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就「水清岸綠」的城市畫卷——重慶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扛起「上游責任」

2024年04月19日03:45:04 財經 1878

四月的巴渝大地,宛如一幅遼闊的山水長卷,吸引了眾多市民和遊客踏青賞春。嘉陵江畔的縉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綠意盎然,秀美如畫;長江上游最大的江心島廣陽島草長鶯飛,暖風和煦。在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和城口縣蓼子鄉,一批批生態寶貝正走出大山:蓼子鄉的高山冷水魚虹鱒,天氣暖和後陸續發往北京上海等地;中益鄉的「中益黃精面」,將沿著「一帶一路」和西部陸海新通道進入非洲、東盟澳大利亞

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聽取有關省市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對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意見和建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作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最後一道關口,重慶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建設好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努力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重慶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強化「上游意識」、扛起「上游責任」,將「美麗重慶」放到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場景中,謀劃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市域範例。

一江清水 潤澤兩岸

龍灘水庫位於重慶市墊江縣忠縣交界的大沙河上游,是墊江縣城和沿途鄉鎮30萬居民的飲用水源。在市財政局和市生態環境局協調指導下,兩縣簽訂《關於龍灘水庫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合作備忘錄》,劃分各自水源保護區,明確生態保護補償標準,建立聯合巡河、聯合監測、聯合執法、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項目共建共管機制。

「水質越來越好了,環境越來越漂亮了,連空氣聞起來也香了。」當地居民龍顯明說。

保護好一江碧水事關重慶長遠發展和國家發展大局。重慶全面推進美麗幸福河湖建設,統籌保護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一體化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森林蓄積量凈增加25%;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自2017年起連續6年達到Ⅱ類標準;74個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伴隨著一江碧水向東流,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也持續恢復。

緊鄰開州城區的漢豐湖水域面積達15平方公里,是三峽工程建設過程中形成的人工湖,也是三峽庫區最大的內陸湖。開州區創新實施水中林澤、景觀基塘、鳥類生境、立體多維小微濕地群等消落帶治理,通過科學調度發揮漢豐湖調蓄洪水、凈化水質、美化景觀、保育生物多樣性等生態服務功能,打造出「水清、岸綠、湖美、文盛、人和」的漢豐湖國家濕地公園生態環境。2023年,漢豐湖入選全國第二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川渝兩地山嶺相連、水脈相通,肩負著共同守護巴山蜀水美麗畫卷的重要使命。兩地率先建立全國首個跨省市聯合河長辦公室——川渝河長制聯合推進辦公室,率先啟動實施長江幹流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規劃共建長江、嘉陵江烏江岷江涪江沱江生態廊道,攜手開展流域系統協同治理,81條跨界河流已實現聯防聯控全覆蓋。

瓊江流經川渝兩地7個區市縣,曾經由於上下游、左右岸屬地不同、責任不清,水生態保護一度陷入「監督難、執法難、治理難、管護難」窘境。2020年,川渝河長辦公室聯席會議決定,探索在瓊江、瀨溪河等流域建立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聯合編製幸福河湖實施方案,「一張清單管兩岸」,共同打造全國河流聯合治理典型樣板。

通過常態化開展跨界河流聯合巡河和聯合督查將「分頭治水」變成「聯合治水」,川渝兩地實現省際聯動、部門聯動、省級與市(區縣)聯動、執法司法聯動和異地交叉執法協調統一,構建起協同共治的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大格局。兩省市交界處25個國控斷面的水質達標率已提升至100%,較實施聯合河長制前提高4個百分點。

一江清水,潤澤兩岸。瓊江流域是潼南蔬菜和檸檬的核心種植基地,水生態改善提升了農產品品質,川渝兩地種植戶聯合成立檸檬技術合作社,共同打造「潼南檸檬」品牌,已形成種植規模32萬畝、年產值超60億元、累計帶動10萬餘人增收致富的綠色產業鏈。潼南還串聯30公里親水岸線,建成100餘處文化景觀和休閑設施,實現了「一條瓊江河,兩岸風景線」。

「水好生活才好,我們都為現在的瓊江點贊。」潼南區崇龕鎮居民周心國說。

繪就「水清岸綠」的城市畫卷——重慶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扛起「上游責任」 - 天天要聞

遊客在三峽之巔景區遊玩。王傳貴攝/光明圖片

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

長壽經開區綜合加能站,每天有許多卡車和大型施工車輛前來加註氫氣。綜合加能站的氫氣來自一牆之隔的綜合能源母站,它是西南地區最大的燃料電池車用氫供應中心,每年可滿足10萬餘車次的用氫需求。綜合加能站經理汪錦說:「長壽經開區在建設近零碳園區,已建成的5個降碳項目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49.6萬噸。」

