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新質生產力,港中大報告顯示粵港澳大灣區研發快速增長

2024年05月21日15:55:19 財經 1410

5月20日上午,《激發新質生產力:香港中文大學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研究貢獻》報告發布會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研究院舉行。香港中文大學委託顧問公司分析粵港澳大灣區過去五年(2018年至2022年)的研發概況,發現粵港澳大灣區研究產出的複合年均增長率為17.9%。

報告指出,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區內的活躍研究人員數目在2018至2022五年間幾乎翻了一番,複合年均增長率達19%。從五年間發表的論文來看,活躍學者人數超過42萬,他們專註於多個對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競爭力至關重要的領域,包括工程、醫學、計算機科學材料科學、生物化學、物理和化學等。

激發新質生產力,港中大報告顯示粵港澳大灣區研發快速增長 - 天天要聞

據悉,該報告由國際領先的科研信息分析公司愛思唯爾主要基於其旗下Scopus文摘和引文資料庫的信息撰寫而成,分析粵港澳大灣區研究影響力的主要趨勢,就引用次數、知識轉移潛力及研究合作等多項關鍵指標,分析粵港澳大灣區的研究影響力。

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研究)岑美霞表示:「報告展示粵港澳大灣區作為研發樞紐的迅速增長。世界銀行數據指出,就國內生產總值而言,粵港澳大灣區已成為全球第十一大經濟體系,而愛思唯爾的報告顯示,粵港澳大灣區的研究產出正好反映這個充滿經濟活力的地區在規模和影響力上別具優勢。報告亦提供了實質證據,讓我們知道要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有賴強大的研究生態圈為新質生產力發展作出貢獻。」

報告還評估了粵港澳大灣區的研究對生物醫學環境科學、清潔能源、人工智慧和量子技術五個國家戰略重點領域之貢獻,發現香港中文大學的生物醫學研究產出占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總研究產出量的5.3%,顯示香港中文大學在推動該重點領域的學術發展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香港中文大學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產出貢獻度更高,占整個粵港澳大灣區該領域研究產出量的5.8%。而在所有領域中,香港中文大學的「歸一化引文影響力」(field weighted citation impact, FWCI)均超越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平均水平。

激發新質生產力,港中大報告顯示粵港澳大灣區研發快速增長 - 天天要聞

「這份報告的發布,是愛思唯爾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的成果。我們雙方的初衷是希望通過報告去展現粵港澳大灣區的科研影響力,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科學共同體在科研創新之路上穩步前行,從而讓科學進步更好地服務於全社會。」愛思唯爾大中華區總裁李琳表示。

此次活動邀請了華為全球技術合作副總裁艾超以「Joint Design範式創新,促進產學研合作創新破局」為題主持專題演講。此外,還舉辦了以「大學研究予大灣區的影響與貢獻」為主題的座談會,由岑美霞主持,與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副教授黎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研究所創業代表林沛東、深圳市南山區創新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藍鑫及李琳就學術科研及創作技術應用的議題進行討論。

文、圖|記者 鄭明達 通訊員 劉超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等被出具警示函 - 天天要聞

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等被出具警示函

5月9日,黑龍江證監局對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黑龍江創達集團等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黑龍江證監局提出,2023年1月至9月,珍寶島控股股東黑龍江創達集團有限公司因未按時償還向哈爾濱湖時商貿有限公司、哈爾濱雙笙商貿有限公司、哈爾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