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電商市場在國家政策的積極推動下,繼續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其中,以直播和短視頻為代表的新興電商形式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為整個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在規模增長的同時,國內消費空間也面臨著一定的收縮壓力,消費者對商品的低價化需求持續旺盛,這對電商平台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在此背景下,6月17日,「一帶一路」TOP10影響力社會智庫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2023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根據「電數寶」電商大資料庫編寫而成,已連續14年發布。
PART1:去年中國電商市場規模同比增長6.31%
電商從業人員超7000萬人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電子商務指以互聯網為依託的所有實物、服務和虛擬商品的在線交易行為和業態,主要包括以大宗商品和工業品為主的產業電商,以消費品為主的數字零售、跨境電商及數字生活(包括在線外賣、在線旅遊、在線租房、交通出行)等。
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規模達50.57萬億元,較2022年的47.57萬億元同比增長6.31%。此外,2019-2022年國內電商市場規模(增速)分別為35.63萬億元(9.46%)、38.16萬億元(7.1%)、42.13萬億元(10.4%)、47.57萬億元(12.9%)。

曹磊表示,電子商務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23年在各電商細分領域如:產業電商、數字零售、數字生活、跨境電商等都實現了穩健發展。去年,拼多多異軍突起,市值首次超過阿里巴巴市值。這表明新興力量正通過創新路徑和獨特的比較優勢,迅速崛起,預示著未來的競爭格局將更加多元和激烈。
從業人員方面,2023年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直接從業人員達755萬人,較2022年的722萬人同比增長4.57%;間接從業人員達6550萬人,較2022年的6325萬人同比增長3.55%。

此外,2019-2022年國內電商直接從業人員規模分別為500萬人(28.2%)、580萬人(16%)、680萬人(17.24%)、722萬人(6.17%);間接從業人員規模分別為4200萬人(27.27%)、5100萬人(21.42%)、5850萬人(14.7%)、6325萬人(8.11%)。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字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表示,直接從業人員的增長表明電商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持續增加,這反映了電商行業在技術創新、服務升級等方面的不斷投入和進步。間接從業人員的增長也說明了電商行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日益增強。隨著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相關產業鏈如物流、支付、廣告等也得到了迅速壯大,為大量人員提供了就業機會。
PART2:去年中國電商146起融資291.7億元
創近五年新低
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電子商務融資事件為146起,較去年同期275起下降46.91%;融資總金額達291.7億元,同比去年同期317.4億元下降9.00%。

2023年,數字生活成為資本關注的熱門領域。在148起融資中,數字生活融資48起,融資總額51.72億元;數字零售38起,融資總額22.05億元;產業電商40起,融資總額60.54億元;跨境電商22起,融資總額157.39億元。
2023年電子商務148起融資事件中,融資額排名前十的有:SHEIN、京東工業、KLOOK客路旅行、Akulaku、能鏈集團、如祺出行、新瑞立、真橙汽車、普樂電商,前十總融資金額約227.8億元,佔整體融資金額的78.09%。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認為,隨著融資環境的趨緊,電子商務市場也面臨著行業洗牌和深度調整的挑戰。一方面,一些資金不足、業務模式不清晰的企業可能面臨生存困境,甚至退出市場;另一方面,對於有實力、有創新能力的企業而言,這也是一個機遇,可以通過併購、整合等方式擴大市場份額,推動行業的集中化和規模化發展。
PART3:2023年網上零售額154264億元社零佔比達32.75%
網經社將狹義數字零售定義為通過網路渠道進行商品交易活動,包括實物商品交易及虛擬商品交易。廣義上網經社將數字零售定義為一種業態,包含平台、商家、品牌、用戶、服務商等。按模式分,有C2C、B2C、C2M、B2B2C等;按品類分,有綜合電商、垂直電商;按交易市場分,有進口跨境電商、出口跨境電商;新電商有會員制電商、直播電商、精品電商、私域電商等。


報告顯示,2023年全國網上零售額154264億元,同比增長11.9%。

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71495億元,2023年網路零售市場交易規模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達32.75%。其中,社零佔比從超一成到兩成經過四年,從2020年開始始終在30%徘徊,近兩年增長較為明顯。

