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機器人「本土造」:成本有望降低,醫保准入仍需綜合評估

2024年06月14日22:40:09 財經 7375

搭載了諸多先進技術的「機器人」是否有望顛覆各類傳統手術?

第一財經了解到,12日,總投資約7億元的直觀復星總部產業基地在上海張江啟用,用於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本土化研發與生產,消息引發業內關注。而就在2周之前,5月29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團隊在上海通過操作機器人輔助系統,為5200公里外的新疆患者遠程完成一項介入手術。

政策效應漸顯

手術機器人相關政策效應正在加速向產業傳導。

2021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0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提出「攻關智能手術機器人,加快突破快速圖像配准、高精度定位、智能人機交互、多自由度精準控制等關鍵技術」;2023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7部門印發《「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提出「鼓勵有條件有需求的醫院使用機器人實施精準微創手術,建設機器人應用標準化手術室,研究手術機器人臨床應用標準規範」。

今年3月,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並鼓勵具備條件的醫療機構加快醫學影像、放射治療、遠程診療、手術機器人等醫療裝備更新改造。有業內人士稱上述政策「將助推手術機器人在臨床應用進一步應用。」

「操作角度精準、穩定,合理安置好體位,克服了人體操作上的極限,防止疲勞和職業損傷等,這些也都是手術機器人區別於傳統手術的優勢。」上海胸科醫院呼吸介入中心主任孫加源告訴記者。

孫加源表示,以目前多發的肺結節疾病為例,未來的呼吸介入手術室為患者提供的是一個元宇宙場景;該場景下,微創、無創的機器人支氣管鏡的操作是核心,ct等影像設備則是重要輔助,這兩者基於人工智慧(ai)技術來進行指導和幫助我們做診斷決策,這些ai技術需要體現(對於支氣管超聲現場病理的)增強現實技術,提升共聚焦成像能力等「,未來,希望手術機器人不僅解放我們的手,也能解放我們的腦。」

記者梳理髮現,全球來看,最早獲得醫療器械註冊證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已累計售出6500多台,中國裝機量超過380台;韓國meere company公司研發的revo-i手術機器人於2023年6月完成了首例肝膽胰手術,功能對標達芬奇機器人,價格則是其三分之一。此外,德國avateramedicalgmbh公司的腹腔鏡手術機器人avatera®、英國cmr公司的手術機器人系統versius®均已獲證。

國內來看,光大證券於4月29日發布的一份手術機器人行業專業研報稱,2021年後國產手術機器人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2022年至今,有10餘款國產手術機器人獲批上市,如圖邁腔鏡機器人、鴻鵠骨科機器人等。

「通常來講,機器人輔助手術系統包括3個重要技術要素:智能控制系統(需要功能組件來協同控制)、伺服執行系統、和感測系統+感知。」泛在醫療機器人研究專家、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製造與生命質量工程研究所所長曹其新告訴記者,目前,國內手術機器人幾乎沒有「卡脖子」難點,也就是說,技術上完全可以實現與全球一致的水準和性能,「但主要問題,還是在於技術迭代能力不夠,技術應用的場景還需要快速拓展,設備有了市場才能進一步幫助技術迭代。」

曹其新稱,「人形機器人」的爆火帶動了業界對於手術機器人的關注,但當前臨床醫生對手術機器人的認可度不夠,普及和應用程度不高,相關企業也多依賴融資生存,出現了一定供大於求的現象,「隨著年輕醫生對手術機器人技術(包括耗材、器械、ai軟體等)的不斷熟悉和掌握,以及經過系統性培訓後,接受度有所提升,但這需要一些時間。」

綜合效益評估

數據顯示,2021年4月,上海將使用「達芬奇手術機器人」進行前列腺癌治療術、腎部分切除術、子宮全切術和直腸癌治療術納入醫保報銷範圍。同年8月,北京也將「機器人輔助骨科手術」(醫保甲類)作為輔助操作獲得政府定價,並與「一次性機器人專用器械」共同納入北京醫保支付目錄。

手術機器人的定價與准入,需要專業、全面的衛生技術評估來支撐。

「手術機器人這一類新技術下的醫療器械需要以歷史和發展的眼光看待。」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衛生技術評估重點實驗室主任、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英耀在日前一場手術機器人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論壇舉辦期間告訴記者,比如,前期階段,手術機器人解決的是患者的疑難雜症;而在目前,業內探討更多的是手術機器人是否可以在更多城市納入當地醫保,這就需要有一個證據積累、精確評價和逐步接納的過程。

