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生物醫藥產教聯合體在巴南成立

2024年05月16日14:51:00 財經 5997

生物醫藥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領域。為推動重慶市職業教育與生物醫藥產業融合發展,促進教育鏈、人才鏈和產業鏈、創新鏈循環銜接,賦能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5月16日,重慶市生物醫藥產教聯合體在巴南正式成立。

重慶市生物醫藥產教聯合體在巴南成立 - 天天要聞

該聯合體在重慶市經濟信息委、市教委、市衛生健康委指導下,以重慶國際生物城為牽頭園區,會同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聯合相關院校、企業、科研機構等共同組建。

重慶市生物醫藥產教聯合體在巴南成立 - 天天要聞

據悉,重慶國際生物城是重慶市唯一的生物醫藥重點關鍵產業園,全市「1+5+n」醫藥產業布局體系的「1」核心園區,是近年來西部地區快速崛起的生物醫藥龍頭園區之一。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創建於1948年,是國家首批「雙高計劃」藥學專業群建設學校、教育部「專科臨床醫學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學校。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是中國特色高水平專業群(a檔)建設單位、國家示範性骨幹高職院校、國家優質專科高職院校。

重慶市生物醫藥產教聯合體在巴南成立 - 天天要聞

聯合體將通過三方合作共建,啟動推廣卓越藥學人才培養計劃,每年舉辦1次聯合體內技能大賽,打通產業鏈、教育鏈,促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育和成才;通過構建科研共享平台,每年召開1-3次生物醫藥前沿論壇,啟動聯合體內常態化生物醫藥應用型技術開發揭榜挂帥項目徵集,打通生物醫藥創新鏈、人才鏈,促進聯合體內科技轉化和產業創新升級;推動打造政校企共建共管的產教融合實訓中心,開展生物醫藥領域的針對性培訓,推廣藥物製劑生產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等,每年完成2000人規模的培訓與考核,打通產業鏈、教育鏈、人才鏈,促進產教深度融通;打造數智管理平台,加強產教聯合體智慧管理系統運用,搭建人才供需信息平台、科研創新信息交流平台,促進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

「聯合體將緊扣全市'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緊跟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緊密對接地方經濟建設和產業布局,創新運行新模式、新路徑、新機制,加強政、校、行、企資源整合,打造職業教育發展新特色新優勢,賦能生物醫藥行業高質量發展。」重慶市生物醫藥產教聯合體常務副理事長、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校長劉永生表示。

產教融合,「產」是基礎,「教」是動力,「融合」是關鍵。作為全市生物醫藥產業的「排頭兵」,近年來,重慶國際生物城在持續推進產業發展,構建起1000億規模的全市體量最大、項目最優、發展最快的產業集群的同時,著力推進產學研用和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吳玉章領銜的重慶國際免疫研究院為核心,構建起西部領先的「1院5中心10平台」創新體系;建成了重慶市首個抗體藥物研發中心、首個疫苗研發中心、最大的動物實驗中心等支撐全市生物醫藥發展的高能科創平台。

推動成立「重慶市生物醫藥產教聯合體」,旨在以進一步服務全市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為導向,構建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的「政產學研用金服」全要素高能級生物醫藥產教融合平台,打造職業教育與生物醫藥產業融合發展的全新引擎,助力完善重慶國際生物城產業與人才資源對接共享體系,賦能產業發展和培育生物醫藥新質生產力。

「巴南區將持續探索產教融合新機制,營造校企合作新生態,培育創新創業新策源,提供招商引資新助力,有力推動教育與產業緊密對接、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人才與發展有效匹配,積極打造更多生物醫藥產教聯合標誌性成果,為全市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發揮巴南主引擎作用!」巴南區委書記何友生指出。

重慶市經濟信息委、市教委、市衛生健康委、巴南區相關負責人,來自市內30家生物醫藥企業、16家醫院、5所本科院校、11所中高職院校及有關行業協會、科研院所的100餘名產教聯合體成員單位代表出席成立大會。

大會還公布了聯合體「理事會第一屆第一次會議」理事長、常務副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副秘書長選舉結果,並向理事單位代表授牌。

上游新聞 譚柯  實習生 馬源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華電能源2024年扭虧為盈,扣非凈利潤仍陷虧損泥潭 - 天天要聞

華電能源2024年扭虧為盈,扣非凈利潤仍陷虧損泥潭

2025年5月5日,華電能源發布2024年年報。報告顯示,公司2024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81.51億元,同比下降3.68%;歸屬凈利潤1.66億元,同比增長281.93%,成功扭虧為盈。然而,扣非凈利潤仍為-1.497億元,儘管同比增長69.92%,但虧損問題依然嚴峻。華電能源作為一家以電力、熱力生產和銷售為主的企業,近年來在能源保供、提質增效和...
國脈科技2024年凈利潤飆升61.41%,但毛利潤下滑引關注 - 天天要聞

