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車遭集體訴訟,被指誇大MEGA需求!最新回應

2024年05月17日21:25:07 財經 1754

紅星資本局5月17日消息,理想汽車Li Auto Inc(LI.US/2015.HK)近日被投資者以證券欺詐案集體訴訟至美國紐約東區聯邦地區法院。

訴訟稱,理想汽車的公開聲明在所有相關時間都存在重大虛假和誤導性,公司及部分高管在本案訴訟期間進行虛假陳述,違反證券法令投資者受損。包括理想在推出首款電動汽車車型MEGA時,誇大了市場對車輛的需求和運營策略的有效性,不太可能達到2024年第一季度的車輛交付量預期等。投資者向法院申請判令被告賠償因其違法行為導致股價下跌給投資者造成的損失。

該案訴訟期間為2024年2月26日至2024年3月20日,在這一期間買入理想汽車股票或期權並遭受較大投資損失的投資者。紅星資本局查詢發現,在此期間,理想汽車美股股價從41.34美元(收盤價)跌至34.08美元(收盤價),下跌了17.56%。

對此,理想汽車相關負責人向紅星資本局表示,指控毫無依據,會全力保護公司和股東利益。

理想汽車遭集體訴訟,被指誇大MEGA需求!最新回應 - 天天要聞

理想汽車遭遇集體訴訟
被指誇大需求導致投資者利益受損

美股維權律師、北京郝俊波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郝俊波告訴紅星資本局,這場集體訴訟的法律依據是美國《1934年證券交易法》及據此頒布的反欺詐條款10b-5等:任何人在依照規則提交的任何報告、文件及材料里對重大事實進行虛假或誤導性陳述的,應對信賴其陳述而交易股票並因此遭受損失的投資者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根據訴狀,2024年早期,理想汽車發布了一系列通告,標榜公司電動車的高需求,以及全年持續提高運營效率。2月26日,理想汽車在2023年財報電話會上預計一季度交付量為10萬輛-10.3萬輛,同比增長90.2%-95.9%。

3月1日,理想汽車發布首款純電MPV—MEGA。但由於銷售訂單不及預期,3月21日,理想汽車公告下調交付指引,預計2024年第一季度的車輛交付量為7.6萬輛-7.8萬輛。同時,公司宣布純電戰略節奏誤判,「錯誤地把理想MEGA的從0到1階段(商業驗證期)當成了從1到10階段(高速發展期)進行經營」,並表示將進行調整。3月21日,理想汽車美股下跌7.48%。

投資者指控,理想在推出MEGA時,誇大了市場對車輛的需求和運營策略的有效性。因此,該公司不太可能達到2024年第一季度的車輛交付量預期。前述事項一經披露,很可能對公司財務狀況產生重大負面影響。因此,該公司在本案訴訟期間的公開聲明存在重大虛假和誤導性。

理想MEGA上市前,理想汽車管理層對其寄予厚望,曾公開表示,MEGA將挑戰月銷8000輛目標,伴隨新車型的發布和交付,理想汽車的目標是在3月份恢復到月交付5萬輛的水平。

律師解讀:
理想汽車「虛假陳述」難判定

從訴狀可以看出,理想汽車被起訴的主要理由是虛假陳述。由於理想MEGA在宣傳與實際市場反響上的差距,以及一季度交付量預期的差距,導致公司股價下跌。

在國內,證券市場虛假陳述的司法解釋是,信息披露義務人違反證券法律規定,在證券發行或者交易過程中,對重大事件作出違背事實真相的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在披露信息時發生重大遺漏、不正當披露信息的行為。

上海臻辰律師事務所倪富華律師指出,美國與中國差不多,在判例中闡述的虛假陳述以及未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構成的一級要件包括:對重大事件進行不實陳述和省略、存在明知或者故意、原告信賴是導致損失的原因。

虛假陳述的構成要件是虛假和重大,被虛假陳述或者未披露的事實很大程度上會影響理性投資人買或賣該證券。如果涉及偶發或者推測性的未實際發生的事件,事件重要性的標準在於衡量「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以及「根據公司總體情況而產生的預期影響的大小」。

需要強調的是,「存在明知或者故意」沒有明確規定的標準,需要通過事實比較得出。要結合被告虛假陳述或者未履行披露義務的動機和時機,且有能證明故意實施錯誤行為的強有力證據。強有力證據包括:以具體和個人的方法從中受益;參與故意違法的行為;知道或者能夠得知陳述是不精確的;或者有義務核查而沒有核查信息。

訴狀中稱,理想汽車(被告)有動機和機會來實施詐騙,他們對做出的誤導性陳述擁有實際了解,或者漠視了當時掌握的真實信息魯莽地行動。

四川盛豪律師事務所律師郝慧珍告訴紅星資本局,如果理想汽車方面確實是出於誤判了市場行情,而對公司的業績過於樂觀,這就涉及到他們的專業水平問題,與國內訴訟涉及的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還不完全相同。相比財務造假,這種狀況不好量化,需要相關具體證據予以佐證,訴訟時雙方進一步舉證。

對於理想汽車是否存在明知或者故意,需要在法庭上雙方來舉證。理想汽車認為理想MEGA會大受歡迎,但市場銷售情況並不如預期,這就需要證據證明理想公司應該知道而故意作假,這是雙方抗辯的過程,目前並不好判斷。

值得一提的是,郝俊波律師在接受紅星資本局採訪時稱,有研究機構根據歷史數據統計過,這種證券投資者集體訴訟索賠案,大約50%能獲賠。

他指出,證券集體訴訟索賠案是99.9%以上都是和解結案。一方面投資者可以儘快拿到損失;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法院作出判決,認定這個高管或者上市公司存在虛假陳述或者欺詐的情況。上市公司被法院判定認為有責任的情況幾乎不會出現的,原告、被告雙方都會避免出現這種結果。投資者起訴的目的是為了獲得賠償,客戶基本不會要求必須得追究高管責任,或者非要求拿到判決,判令上市公司存在的違法行為。

來源:紅星新聞記者 吳丹若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等被出具警示函 - 天天要聞

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等被出具警示函

5月9日,黑龍江證監局對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黑龍江創達集團等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黑龍江證監局提出,2023年1月至9月,珍寶島控股股東黑龍江創達集團有限公司因未按時償還向哈爾濱湖時商貿有限公司、哈爾濱雙笙商貿有限公司、哈爾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