陳英耀表示,具體而言,手術機器人具有集成技術屬性,它的衛生技術評估需要有更多真實世界的研究來支撐,這些研究應覆蓋中國的多個城市,來體現技術在不同地區開展下的療效、安全性和經濟性,經濟性不僅是患者成本的體現,也應該是醫療機構、醫生價值的體現。

「衛生技術評估的核心在於挖掘價值,這些價值原則上體現在創新驅動的形式,整個社會對於疾病的控制等,這些價值最終還要轉化給醫生、患者,且需要被決策者所接受。」陳英耀說,這一過程中,新技術的生態系統建設很重要,應考慮如何讓新技術的利益相關方如醫生、患者、醫保買單方等都喜歡這個技術。

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也表示,我國醫改前一階段的工作重心,主要是以國談、帶量採購為主,但要如何發揮不斷面市的新技術、新設備在臨床中的應用是接下來醫改的重點。

金春林說,同一個病種有不同的治療手段,微創術式、傳統方法等,衛生技術評估會去分析衡量哪一種治療手段最適用於當前現狀;或減輕醫保負擔,或降低醫療機構的床位資源佔用比率,或幫助醫生提升技能,或減少患者住院和恢復時間,或幫助社會生產力發展等,這些需要作為考量因素。

「新技術、新設備的綜合評價,與我們現階段研究的創新葯綜合評價有相似之處,考慮更多的是綜合效益的問題,這也為制定醫療服務價格提供一個依據。」金春林說,有時一項新技術看起來很貴,但從綜合效益分析來看並不如此。

為此,金春林建議,對於手術機器人一類企業,一方面要同步啟動對於新技術的臨床綜合評價,將所能產生的效益做充分列舉;另一方面,企業研發上市的成果如果不儘快投入應用,其實是一種社會資源的浪費,因此可以適時在醫保准入時降低一些價格,以提升產品銷量,成本也能因此分攤。

記者從直觀復星了解到,基於產業基地的落成,公司旗下一款ion支氣管導航操作控制系統中的3個零部件(一次性活檢針、視覺探針轉接頭、轉換連接器)已實現了本土化生產製造。「我們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也有望在2024年實現近50%的國產化率。」復健資本聯席ceo汪曜告訴記者,國產化進程下,一些本土化的、性價比高的耗材和部件等產品可以和我們的機器人平台做匹配,在維持質量的基礎上,供應鏈水平得以提升,手術機器人的整體價格也能得以進一步下降。市場競爭不僅是技術領先就能取得所有的勝利,政策環境、商務條件、資源注入與協調等很多因素都很重要。

行業發展趨勢

市場對手術機器人領域的熱情居高不下。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到2025年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將達285.1億美元,2030年,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將達619億美元。中國手術機器人起步較晚,自2017年至2021年,中國手術機器人市場已由8.8億元增長至近41.9億元,預計2025年中國手術機器人市場將達到188.8億元,2030年,中國手術機器人市場將達687.2億元。

手術機器人「本土造」:成本有望降低,醫保准入仍需綜合評估 - 天天要聞

手術機器人「本土造」:成本有望降低,醫保准入仍需綜合評估 - 天天要聞

(上述圖表均來源於沙利文相關報告。)

從投融資情況來看,動脈網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1月30日,手術機器人領域共發生了21起融資,融資事件數量相比於2022年有所下降,但仍高於2020年的水平。其中,融資事件上,腹腔鏡手術機器人、眼科&顯微外科手術機器人分別有4起,骨科手術機器人、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分別有3起。

「目前,我國手術機器人的技術創新發展正呈現幾大趨勢。」沙利文大中華區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毛化告訴記者,第一是信息化、智能化,這體現在數據採集、數據反饋、術前規劃和術中引導等技術將更為成熟,並能與ar/vr、智能導航、力觸覺反饋等軟體配套應用;第二是精準化、微創化,這體現在手術機器人的動作和定位更精準,手術創口更小;第三是小型化,這體現在硬體設備的優化與升級推動設備小型化。

手術機器人國產化、本土化會為企業帶來哪些機會?毛化表示,國產化、本土化不僅是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市場需求的反應。國產化、本土化的核心之一是製造成本的降低,能使更多醫療機構負擔得起創新手術機器人,進一步提升其市場佔有率。同時,國產手術機器人研發也在不斷升級優化,集成多功能模塊,朝著精準化、微創化發展,推動提升國內企業在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的競爭力。

