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儲蓄險購買時,常見的關心問題有哪些

2024年05月16日14:15:16 財經 1371


此篇文章引領我們直接面對香港保險最大的「缺陷」,亦是被眾多客戶朋友問詢最多的,即「非保證收益」!

那「非保證」究竟是何意呢?首先,我們需明確一點。

「非保證」(Non-Guaranteed)這三個字的內涵並非是存在或者不存在的意思,而是多與少的差別。

並非「Yes or No」,而是「More or Less」。

在現今這般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中,投資暴雷頻頻出現,坑騙、投機等各類現象屢見不鮮,以致大家對於「非保證」這樣的字眼,本能地會產生抵觸情緒。

我們慣有的觀念會覺得「保證」就是肯定有,「非保證」就是不確定是否有。然而,這其實是我們需要跨越的首要誤區。

「非保證」的內涵是「不確定」,不確定未來,你實際能夠獲得的錢財就是你演示的那個數字,或許會少一些,也或許會多一些。

在嚴密的合同文字表述里,不會運用「可能」「估計」「也許」「應該」這類含糊不清的辭彙,因此我們統一採用規範的「非保證」一詞來表述。

那麼「非保證」收益這一部分又是如何得來的呢?

非保證收益

非保證分紅的收益率是波動的,也就是說,保單的實際分紅數額也許會高於或者低於保險建議書上的預估金額。

香港儲蓄險的多數都可以提供 5%-6%的非保證收益。這一部分的收益可能會有所波動,但並不屬於保險公司的違約情形。

香港儲蓄險購買時,常見的關心問題有哪些 - 天天要聞

那是否表示,「非保證部分」有可能不存在收益呢?

並非如此!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知曉一下什麼是「分紅實現率」。

分紅實現率

分紅實現率乃是用于衡量一家保險公司過往分紅派發數據的指標,能夠顯現出它和彼時承諾的預期收益是否相符。

香港儲蓄險購買時,常見的關心問題有哪些 - 天天要聞

分紅實現率=實際派發的分紅÷計劃書上的預期分紅。

舉個實例:

你購置了一份香港保險,保險計劃書上預估明年要給你 1 萬塊錢的分紅。

要是第二年的確給了 1 萬塊,那麼該保險的分紅實現率就是 100%;

然而要是僅給你分了 5 千,那麼分紅實現率就是 50%;

要是給了你 1 萬 2,那分紅實現率就是 120%。

儲蓄險產品並非高風險的投資,而是更為側重於長期的收益表現。

所以,保單初期派發的非保證金額通常是較為有限的。當保單達到中長期的年限時,非保證金額已積累到一定程度,分紅實現率才更具有指標性的意義。

分紅實現率如何得到保證呢?

1. 監管嚴苛

香港保險監管部門針對保險公司的分紅實現率實施嚴格監管,2017 年 1 月 1 日頒布了《承保長期保險業務(類別 C 業務除外)指引》(簡稱「GN16」),闡明了一系列針對分紅保險的監管舉措。

其中包含:

公司需要擬定分紅保單業務的管理政策,涵蓋釐定非保證利益的整體理念、盈餘分配投資策略、平滑依據等;

分紅演示不可以具有誤導性,必須提供「悲觀」與「樂觀」情景的展示,並告知客戶非保證收益的潛在風險;

公司網站披露過往分紅保單紅利的實現率。

https://www.ia.org.hk/sc/fulfillment_ratio/list_of_insurer.html (香港保監局官網)

由此,在嚴格的監管之下,香港分紅險的高「預期分紅」呈現出強大的透明度,也促使各家保險公司更加註重對非保證紅利的承諾兌現。

簡單來說,保險公司會如實告知你可以獲得多少分紅,不會誇大或謊報,所以大家可以放心。

香港儲蓄險購買時,常見的關心問題有哪些 - 天天要聞

香港的諸多保險公司大多擁有著長達百年的經營歷史,極為注重信譽和品牌,不會因一時的利益而損害長遠的盈利。任何誇張抑或不符合實際的數字都有可能令它們承受難以挽回的沉重代價。

