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全民發錢?

2024年06月21日18:53:12 財經 1925


這幾年,經濟下行,體感通縮,地產萎靡…

於是乎,一直有一個話題,市場上各路聲音吵得臉紅脖子粗的。

什麼話題呢?

——為啥不直接給老百姓發錢來刺激經濟。

很多國家都這麼干過~

比如疫情期間,美國經濟停擺,消費不振,之後美國財政發力,直升機式撒錢,直接向居民手中里發了8700億美元的現金,佔到本國GDP的4%。

如果算上其他形式的補貼,金額都不止萬億了,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帶動美國消費V型反轉,經濟也實現了火速復甦。

為什麼不全民發錢? - 天天要聞

雖然推高了本國通脹,但人家老百姓的日子確實過得比咱舒坦多了,至少從經濟的體感上,尤其是就業率來看,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

不只是美國,加拿大歐洲日本新加坡等很多國家和地區也都簡單粗暴地給老百姓發過錢。

所以,我們為啥不能跟這個風,也搞一波「大撒幣」?

有人可能會說,無差別把錢發給每一個人,等於所有人都沒發,購買力沒有變化,而且還會造成通脹。

我告訴大家,根本原因並不在於通脹,以我們現在的經濟情況來看,高層巴不得來一場通脹,因為通縮遠比通脹難以承受。

其實,我們之所以很難效仿海外國家直接無差別發錢,原因另有其他。

來,看正文。

01

原因一:稅制差異!

講到稅,可能會比較晦澀難懂,我努力用最淺顯易懂的方式和大家講明白,讓大家看透中美兩套稅制體系的本質差別!以及這種區別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財稅政策的。

首先,對美國而言,除了共性的所得稅之外,消費稅占其政府稅收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這個稅是怎麼收的呢?

舉個例子,你在美國超市買一件標價100塊的衣服,結賬時可能要支付110,這多出來的10塊錢就是消費稅,單獨繳納。

也就是說,在你買東西的這個動作里,交稅的行為就隨之發生了!

也正因此,在美國買東西,看到賬單的那一刻,「痛感」十足,你會非常清晰的意識到:自己原來TM是個納稅人!

你也會因此產生很強的公民意識,比如門口的路修的進度慢了,你都會覺得是在浪費你納稅人的錢,接下來恨不得彈劾當地的議員了!

當然,這個是題外話了~

總之,美國人每天你一筆、我一筆的消費,就直接伴隨著政府的稅收賬本在一點點變得厚實。

而且,美國上世紀90年代開始,製造業陸續外遷,本國的經濟發展主要依賴金融、科技、消費這些第三產業。

這大頭的稅,自然也就集中於第三產業。

所以,美國政府當然會有很強的動力鼓勵民眾消費,因為這樣可以最快速度產生相應的稅收。

政府有了稅收收入,也才會更有餘力治理國家。

那麼,中國呢?

我們的稅收大頭來源是增值稅,佔中國全部稅收的60%以上!

相比於美國的消費稅在商品終端徵收,我們的增值稅是徵收在生產流通環節

同樣以買衣服為例,我們去商場店買一件110塊錢的衣服,這裡面的10塊錢的稅,其實在布料生產、加工製作甚至租賃門店的過程中都交過了。

總之,每流通一次,只要有增值,就要交一次稅。

看上去,交稅主體是企業,但其實企業都會把稅藏在價格里轉嫁給最終的消費者。

換句話說,在中國這110塊錢的衣服價格里就「藏」著稅,只是我們消費的時候沒有這個「痛感」。

對於政府來說,消費者買不買這些衣服,不太影響政府收稅,因為政府收稅的大頭已經在生產和流通環節完成了,終端消費只佔一小部分。

所以,我們直接發錢刺激消費的動力並不大,因為終端消費並不能直接帶來稅收。

過去我們國家一談刺激經濟,更多的是補貼中小企業、創新型企業,刺激生產端

畢竟工廠甩開膀子幹起來,就會有源源不斷的稅收,也會促進就業。

不過,這樣做的弊端也是存在的,比如前陣子我們被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指控,我們這裡產能過剩的問題,這裡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來自稅制的差異!

關於稅制的問題,不能說太多,我怕稿子飛了,大家可以自己細品一品~

總之,大家要知道,我們現在社會上存在的很多問題與稅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底層基礎決定上層形態。

居民負債的極限就是房價的上限,而每個城市的債務水平、漲跌周期有著節奏上的不同,我們基於居民槓桿率和庫存對中國20個超特大城市進行了梳理,具體可以看文章槓桿背後的秘密,中國20城供需關係分析~

02

原因二——消費傾向不同

請注意我的用詞,消費傾向,而不是消費理念。

也就是說,制約發錢的不是所謂的「美國人愛透支消費,中國人愛儲蓄」的觀念。

而是中國人整體的消費傾向下來了,至於原因,要歸於現在不景氣的房地產!