重慶是我國傳統的老工業基地,市委、市政府立足現有基礎,放大特色優勢,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長壽經開區錨定新材料和數字健康推動產業結構升級,2023年單位能耗同比下降3%,單位工業增加值碳排放強度下降2%。作為傳統重化工業大區的涪陵區,通過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讓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已建成智能工廠18家、數字化車間62個。

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是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厚植高質量發展綠色底色的治本之策。重慶推進工業、城鄉、交通等重點領域碳達峰行動計劃,開展國家首批城市和產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培育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和西部唯一區域性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市場,在全國率先將碳排放納入環評和排污許可管理,打造「碳評」實踐新樣板。2021年,全國首個覆蓋碳履約、碳中和碳普惠的「碳惠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平台在渝上線,累計接入低碳場景15個,註冊用戶超過172萬。

地處武陵山區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一度依賴於錳產業「靠山吃山」,造成嚴重環境污染。從2021年開始,秀山縣一邊推進錳污染治理,一邊著眼綠色轉型打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主導產業。「我們從以前的『挖山』變成現在的『護山』,過去的『山谷』就變成了今天的『葯谷』。」秀山縣規資局副局長付訓好說。

新能源是高質量發展的新賽道。九龍坡區搶抓新機遇,投資200億元打造集氫能科技園、氫能產業園、氫能產業示範應用基地三位一體的「西部氫谷」,建成國家級氫能商用車生產基地、國家級燃料電池系統研發製造基地和國家級氫能產業示範應用基地。黔江區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全區清潔能源總裝機容量達到24.5萬千瓦,成為重慶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區縣。

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重慶市委的「一號工程」和全市工作的總抓手總牽引。據重慶市發改委二級巡視員秦明山介紹,重慶推動成立川渝「雙碳」產業計量創新聯盟,共同推進區域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等10項重點任務和國家天然氣(頁岩氣)千億立方米產能基地、成渝「電走廊」「氫走廊」「智行走廊」和跨省域「無廢城市」建設,出台全國首個跨省域「無廢城市細胞」建設評估標準。

繪就「水清岸綠」的城市畫卷——重慶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扛起「上游責任」 - 天天要聞

重慶市奉節縣臍橙豐收。郭莉攝/光明圖片

數智賦能 重塑治理

位於渝北區龍塔街道的龍頭寺公園,每天都會吸引很多市民前來遊玩、健身。這個公園還有不少新奇的地方:許多設施利用廢舊物品製作;湖水和綠化灌溉用水來自雨水收集系統……「我們著力將公園打造成綠色知識傳播館、環保理念宣傳館、生態科技博物館。」龍塔街道黨工委書記曹興兵說。

城口縣地處大巴山南麓,境內有各類動植物4855種,是全國17個生物多樣性保護關鍵區域和11個優先重點保護區域之一。城口用「數字化林區」賦能野生動植物種質資源保護,實現森林防火、野生動植物保護和三級林長、網格護林員巡林管護自動化、數字化轉變。

重慶市著力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數字化水平,深化人工智慧數字技術應用,加快生態環保數字化轉型,以美麗重慶數字化治理體系重塑生態治理系統,建立市級和區縣協同聯動工作體系,集成不同維度的數據資源,打通不同領域的數據壁壘,提升了生態環境領域整體智治水平。

依託「環保天眼」「環保大腦」,通過各類監測站、微站等,做到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監測指數超標及時預警、突發環境污染自動報警,實現對環境污染的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重慶市智慧環保大數據平台圍繞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要求,以生態環境大數據平台為基座,構建涵蓋大氣、水、聲、土壤與固廢、自然生態等五大環境要素的綜合應用系統和多個專項業務管理系統,基本形成一次採集、多方使用、業務融合、開放服務的工作格局。

著力打造「智慧河長」系統,將物聯網感知和智能化平台集成為一體。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等智能感知手段,在主要河流上設置水質水量自動監測設備、AI視頻設備等前端設備,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的智慧感知網路體系。據重慶市生態環境局二級巡視員曹永進介紹,全市超過1.8萬名河長實現智慧巡河,讓問題及時發現、及時推送、及時響應,最快8小時內整改銷號,問題銷號效率提高了80%,基本實現「天上看、雲端管、地上查、智慧治」。

重慶兩江新區以數智賦能打通生態環境執法「最後一公里」。兩江新區生態環境分局通過數字賦能完善「管委會—部門—街道」三級聯動機制,針對環境投訴案件人工流轉慢、流程長的問題,實現投訴案件交辦、處置、反饋全流程數字化管理,將有限的資源和時間集中在問題處理上,極大簡化了辦理流程、縮短了辦理時間。