毛化還稱,現階段,除骨科、腹腔領域的手術機器人技術相對成熟外,口腔、血管、眼科、經自然腔道手術機器人等賽道的發展進程加速。比如,在口腔領域,2021年,柏惠維康的「瑞醫博」獲批國內首款上市的口腔領域手術機器人;2021年,雅客智慧的「雅智」獲批,是世界首台自主式種牙機器人。2023年,迪凱爾、鍵家醫療、卡爾文等5家廠商的產品接連獲批。

「再如,在眼科領域,昂泰微精、銜微醫療、迪視醫療、微眸醫療正加快推進研發手術機器人系統。上述技術創新之下,企業將進一步實現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這也會進一步助力企業降低手術機器人的成本。」毛化補充。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LTS210H壓路機|越障能力出眾,多場景工作的全能選手! - 天天要聞

LTS210H壓路機|越障能力出眾,多場景工作的全能選手!

LTS210H壓路機配備了強大的動力系統,採用高效、可靠的康明斯增壓柴油機,能夠提供穩定而強大的動力輸出。這種動力系統使得壓路機在作業過程中能夠保持高效、穩定的壓實性能,無論是平坦路面還是複雜地形,都能輕鬆應對,能確保了在各種工況下都能提供穩定而強大的動力輸出
視焱聚力·巨量百川」首屆視焱眼視光行業數智化發展論壇圓滿落幕 - 天天要聞

視焱聚力·巨量百川」首屆視焱眼視光行業數智化發展論壇圓滿落幕

  6月17日-18日,河南鄭州迎來了「視焱聚力·巨量百川」首屆視焱眼視光行業數智化發展論壇暨門店流量賦能計劃發布會的盛大召開。這場論壇不僅是一次行業的盛會,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與智慧的交流。  論壇首日:行業洞察與戰略引領  溫州醫科大學郁引飛教授致辭。他首先回顧了溫州醫科大學在眼視光領域的深厚學術積澱和...
未來寵物生活革命:寵物幼兒園如何成為都市新標配? - 天天要聞

未來寵物生活革命:寵物幼兒園如何成為都市新標配?

在現代社會中,隨著都市化的快速推進和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養寵物來豐富家庭生活並尋求情感慰藉。寵物,尤其是貓狗,已經不僅僅是家庭的一員,更成為人們情感的重要依託。然而,這種生活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忙碌的工作讓許多寵物主人難以兼顧工作與寵物的
618收官解讀:摺疊屏「摸著榮耀過河」 - 天天要聞

618收官解讀:摺疊屏「摸著榮耀過河」

今年的618,表現最搶眼的莫過於榮耀的摺疊屏:數據顯示,榮耀摺疊屏家族火力全開,銷量同比增長179%,最新發布的榮耀Magic V Flip獲線上各平台小摺疊品類銷量冠軍。
A股震蕩下挫,逾4400股下跌,中證1000指數跌超2%,機構稱活躍資金將流向中小微盤股 - 天天要聞

A股震蕩下挫,逾4400股下跌,中證1000指數跌超2%,機構稱活躍資金將流向中小微盤股

6月20日,A股震蕩下挫,滬指退守3000點,創近兩個月新低,市場逾4400股下跌。中小盤走低,中證500指數跌1.44%,中證1000指數跌超2%,資金持續關注中證1000ETF(159845)、中證500ETF華夏(512500)等。國泰君安認為,市場增量資金仍然有限,大小盤「蹺蹺板」效應延續,大盤股彈性有限的情況下,中小微盤股或將迎來交易活躍...
兩大利空來襲!A股再次打響3000點保衛戰,全市場超4400股下跌 - 天天要聞

兩大利空來襲!A股再次打響3000點保衛戰,全市場超4400股下跌

每經記者:肖芮冬    每經編輯:趙雲6月20日,市場全天震蕩調整,深成指領跌,滬指收盤險守3000點關口。截至收盤,滬指跌0.42%,深成指跌1.63%,創業板指跌1.44%。板塊方面,科創板次新、教育、半導體、減肥藥等板塊漲幅居前,短劇、飛行汽車、算力租賃、電商等板塊跌幅居前。總體上個股跌多漲少,全市場超4400隻個股下...
市場監管總局:857戶頭部企事業單位一季度廣告業務收入2740.6億元 - 天天要聞

市場監管總局:857戶頭部企事業單位一季度廣告業務收入2740.6億元

封面新聞記者 戴雲6月20日,市場監管總局舉辦2023年度中國廣告業發展指數新聞發布會。廣告監管司市場稽查專員谷保中介紹,指數顯示,2023年我國廣告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廣告業發展指數為119.0點,同比增長9.1%。廣告業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和「助推器」,反映市場活力與信心,也關係億萬消費者切身利益。谷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