很多人可能要納悶了,不是說房價高抑制了消費嗎?你怎麼說房價跌反而抑制消費傾向了呢?

這背後,一個決定性因素在於——財富效應。

啥叫財富效應?

百度的定義是這樣的:

財富效應,也稱為實際餘額效應,是宏觀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指的是由於金融資產價格的變動(上漲或下跌),導致金融資產持有人的財富相應增加或減少,進而影響消費增長和短期邊際消費傾向(MPC),最終促進或抑制經濟增長的現象。簡單來說,就是人們擁有的資產越多,其消費意願也越強。

翻譯成人話,就是人們的資產縮水,就不願意消費,人們的資產升值,就更願意消費。

中國人的資產主要是什麼?所有人都知道——房子唄!

有人統計過,住房資產佔據了中國城市家庭資產的接近80%!

換句話說,居民家庭每100萬的資產里,有80萬是房子。

前些年,房價上漲時,不用你發錢,大家看著自己手裡的資產升值,自然而然的願意去消費。

這幾年呢,很多地方的房價跌的媽都不認識了,2021年左右上車的很多購房者甚至都跌穿了首付!

這種情況下,你給他發錢,他會消費嗎?

肯定不會,他一定會第一時間跑去還貸。

所以,大家現在明白了吧!

新中產被阻擊,在房價下跌、資產塌陷的當下,即便給大家發錢,想必也沒有多少人願意去用作消費。

這筆錢只會變成一筆緩解現金流的及時雨,大家想的都是要麼存錢對沖資產的縮水,或者提前還貸對沖剛性的債務。

消費?對不起,沒那個心情。

居民負債的極限就是房價的上限,而每個城市的債務水平、漲跌周期有著節奏上的不同,我們基於居民槓桿率和庫存對中國20個超特大城市進行了梳理,具體可以看文章槓桿背後的秘密,中國20城供需關係分析~

03

原因三——短期看,卷是我們的宿命

先別急著罵街,聽我娓娓道來。

我們國家在全球的定位是世界工廠,這個競爭力來自於我們完備的供應鏈和人力成本優勢。

如果無差別發錢,必然導致產生「懶漢效應」,人力成本必然上升,我們在全球的製造業優勢很容易變得蕩然無存。

試想,原來你起早貪黑乾的是髒話累活,現在如果每個月給你發錢,你是不是也會考慮幹個輕鬆點的工作,不想那麼累了。

大家都這麼想,那這個崗位就會難招人,用工成本就會陡然上升。

前些年,建築工地用工荒的場景還歷歷在目。

你可能會說了,難道中國人生下來就是苦命人,不卷不行嗎?

當然不是,我們如果多一些蘋果微軟這種全球影響力品牌的公司,我們也可以躺著數錢,把辛苦不賺錢的組裝、加工放到東南亞,我們躺著賺取專利和品牌的豐厚利潤,何樂而不為?

但是現在我們的發展階段顯然還沒達到那個地步,中國改革開放才短短40多年,想一步邁入到發達國家那種高收入、高福利社會是不現實的。

不說別人,老美就第一個不答應。

所以,我們現在處於「忍辱負重」的階段。

——就像老祖宗說過: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在綜合實力尤其是高科技實力足夠強悍之前,我們最好不要輕易甩掉自己世界工廠的定位。

等到將來真的實現技術突破了、彎道超車了,子孫後代就有福可享了,只不過就我們這一代而言,短期之內,還是做好牛馬吧。

這些年,蘋果也好,富士康也好,都在陸陸續續去東南亞建廠。勞動成本優勢正在漸行漸遠,製造業競爭力的緊迫性,大家要意識得到。

所以,發錢這件事,遠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簡單。這裡面牽扯的事兒複雜而又微妙。

居民負債的極限就是房價的上限,而每個城市的債務水平、漲跌周期有著節奏上的不同,我們基於居民槓桿率和庫存對中國20個超特大城市進行了梳理,具體可以看文章槓桿背後的秘密,中國20城供需關係分析~

04

最後,說幾句。

一、個人

相比於發錢,我覺得更應該關注的是收入水平的提高。

畢竟,發錢屬於「意外之財」,收入才是實打實的可靠現金流!

對於我們個人,應該做些什麼呢?

提升認知。

改變思考方式,給大腦升級系統。認知迭代升級不一定能讓你一夜暴富,但至少可以讓你在處理問題的時候能夠多想一層,把它當成習慣,時間久了一定會讓你受益。

畢竟,致富靠的是「對社會的認知程度和執行能力」;財富是佔有了社會必要的資源,並以此為籌碼與社會做交易,從而獲得穩定的收入,而不是工資。

二、集體

少建點形象工程,把節約的錢投放到民生領域——民心才是最大的工程,才是一個國家最核心的資產

讓每一個微小的個體都能感受到安全感和獲得感,這才是發錢最終的目的,而這僅僅靠發錢又是買不來的。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一諾致遠黃驍睿:做中國S基金市場的探索者|鈦媒體創投家 - 天天要聞

一諾致遠黃驍睿:做中國S基金市場的探索者|鈦媒體創投家

「S基金市場前景光明。」 談起S基金,黃驍睿興緻盎然。黃驍睿的資本市場履歷豐富,曾是資本市場業務律師,參與過多家企業的IPO法律服務,先後擔任唐德影視和噹噹網的投資總監和法律總監以及倍輕鬆董事會秘書,主導了倍輕鬆在科創板成功上市並成為A股「健康智能硬體第一股」。2022年,黃驍睿在他33歲這年做出了職業生涯的重...
國債利息2024最新利率! - 天天要聞

國債利息2024最新利率!