在報告發布的《2023年零售電商「獨角獸」數據榜單》中提到,2023年,零售電商共有23家「獨角獸」,總估值20654億元。對比2022年,今年「獨角獸」數量增長43.75%,金額上增長11.11%。2023年零售電商共有24家「千里馬」,總估值748.65億元。對比2022年,今年「千里馬」數量上升4.35%,金額上升9.24%。
此外,報告公布了數字零售八大熱門賽道數據,具體包括:直播電商、生鮮電商、汽車電商、母嬰電商、美妝電商、私域電商、二手電筒商、電商SaaS。
其中,2023年直播電商交易規模達到49168億元,同比增長40.48%;生鮮電商交易規模達到6424.9億元,同比增長14.7%;汽車電商市場規模為13600億元,同比增長5.45%;母嬰電商市場規模為13590億元,同比增長11.8%;美妝電商市場規模為2100億元,同比增長23.44%;私域電商交易規模達到5.8萬億元,同比增長28.88%;二手電筒商交易規模達5486.5億元,同比增長14.25%;電商SaaS市場規模為1200億元,同比增長24.24%。
PART4:2023年跨境電商市場規模16.85萬億元
同比增長7.32%
網經社將狹義跨境電商定義為跨境零售電商,分屬於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藉助互聯網達成交易、支付結算,並通過跨境物流將商品送達消費者手中的交易過程,包括:9610、1210、1239、9710、9810等海關監管代碼模式。廣義為電子商務在進出口貿易及零售中的應用,包括:進出口跨境電商(B2B和B2C)和相關建站、SAAS、供應鏈、物流、海外倉、支付、金融等服務商。

二、進口跨境電商類:1)B2B類:行雲集團、海弘集團、集采、候鳥、麥幫科技、福貓供應鏈;2)B2C類:天貓國際、京東國際、洋蔥集團、55海淘、亞馬遜海外購、海拍客、KK集團、你好世界;
三、跨境電商服務商類:1)綜合類:卓志集團、珊瑚跨境、世貿通、泛鼎國際、辰海集團、易芽、來贊寶、海比電商;2)物流類:縱騰集團、遞四方、菜鳥國際、燕文物流、至美通、泛遠國際、樂艙物流、華貿物流、安駿物流、飛盒跨境、海管家、驛瑪科技;3)金融類:Paypal、PingPong、連連國際、空中雲匯、派安盈、豐泊國際、Skyee、易寶支付、尋匯SUNRATE、豆沙包、智匯鵝、螞蟻國際、義支付、拉卡拉;4)SaaS類:領星、店匠、易倉科技、積加、店小秘、歐稅通、馬幫ERP、擎天全稅通、易達雲;5)營銷類:易點天下、力盟科技、飛書深諾、思億歐、卧兔網路、紅毛猩猩、外貿公社。
報告顯示,2023年國內跨境電商市場規模達16.85萬億元,較2022年的15.7萬億元同比增長7.32%。

進出口結構方面,2023年中國跨境電商的進出口結構上,出口佔比達到78.59%,進口比例21.41%。其中,國內出口跨境電商市場規模13.24萬億元,同比增長7.64%。進口跨境電商市場規模3.61萬億元,同比增長6.17%。可以看出,跨境電商進出口結構總體相對穩定,其中,出口電商在跨境電商中佔據主導地位。
此外,在報告發布的《2023年跨境電商「獨角獸」數據榜單》中提到,2023年跨境電商「獨角獸」總估值達6622億元,與2022年的5566億元相比增加了1056億元。2023年跨境電商「千里馬」總估值達274億元,與2022年的143億元相比增加了131億元。

跨境電商「死亡」數據方面,2023年跨境電商領域企業「死亡」數11家,包括:蒂優物流、林道國際、華灃國際、營口振華、派安盈(杭州)網路有限責任公司、金絲路、小美快購、普羅菲、樂玩進出口、懷恩電子、XShoppy。(註:本資料庫定義的「死亡」包括公司破產、倒閉、重大重組、工商註銷、創始人跑路、平台關停或停更等)
曹磊表示,2023年,「卷」一詞成為了跨境電商出海的關鍵詞。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湧入跨境電商市場,競爭變得異常激烈。為了爭奪市場份額,許多企業採取了激進的市場策略,如價格戰、廣告戰等。這種競爭態勢使得許多賣家不得不加大投入,提高運營效率,以應對市場的挑戰。
PART5:2023年產業電商市場規模33.89萬億
同比增長7.92%
網經社將產業電商定義為企業間在線化的方式進行信息撮合和交易的商業模式,是產業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提供大宗商品貿易服務的大宗電商,提供企業非生產性物料(MRO)及生產性資料(BOM)服務的工業品電商,提供消費品在線批發的批發電商,提供辦公用品、商務服務等的企業採購電商,以及相關服務商等業態。

