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證券因金通靈財務造假案被罰,年內已有三名高管辭職

2024年05月19日18:35:41 財經 1979

紅星資本局5月19日消息,5月14日,江蘇證監局金通靈(300091.SZ)財務造假案的相關中介機構和員工連開7張罰單。其中,光大證券(601788.SH;06178.HK)及其2名員工被出具警示函。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作為老牌券商,光大證券近一年屢收罰單。2023年6月,光大證券因保薦業務違規被江蘇證監局出具警示函,彼時監管還表示,「我局將持續關注你公司對江蘇轄區內上市公司的持續督導工作情況」。

2024年以來,光大證券已有多位高管辭職。從年報數據來看,2023年光大證券的在職員數量比2022年減少了477人。

光大證券及2名員工被出具警示函

近一年還有多項業務被監管關注

5月14日,針對金通靈財務造假案,江蘇證監局對光大證券及其2名員工周平、王世偉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

江蘇證監局表示,經查,光大證券在金通靈2018年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項目履行持續督導職責過程中,未充分履行核查義務,利用其他證券服務機構專業意見未進行必要的審慎核查,導致製作、出具的2018-2020年度持續督導意見存在不實記載。財務顧問主辦人員周平、王世偉對上述違規行為負有直接責任。

光大證券因金通靈財務造假案被罰,年內已有三名高管辭職 - 天天要聞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近一年來,光大證券屢收罰單,除了財務顧問業務,還有多項業務被監管關注。

2023年6月,因光大證券作為納芯微(688052.SH)、帝科股份(300842.SZ)的首發上市保薦機構,在持續督導過程中存在多處違規情形,江蘇證監局對其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經查,在光大證券持續督導期間,上述兩家公司出現了公告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財務報告內部控制與合規性管理存在缺陷等問題,但光大證券均未發現。江蘇證監局認為,光大證券未能嚴格履行持續督導相關要求,還表示「我局將持續關注你公司對江蘇轄區內上市公司的持續督導工作情況」。

光大證券因金通靈財務造假案被罰,年內已有三名高管辭職 - 天天要聞

2023年8月,光大證券一日之內連收6張罰單。廣東證監局對光大證券廣東分公司出具警示函,對光大證券雲浮新興荔園路證券營業部(下稱「荔園路營業部」)責令增加內部合規檢查次數,並對該公司多名相關責任人採取出具警示函或認定為不適當人選的監管措施。

光大證券因金通靈財務造假案被罰,年內已有三名高管辭職 - 天天要聞

經查,光大證券荔園路營業部存在原負責人張林開及員工李國新、葉鎮華等人協助客戶出借證券賬戶為他人融資提供中介和便利,向客戶違規承諾承擔損失;員工葉賢升存在向客戶提供科創板測試題答案、索要客戶證券賬戶密碼、向客戶發送回訪問題、提供答覆口徑等情形;此外,未按規定及時向廣東證監局報告客戶集體投訴等重大事項等違規事項。

今年已有三名高管辭職

去年員工減少477人

資料顯示,光大證券成立於1996年,總部位於上海,是中國證監會批准的首批三家創新試點證券公司之一。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是光大證券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25.15%。光大證券先後於2009年和2016年分別在上交所港交所上市,是一家「A+H」股上市券商。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作為一家老牌券商,光大證券年內已有三名高管離職。5月7日,光大證券公告稱,因工作調整,王忠辭去公司副總裁職務。此前1月和3月,公司業務總監梁純良、李炳濤也均辭去相關職務。

光大證券2023年年報顯示,王忠曾任公司債券部總經理助理、固定收益總部副總經理(主持工作),光大金控資管助理總裁、副總裁等職,此外,還曾擔任過國泰君安(601211.SH; 02611.HK)業務董事,海通證券(600837.SH; 06837.SH)證券投資部投資經理部負責人。

從年報數據來看,2023年,光大證券在職員工的數量合計為8064人,與2021、2022年的8760人、8541人相比分別減少696人、477人。

2023年,光大證券實現營業收入100.31億元,同比下降6.94%,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2.71億元,同比增長33.93%。光大證券指出,融資融券息差、同業資金利息和股票質押收入減少以及經紀業務、投資銀行及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變動等,是營收減少的主要原因。

分業務看,投資交易、股權投資和機構客戶三大業務實現營收增長,而企業融資、資產管理、財富管理三大業務的營收同比出現下滑。

紅星新聞記者 蔣紫雯

編輯 鄧凌瑤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光大證券因金通靈財務造假案被罰,年內已有三名高管辭職 - 天天要聞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等被出具警示函 - 天天要聞

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等被出具警示函

5月9日,黑龍江證監局對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黑龍江創達集團等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黑龍江證監局提出,2023年1月至9月,珍寶島控股股東黑龍江創達集團有限公司因未按時償還向哈爾濱湖時商貿有限公司、哈爾濱雙笙商貿有限公司、哈爾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