國債是由國家為主體發行的債券,以國家信用為基礎,因安全性很高,所以備受關注,本文將盤點2024年國債利率和利息情況,供大家進行參考。首先來看儲蓄國債的利率和利息情況2024年發行的儲蓄國債有兩種期限,分別是3年期和5年期,其中3年期的利率為
2024年養老金即將迎來調整,哪些人會多漲錢?看看有你嗎 - 天天要聞

2024年養老金即將迎來調整,哪些人會多漲錢?看看有你嗎

2024年養老金即將迎來調整,哪些人能多漲錢看看有你嗎?2024年養老金即將迎來調整,哪些人可以多漲錢?來看看有沒有你。每一年養老金的調整都知道是根據三結合的原則,這裡面包括了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傾斜調整相結合的原則來進行。
FF宣布重獲納斯達克上市合規的計劃,並承諾按時提交財報 - 天天要聞

FF宣布重獲納斯達克上市合規的計劃,並承諾按時提交財報

消息顯示,Faraday Future宣布公司重獲納斯達克上市資格的計劃,董事會已批准了一系列提案,包括實施公司普通股反向股票分割、增加授權股份為戰略融資掃清障礙。FF表示,公司為重獲納斯達克上市合規要求,已向納斯達克聽證小組提出聽證請求,
堅定國際化,明星企業Shein何錯之有? - 天天要聞

堅定國際化,明星企業Shein何錯之有?

/量子連線-帶你進入商業與科技的前沿認知/出海,已經是中國商業的大勢所趨。最近我接觸的企業不是已經出海,就是創始人正緊鑼密鼓的帶著團隊在參加各種出海學習營,摩拳擦掌。特別是幾位消費領域創始人,他們表示在國內瘋狂內卷的當下,出海不但競爭少,而
百邦科技詭異暴跌!薦股截圖引「殺豬盤」質疑,公司:基本面穩定,不清楚原因 - 天天要聞

百邦科技詭異暴跌!薦股截圖引「殺豬盤」質疑,公司:基本面穩定,不清楚原因

社交媒體上的薦股截圖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張玫 陳鋒 北京報道6月27日10:58分左右,百邦科技(300736.SZ)股價直線跳水後封板跌停,引發市場關注。部分投資者在股票拉高階段買入後遭受損失。此後,有股民在社交網路曬出了一些截圖,引發「殺豬盤」質疑。相關截圖內容顯示,有多個股票群內「老師」在百邦科技股價...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日內再破7.3關口,「7.3底部區間」還有效嗎?業內:可以密切關注人民幣中間價的變動 - 天天要聞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日內再破7.3關口,「7.3底部區間」還有效嗎?業內:可以密切關注人民幣中間價的變動

每經記者:趙景緻    每經編輯:馬子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跌破7.3關口,「7.3底部區間」還有效嗎?在昨日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盤中跌破7.3關口,創年內新低後,今日盤中再次突破了這個關鍵點位。從走勢來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自本月初開始走弱。截至6月27日19時,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報價為7.299,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報價為7....
貨基收益率跌破1.5%,能否穩住? - 天天要聞

貨基收益率跌破1.5%,能否穩住?

今年以來,隨著無風險資產收益率的持續走低,「餘額寶」「現金寶」等貨幣型基金的收益率有所下行。截至6月26日,證監會確認的13隻重要貨幣市場基金的7日年化回報平均收益率為1.5275%,已逼近1.5%關口,個別貨幣基金跌破1.5%。
泰隆銀行在滬網點首設貴金屬服務專區 - 天天要聞

泰隆銀行在滬網點首設貴金屬服務專區

圖說:泰隆銀行在上海的首個貴金屬服務專區開門迎客 採訪對象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碩)6月26日,泰隆銀行在上海的首個貴金屬服務專區在其松江支行正式開門迎客。泰隆銀行上海松江支行行長羅毅在開業致辭中表示,泰隆銀行自成立以來,一直專註於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擁有遍布多個省份的分支機構和員工,多次獲得國家級榮譽...
加密貨幣:金融領域的未來走向 - 天天要聞

加密貨幣:金融領域的未來走向

近些年來,加密貨幣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廣泛的關注與熱烈的討論。從科技愛好者到普羅大眾,再至主流金融機構,均在深入探尋這種新型數字貨幣所蘊含的潛力以及產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