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產業電商市場規模達33.89萬億元,較2022年的31.4萬億元同比增長7.92%。

其中,2023年中國大宗電商市場規模達26.25萬億元,同比增長7.14%;中國鋼鐵電商市場規模8080億元,同比增長24.3%;中國工業品電商市場規模達10600億元,同比增長11.57%;中國企業採購電商市場規模22000億元,同比增長22.9%;中國快消品B2B電商市場規模6500億元,同比增長20.37%。中國雲計算市場規模3800億元,同比增長26.24%。
此外,在報告發布的《2023年產業電商「獨角獸」數據榜單》中提到,2023年產業電商「獨角獸」總值達2246億元,與2022年的1150億元相比增加了1096億元。2023年產業電商「千里馬」總值達695億元,與2022年的754.3億元相比減少59.3億元。

跨境電商「死亡」數據方面,2023年產業電商領域「死亡」企業59家,分別為:茶鏈世界、泰吉香米、掌上批發市場、再來食院、昆崗果益、寶曼山、預賣網、雲耀科技、稻易大米、程江農業、魚拉拉、玄同信息、掌上快銷、多魚飛揚等。(註:本資料庫定義的「死亡」包括公司破產、倒閉、重大重組、工商註銷、創始人跑路、平台關停或停更等)
2023年,產業電商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總體增勢依然強韌。主要呈現三大趨勢:第一,產業電商迎來上市熱潮,眾多產業電商企業都希望在資本市場上站穩腳跟,「拍明芯城」、「震坤行」成功上市、京東擬分拆京東工業上市、「雲漢芯城」IPO過會等;第二,產業電商投融資同比雙降,2023年「能鏈集團」、「開思」等產業電商獲得了超億元融資,但產業電商融資事件數下滑嚴重,同比近「腰斬」,在融資金額上,也同比下滑近四成;第三,B2B平台積極探索和應用人工智慧技術。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其在B2B領域的應用也日益廣泛和深入,曹磊指出。
PART6:2023年網約車市場規模3589億元
同比增長14.08%
網經社將狹義移動出行定義為基於智能移動終端的出行服務,主要包括網約車、共享單車、租車、停車、地圖導航、代駕等業態。

報告顯示,2023年網約車用戶規模為5.28億人,同比增長20.82%;網約車用戶規模為5.28億人,同比增長20.82%。

陳禮騰表示,在經歷了初期的爆髮式增長後,網約車行業已經進入存量市場,行業現在正面臨著更為激烈的競爭和有限的增長空間。這恰恰是一個行業洗牌和升級的關鍵時期。在存量市場中,企業需要通過差異化競爭和創新策略來爭奪有限的市場份額。這包括提升服務質量、優化用戶體驗、加強品牌建設等多個方面。同時,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網約車行業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可挖掘。
廣義上的移動出行還包括在線旅遊(OTA,Online Travel Agent),指消費者基於互聯網進行旅遊出行服務產品預訂、購買的一種消費行為,其主要包括以車票(機票)、住宿、門票業務為主的綜合性旅遊平台。

報告顯示,2023年在線旅遊市場規模為8957億元,同比增長20.07%;在線旅遊用戶規模為5.09億人,同比增長20.62%。

陳禮騰表示,在疫情逐漸控制和經濟復甦的大背景下,人們的消費信心得到了顯著提升,旅遊需求得到了集中釋放。根據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的數據,2023年,國內出遊人次48.91億,同比增長93.3%;國內遊客出遊總花費4.91萬億元,同比增長140.3%。在線旅遊作為重要的消費領域,其復甦勢頭強勁,不僅帶動了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如酒店、餐飲、交通等,還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