當前,重慶迭代升級生態環境保護目標體系、工作體系、政策體系、評價體系,創新集成包含30個指標的「生態報表」評價體系並納入「八張報表」強力推動,歸集形成「生態環保督察問題清單」並納入「八張問題清單」嚴格督辦,系統重塑「數字生態環保」並納入「數字重慶總體構架」整體推動,取得了良好效果。

繪就「水清岸綠」的城市畫卷——重慶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扛起「上游責任」 - 天天要聞

重慶市奉節縣果農利用雙棲軌道車運輸臍橙。王傳貴攝/光明圖片

還景於民 凸顯魅力

江峽相擁、山環水繞的生態環境資源,是「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的「美麗因子」。重慶以繡花功夫建山水特色生態之城、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全面凸顯自然風光之美、城鄉景觀之美、人文魅力之美。

兩江四岸「城市會客廳」是山水之城核心功能承載區、國際化山水都市風貌和城市歷史記憶的展示窗口。重慶主城都市核心區以兩江四岸為主軸重塑城市水體岸線,向市民和遊客開放14個濱水公共空間,使兩江四岸成為彰顯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獨特魅力的新地標。

渝中區將生態修復、功能配套、護河保障與還江於民、還岸於民、還景於民融為一體,2022年貫通了8公里連續親水步道。綠色生態的濱江水岸、煥然一新的公共空間,讓「水清岸綠」的城市畫卷更好呈現。

今年3月,北濱路洋炮局生態灣建成開放,標誌著江北區「兩江四岸」提升工程——總長18公里的江岸線全線貫通。洋炮局生態灣是以抗戰文化和工業文化為主的濱水空間,它的建成開放使江北區濱江路步行道、騎行道里程達到50公里,沿線有9個景觀平台、6個籃球場、2個羽毛球場和9個停車場。項目負責人介紹,提升工程保留原生態,利用橋下空間和地形起伏構建山水城市立體濱江風貌,植物的選配也綜合考慮了水位變化、消落帶治理及生態恢復的需要。

「重慶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於一體,和美鄉村是『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最大的底色和名片。」重慶市農業農村委主任、市鄉村振興局局長劉貴忠說,全市持續推進農房品質、院落顏值、村落價值三大提升行動,建成銅梁區圍龍鎮龍湖村「畫里桃源」、潼南區雙江鎮金龍社區「赤心田院」、南川區三泉鎮觀音村「龍岩山居」、大渡口區跳磴鎮金鰲村「金鰲田園」等首批14個巴蜀美麗庭院示範片項目。

巴南區遵循「地域相連、民風相近、群眾自願、規模適度、能力匹配」的原則,按照「環境舒適、治理舒暢、文化舒心」的標準打造「巴適小院」,通過數智進小院、產業進小院、治理進小院、黨建進小院,繪就宜居宜業宜游的幸福鄉村新畫卷。

望得見山、看得到水、記得住鄉愁的生態畫卷,拓展了重慶美麗經濟的發展空間。武隆區依託世界自然遺產發展全域旅遊,2023年暑假期間共接待遊客1070.14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0.16億元。酉陽縣著力打造「全域康養、綠色崛起」的「海拔經濟」,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綠色發展新路。

繪就「水清岸綠」的城市畫卷——重慶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扛起「上游責任」 - 天天要聞

重慶市萬州區黃柏鄉,林下課堂賦能林下產業,萌娃研學寓教於樂。付作僑攝/光明圖片

經驗與啟示

重慶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協同聯動中,與時俱進探索美麗重慶建設新路徑新機制新辦法,培育形成綠色生產力,高質效打造美麗中國先行區,走出了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通過調研,得到如下經驗和啟示:

扛起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的重大使命。更加註重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切實肩負起保護長江母親河和三峽庫區生態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大局中思考謀劃和部署推動工作,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導向,全面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統籌推進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創新生態環境治理思維路徑和方式方法,迭代升級治水、治氣、治土、治廢、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鄉等生態環境治理體系,以高效能治理為牽引實現高水平保護,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低碳轉型,開闢綠色發展新賽道、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通過形成綠色生產力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

以改革創新的方法實現生態治理體系化重塑。強化系統思維和整體觀念,發揮數字重慶建設牽引生態治理領域變革的重要作用,運用數字化技術、思維、手段,對生態環保工作進行數字賦能、業務再造、流程重構、制度重塑。建立健全數字生態環保體系構架,夯實生態環境數據底座,打造數字生態環保大腦,構建多跨協同、量化閉環、系統集成的美麗重慶數字化治理體系,不斷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