國脈科技2024年凈利潤飆升61.41%,但毛利潤下滑引關注

2025年5月4日,國脈科技發布了2024年年報,數據顯示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5.49億元,同比增長3.15%;歸屬凈利潤1.69億元,同比增長61.41%,創歷史新高。然而,毛利潤從2023年的2.52億元下降至2.17億元,顯示出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一定問題。儘管凈利潤表現亮眼,但毛利潤的下滑值得警惕。凈利潤創新高,但毛利潤下滑2024年...
德龍匯能2024年業績大幅回升,凈利潤扭虧為盈 - 天天要聞

德龍匯能2024年業績大幅回升,凈利潤扭虧為盈

2025年5月4日,德龍匯能發布了2024年年報。報告顯示,公司營業總收入達到17.37億元,同比增長8.53%;歸屬凈利潤為0.19億元,同比增長107.89%,成功扭虧為盈;扣非凈利潤為1129.93萬元,同比增長104.54%。公司通過深耕城市燃氣業務,拓展新能源領域,實現了業績的顯著增長。城市燃氣業務穩步擴張德龍匯能的核心業務城市燃氣...
東方環宇2024年營收增長20%,凈利潤微增0.04%,天然氣銷售成亮點 - 天天要聞

東方環宇2024年營收增長20%,凈利潤微增0.04%,天然氣銷售成亮點

2025年5月4日,東方環宇發布2024年年報。報告顯示,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4.44億元,同比增長20.0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97億元,同比微增0.04%;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為1.82億元,同比增長2.13%。儘管營收增長顯著,但凈利潤增速明顯放緩,顯示出公司在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方面面臨挑戰。營收增長顯著,但...
諾邦股份2024年財報:高端產品與品牌戰略雙輪驅動,凈利潤增長15.22% - 天天要聞

諾邦股份2024年財報:高端產品與品牌戰略雙輪驅動,凈利潤增長15.22%

5月5日,諾邦股份發布2024年年報,公司全年實現營業總收入22.37億元,同比增長16.80%;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0.95億元,同比增長15.22%。在全球經濟復甦和國內政策利好的背景下,諾邦股份通過高端產品開發和品牌戰略,成功避開了行業內的價格戰,實現了穩健增長。然而,儘管整體表現亮眼,公司在凈利潤滾動環比增長...
山西焦化2024年財報:營收利潤雙降,焦炭市場低迷拖累業績 - 天天要聞

山西焦化2024年財報:營收利潤雙降,焦炭市場低迷拖累業績

2025年5月5日,山西焦化發布2024年年報,全年實現營業總收入75.07億元,同比下降14.20%;歸屬凈利潤2.63億元,同比驟降79.37%。扣非凈利潤為2.39億元,同比下降81.24%。儘管公司在安全生產、環保管控等方面取得一定進展,但焦炭市場需求疲軟、價格下滑等因素導致業績大幅下滑,經營現金流凈額更是錄得-20.67億元,凸顯公司...
勝通能源2024年財報:營收增長但凈利潤持續虧損,LNG業務面臨挑戰 - 天天要聞

勝通能源2024年財報:營收增長但凈利潤持續虧損,LNG業務面臨挑戰

2025年5月4日,勝通能源發布了2024年年報。報告顯示,公司全年營業總收入為53.48億元,同比增長11.32%;毛利潤為3116.26萬元,較上一年度扭虧為盈;歸屬凈利潤為-1700萬元,同比減少虧損57.29%;扣非凈利潤為-1795.09萬元,同比減少虧損60.68%。儘管營收有所增長,但公司仍處於凈虧損狀態,且凈利潤的滾動環比增長率為-144..
寶蘭德2024年財報:營收下滑7.18%,凈利潤暴跌504.43% - 天天要聞

寶蘭德2024年財報:營收下滑7.18%,凈利潤暴跌504.43%

2025年5月4日,寶蘭德公司發布了2024年年報。數據顯示,公司2024年營業總收入為2.83億元,同比下降7.18%;歸屬凈利潤為-0.59億元,同比暴跌504.43%。儘管公司在人工智慧領域取得了一些突破,但整體業績表現令人擔憂,尤其是凈利潤的持續下滑,暴露出公司在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上的嚴重問題。營收與利潤雙降,盈利能力堪憂寶...
美關稅政策搞亂自家企業 多家美國公司暫停發布盈利預測 - 天天要聞

美關稅政策搞亂自家企業 多家美國公司暫停發布盈利預測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當地時間5月4日報道,由於美國近期關稅政策反覆無常,全球多家大型車企推遲或暫停發布盈利預測。報道稱,車企巨頭斯泰蘭蒂斯集團4月30日發布報告表示,由於「不斷變化的」關稅政策帶來的影響,該集團暫停發布2025年的盈利增長預
螺紋鋼 | 需求旺季尾聲將至,螺紋鋼價格震蕩承壓前行 - 天天要聞

螺紋鋼 | 需求旺季尾聲將至,螺紋鋼價格震蕩承壓前行

板塊導讀觀察上周黑色系列市場行情,供應端持續寬鬆態勢明顯,鋼廠開工率延續上升趨勢,鐵水產量創出新高,反映出生產端保持強勁動能,整個黑色系列走勢較弱,需重點關注減產政策的落地情況以及需求端的實際變化程度,這兩大因素將決定市場的運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