吃了一部分,剩餘的有一些讓利給消費者,另一些又被誰拿走了呢?答案很明顯,那就是汽車產業的上游,即零部件企業和電池企業。就以有著寧王之稱的寧德時代舉例,該品牌在今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360.01億元,同比增長15.59%,在第三季度,寧德時代的凈利潤更是高達131.36億元,同比增長25.97%。除此之外,根據18家零部件上市公司所公布的2024三季度財報顯示,有14家企業在今年前三季度實現了利潤率的同比增長,其中漲勢最迅猛的雙林股份凈利潤同比增長幅度竟然超過100%,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車叔總結
中國汽車市場是一塊美味的蛋糕,這塊蛋糕很大,大到是全球體量第一,這塊蛋糕又很小,小到養不活數量眾多的車企。蛋糕就擺在這裡,你多吃點,別人就少吃一點,「大逃殺」比賽已經進入到下半程,誰又能最終留在餐桌上呢?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