每一款保險產品都歷經了嚴格、周密的精算,針對未來數十年的經濟環境以及投資收益狀況展開細緻的權衡和預測,因而計劃書中所呈現出的分紅數字均是真實可信的。

投資能力與風險管理

① 全球範疇的投資

香港保險公司對全球各類資產進行投資,切實降低了某一地區的股市或者樓市波動給保單收益帶來的不良影響。

投資組合的多樣化

香港保險公司的資金規模更為巨大,投資產品的組合也更加多樣化,這同樣是儲蓄分紅類保單收益穩定的關鍵因素。

③ 靈活變更

多數香港保險公司的分紅產品會投資於成熟市場的股票、債券等,且會依據市場狀況靈活調整投資資產的分配比例。

香港儲蓄險購買時,常見的關心問題有哪些 - 天天要聞

通常狀況下:

保證收益較高的保險計劃,高風險高收益的資產所佔比例較低;保證收益較低、預期回報較高的保險計劃,高風險高收益資產所佔比例較高。

與此同時,香港的保險公司還會藉助衍生工具來高效管理風險,將一些諸如房地產等另類投資品類納入到投資組合之中。除此之外,它們或許會採用證券借貸等方式,以儘可能地提升回報。

緩和調整機制

在市場波動的情形下,分紅具有天然的高低起伏特性。

香港的保險公司普遍存在緩和調整機制,其目的在於使紅利率不會完全伴隨著分紅基金價值的起落而發生同等幅度的改變。

為了達成這一目的,保險公司會留存一部分利好時期的投資回報,為日後回報較低時的紅利提供緩衝;或是在市場回報欠佳的情況下,暫行提升紅利率,以避免保單價值出現過大的波動。

香港儲蓄險購買時,常見的關心問題有哪些 - 天天要聞

保險公司緩和調整機制示意圖

實力超群的保險公司往往會擁有一項遺留資產,猶如保險公司的金庫一般。

這一規模龐大的資金池不光為保單持有者的保證回報給予了保障,還讓其能夠更具靈活性地投資於各種資產。就算是在出現巨額虧損的年份,公司也能夠具備充足的償付能力

所以,非保證收益是對消費者負責的一種呈現。紅利在合理區間內波動,是符合投資市場預期的。

「非保證收益「的長處

為何香港儲蓄分紅險的「非保證收益」恰好是它最為突出的優點呢?

「非保證」的收益源於保險公司的分紅,也就是保險公司自身盈利之後,拿出 90%發放給客戶,自己留下 10%,這便是一種合作共贏、互惠互利的模式。

給大家舉個例子,內地的一些保險公司它的收益是確定的,像是某 An,去年財報顯示整個公司利潤達 300 億。

300 億這個利潤相當驚人,在整個中國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那麼這個事情是股東更為高興還是客戶更為高興呢?

它有多少資金能夠給予到客戶身上,為客戶帶來實質性的幫助呢?

若是固定利率的產品,這個就跟你沒有關係了,因為他賺他的,賺得再多也與你沒有什麼關聯,

然而若是這種分紅型的產品,一個保險公司在未來賺取了更多的錢,他必定是要將他所賺到的這部分錢分給你的,

因而這種非保證不確定的收益在保險公司極為賺錢的情況下,對於你來說就是好事一樁,

我們再從彈性的層面來說,如果處於大的經濟環境欠佳之時,

保險公司沒有兌付的壓力,它能夠更為穩健地去運作,不至於因為剛兌而破產,

在整體經濟環境不理想的情況下,你覺得是否還有更多別的路徑去獲得超額收益呢?

就像往昔的信託和銀行理財是能夠剛兌的,可如今又是怎樣的局面呢?

曾經保險給出高收益的剛兌最終致使被接盤,由國家來收拾爛攤子,這種模式還能延續多長時間呢?

所以說,類似這種分紅的模式在收益理想的時候,大家一同吃肉喝湯,

碰到困難與挑戰的時候,共同面對,一同進退。

這種具備彈性的模式,給予了保險公司以及自己更多的時間與空間,保險公司才擁有如此長期穩健經營的歷史,

最終展現出保險這種金融工具能夠穿越各類大小經濟周期的優勢所在。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等被出具警示函 - 天天要聞

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等被出具警示函

5月9日,黑龍江證監局對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黑龍江創達集團等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黑龍江證監局提出,2023年1月至9月,珍寶島控股股東黑龍江創達集團有限公司因未按時償還向哈爾濱湖時商貿有限公司、哈爾濱雙笙商貿有限公司、哈爾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