堅持目標任務項目化、清單化、事項化落地見效。強化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聚焦環境污染、低碳轉型等重大問題以及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中發現的具體問題,著力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以問題整改促發展。圍繞確保長江流域生態安全、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等願景定位,明確可測量、可考核的結果目標體系,細化工作方案、目標任務和工作措施,項目化實施、清單化落實,推進美麗重慶各項工作取得實效。

(光明日報調研組 調研組成員: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副主任,重慶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劉嗣方;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彭國川、李春艷、楊姝、李鈺,副研究員代雲川;光明日報記者張國聖、李宏、黃漢鑫)

《光明日報》(2024年04月19日 05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黃仁勛身家,快追上巴菲特了 - 天天要聞

黃仁勛身家,快追上巴菲特了

隨著英偉達周四成為了全球首家收盤市值突破4萬億美元大關的公司,英偉達CEO黃仁勛的身家,很可能也將很快超越華爾街的傳奇人物——「股神」巴菲特。行情數據顯示,英偉達周四收盤上漲0.8%,至164.10美元,這是該公司首次收於突破4萬億美元市值
超20.1%!秦港股份曹妃甸煤炭港務超額完成「雙過半」目標 - 天天要聞

超20.1%!秦港股份曹妃甸煤炭港務超額完成「雙過半」目標

上半年,秦港股份曹妃甸煤炭港務完成吞吐量2293萬噸,同比增長24.5%,超任務指標20.1%,實現半年「雙過半」目標。調整貨源穩增長今年以來,曹妃甸煤炭港務積極走訪上下遊客戶,持續優化貨源結構,積極對接促成上下游達成交貨業務,加快疏港進度;提高適銷煤源進港佔比,引入6家礦企適銷煤源,上半年共計增量295.2萬噸;深化...
金融科技概念股走高,相關ETF漲超3% - 天天要聞

金融科技概念股走高,相關ETF漲超3%

每經記者:葉峰 每經編輯:肖芮冬金融科技概念股走高,指南針漲超13%,同花順、贏時勝漲超4%。受盤面影響,跟蹤中證金融科技主題指數的ETF漲超3%。中證金融科技主題指數選取產品與服務涉及金融科技相關領域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以反映金融科技主題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有機構指出,隨著政策發力,宏觀環境穩中...
助力企業降本增效!2025廣東旅博會精準施策 - 天天要聞

助力企業降本增效!2025廣東旅博會精準施策

7月10日,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發展與保障中心(廣東星海演藝集團)主辦、嶺南集團旗下廣之旅承辦、廣之旅國際會展、廣東省老字號協會協辦的2025廣東國際旅遊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旅博會」)在廣州舉行旅博說明會,介紹展會籌備進程。打好惠企利民「組合拳」,助力企業降本增效本屆旅博會將設立「旅行社聯合展台」,為小微...
時間定了!油價將下調,加滿一箱油或少花8元 - 天天要聞

時間定了!油價將下調,加滿一箱油或少花8元

近日,國際油價下跌,國內油價或有下行趨勢。自7月1日24時,國內油價迎本年第六次上調,多地95號汽油進入「8元」時代。據悉,新一輪油價調整窗口將於7月15日24時開啟,預計下調200元/噸,摺合每升下調約0.16元,加滿一箱油或少花8元。
地產股突然罕見爆發,釋放了什麼信號? - 天天要聞

地產股突然罕見爆發,釋放了什麼信號?

就在7月10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上漲,上證指數收報3509.68點,站穩3500點關口。盤面上,房地產板塊強勢領漲。一時再次引發熱議。此次房地產板塊的爆發,或跟近期政策面釋放的積極信號直接相關。這次地產股集體爆發,最直接反應源或許來自新型城鎮化進程的表態。7月10日,據人民財訊報道稱,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
行業ETF風向標丨小金屬全線爆發,稀有金屬ETF半日漲幅達5% - 天天要聞

行業ETF風向標丨小金屬全線爆發,稀有金屬ETF半日漲幅達5%

每經記者:劉明濤 每經編輯:肖芮冬在稀土永磁板塊的帶動下,整個小金屬行業今日也集體爆發。ETF市場方面,多隻稀土相關ETF漲幅超6%,連續兩日處於領漲地位。而稀有金屬ETF(562800)半日漲幅也達到5%,漲幅靠前。ETF份額變化方面,今年以來,稀有金屬相關ETF份額均出現不同程度減少。其中,稀有金屬ETF(562800)年內份額...